焦點訪談觀后感2015(1)
理論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理論研究的基礎性、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陣地,中國社會科學院如何在宣傳思想工作中與時俱進、創新方法,開展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我們專訪了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趙勝軒。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思想多樣化、社會價值多元化的今天,為什么還要強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勝軒指出,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在多樣中謀求共識,在多元中確立主導,在多變中把好方向,不然會造成人心渙散,思想混亂,方向迷失。
為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社科院提出要繼續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研究,以建設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作為首要任務,實施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
趙勝軒表示,要用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表達深奧的道理,構筑*的學術話語體系,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加強思想引導,主動發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釋疑解惑,引導社會思潮。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社會形勢下,要加強的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并不容易。經濟社會在發展,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應該隨之提高,在這當中,充滿了矛盾和曲折。
對此,趙勝軒表示,伴隨著發展而產生的競爭意識、等價交換、優勝劣汰、利益最大化等思想意識,對促進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這些思想意識同我們一貫倡導的集體主義,團結互助,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等思想意識又是有矛盾的,如果把握不好,就會對人民的思想道德產生不良影響。一定要深刻認識思想道德建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不斷推動人民思想道德素質提高。
要推動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要處理好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這是意識形態領域關乎輿論導向的重大問題,像有些人講的“你是替黨講話,還是替老百姓講話”、“你是站在黨的一邊,還是站在群眾一邊”,這種把黨性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搞碎片化,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必須糾正。
趙勝軒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統一起來,一方面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充分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另一方面要堅持為人民治學,把為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絕不能同黨離心離德,同人民背道而馳,偏離正確方向。
趙勝軒說,在新的社會形勢下,社科院要想做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人民服務,為服務,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就要與時俱進,創新方法,開展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提高理論研究水平和理論創新能力。
他說,社科院要大力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作,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堅持以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增強創新意識,敢于追求真理,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積極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尋找解決中國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面對復雜多變的新形勢,思想多元的新環境,要求我們必須要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這樣,解決新問題時才能有的放矢,應對新挑戰時才能從容不迫;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新機遇,開創新局面。
焦點訪談觀后感2015(2)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全面部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引發強烈反響,一片點贊聲。6月9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湖南省鳳凰縣為報道典型,推出《好政策留住鄉村教師》專題,深度聚焦了該縣先行先試農村教師津補貼制度,破解農村教育發展“瓶頸”的有效措施,以及在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上取得的系列成績和經驗,引起了整個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熱烈反響。
鳳凰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有村小(教學點)218個,學生5125人,教師512人,占全縣小學的25%。近年來,為了做好農村教育工作,該縣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實行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傾斜政策、實施農村教師津補貼制度、安排農村教師公租房,用感情留人、環境留人、待遇留人,支持鼓勵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安心從教,樂于從教。
自2013年起,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實行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傾斜。在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上,對長期在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實行獎勵性加法,根據任教經歷每人每年加0.2-0.4分,城鎮教師有農村任教經歷的每年加0.2分。對申報特聘崗位的人員在農村特別是村小工作20年以上,適當放寬資審條件,普通話只須達二級乙等水平,計算機應用能力不作等級要求,論文及科研成果不作資審必備條件,只做評審加法材料。2013至,全縣因享受此項政策獲得職稱晉級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共265名,其中村小(教學點)教師有176名,占獲得職稱晉級總數的二分之一強。從2009年起,實施了農村教師津補貼制度,預算安排240萬元,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補助村小(教學點)教師;60元的標準補助鄉鎮中心完小教師;2012年預算安排640萬元,以學校地理位置的偏遠程度,按每人每月600元、400元、270元、120元和100元,5個等次發放崗位津貼;2013年,進一步增加村小和教學點教師津補貼額度,根據學校的艱苦程度、教師在貧困地區工作年限和工作實績作為生活補貼劃分的重要依據,預算安排了1260萬元,在原有基礎上,每人每月分別增加400和600元,每人每月最少可拿到800元,最高拿到1400元,部分教齡長的村小教師年收入近6萬元,同時確保中心完小以上農村學校教師崗位津貼達到300元以上;預算安排了1312萬元,按照上年標準,發放農村教師津補貼。為進一步穩定農村教師隊伍,2013—,安排教師公租房2500套,目前已建成教師公租房2000套,在建500套,實現了農村教師一戶一套住房的目標,促進了教師安居樂業。
同時,該縣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大農村強師隊伍建設。2008至,共投入4億余元,實施45所合格學校建設。以“農村學校標準化”和“城鄉教育信息化”為著力點,投入9000多萬元,實施合格學校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15所,并配齊配足相應的教育教學設備,實現鄉鎮中心完小以上義務教育學校達到85%以上合格的目標任務。通過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等措施,進一步激發農村教師工作熱情,不斷完善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
鳳凰縣縣長趙海峰介紹,“我們按照困難程度最大,最遠,最艱苦程度進行劃分的辦法,最邊遠教學點老師每個月最多可以領到1400塊錢補貼,鄉村教師安心從教,城鎮教師‘回流’鄉村甚至主動申請調到鄉村任教,已經成為一種可喜的現象。”
自實施農村教師津補貼政策以來,使全縣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教師工作熱情得到切實提高,農村教師隊伍得到了有效穩定,要求調動到城鎮或城鎮周邊學校的人數逐年下降,特別是臘爾山片區學校,從以往每年近百人申請調動,下降到現在的十幾人申請調動。同時,還出現了教師競聘去村小教書現象。許多教師主動要求去村小任教,如三拱橋學區、米良學區骨干教師主動申請到邊遠村小任教;阿拉學區等部分學校不得不采取村小老師競爭上崗的方法,從多名教師中選出優秀的教師前往村小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