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平均工資可以反映出職工的工資水平和生活水平,在計算報酬、計算賠償額等提供一些參考。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2016江蘇社會平均工資。
2016江蘇社會平均工資
2016江蘇社會平均工資為6620元
應屆畢業生實際簽約月薪男生平均高出女生750元
就業形勢嚴峻,畢業生感覺“就業更難”
從整體上看,2017屆大學生對我國就業形勢的感知呈不樂觀態度。40.8%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很難,形勢非常嚴峻,同比去年上升了4.3%。47.0%的應屆畢業生認為有難度,但還可以接受。認為就業形勢難度一般或沒有難度的,僅有10.2%。近年來,雖然我國就業環境呈現整體謹慎樂觀的形勢,但地區發展不平衡,人崗匹配錯位等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加之2017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95萬人的歷史新高,無疑將進一步增加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壓力。
就業意向進一步回歸,“深造”熱度繼續回落,“慢就業”現象興起
2017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意向仍然以就業為主,占比為73.5%。相較去年,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的學生比例出現大幅下降,由的16.5%下降至今年的6.3%。選擇出國繼續學習的學生比例也出現小幅下降,由4.8%下降至3.4%。值得注意的是,基于近年來更多畢業生延遲就業的現象,在今年的調研中首次加入“慢就業”的選項,選擇這一項的應屆生比例高達9.8%。智聯招聘認為,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95后走出校園,他們對就業的選擇更加多元化,也更加青睞工作與興趣相結合。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反映出畢業生感知到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又不愿屈就不喜歡的工作,因此選擇了用慢就業來逃避現實的競爭。
個人成長首次超越待遇,成為理想工作的最重要標準
當被問及“什么是理想工作”時,有55.9%畢業生選擇了“不斷學習新東西、獲得成長”,居于首位。其次是“待遇好”和“行業/公司發展有潛力”,比例分別為52.2%和34.9%,這是歷年大學生就業力調研以來,自我成長首次超過對待遇的關注,成為大學生求職時最看重的因素。在“新雇主經濟”時代下,新生代員工眼里的好雇主不再簡單等同于高收入好福利,誰能引領人才們內心的價值取向和訴求,誰才是眾望所歸的好雇主。此外,分別有25.2%和22.8%的應屆畢業生關注企業氛圍和工作是否符合個人興趣。
六成畢業生接受的通勤時間在一小時以內
通勤時間的長短一直是衡量工作滿意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大多數2017年應屆畢業生希望能夠短距離通勤,有六成大學生對通勤時間的可接受時長在一小時以內,其中11.8%的應屆畢業生能夠接受的通勤時長為半小時以內。能夠接受2小時以上通勤時間的僅有6.4%。
自主不任性,理性看待加班
盡管更強調自我意識,2017年應屆畢業生看待加班的態度仍比較理性。最能夠被接受的加班情況是“臨時性、緊急性事件”,其次是 “分內工作沒有完成”和“項目性加班(項目需要)”,占比分別為69.9%、69.1%和68.4%。此外,也有58.8%的應屆畢業生出于提升自身能力的考慮,愿意主動加班。最不能接受的是“大家都加班,迫于壓力”,占比僅為11.0%。
對于加班的時間,平均每周2-5小時以內是大多數應屆畢業生能夠接受的加班時長,比例為40.3%,其次有24.5%的畢業生希望每周加班時間控制在2小時以內。此外,也有23.1%的應屆畢業生能夠接受5-8小時的加班時長。
總體而言,2017屆畢業生普遍對加班持有較為積極和理解的態度,對于因工作需求的加班能夠正確看待。同時,他們也并不希望頻繁加班或加班時間過長,反映出他們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之間獲得平衡,追求時間的合理分配。
人均投遞簡歷份數有所下降,求職針對性更強
調研數據顯示,有41.3%的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的份數在11-30份,比例最高。其次是10份以下,占31.5%。此外,有24.2%的應屆畢業生采取“海投”簡歷的方式,其中12.5%的應屆畢業生投遞31-50份簡歷,11.7%的畢業生投遞51份以上的簡歷。
同比去年,投遞簡歷在31-50份,以及51份以上的比例分別下降了2.8%和3.1%。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畢業生求職的目標性和針對性更強,盲目海投的情況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