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已有9個地區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達2190元,為全國最高;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為21元。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包括河北、江蘇、上海、北京等9個地區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后,海南省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430元、重慶1500元、江蘇1770元、北京1890元。上海以2190元的月最低工資標準,名列全國首位;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為21元。
2015年上半年,全國共有13個地區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為13.5%。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這兩個數字均有所下降,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呈現出穩慎的特點。
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在7月初曾表示,考慮到人工成本上升對中國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在工資政策上可以適當做調整:“應該是適度放緩工資調整的頻率、提高的幅度,合理把握,繼續保持競爭優勢。”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表示,最低工資標準,主要還是約束低收入者工資增長的制度。應避免拿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化,來評價整個社會工資的增長情況。“最低工資各地制定,主要考慮和經濟增長速度相掛鉤。工薪勞動者工資變化,最大的依據應該是勞動供求關系的變化。現在的情況,要用好最低工資的制度,讓它更多回歸成為約束低收入者工資增長的制度。”
這些地方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北京市人社局10日宣布,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由目前的每月1720元調整為1890元,增加170元。同時,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小時18.7元提高到每小時21元。本次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自9月1日起執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至少已有重慶、遼寧、江蘇、上海、海南、山東、天津、河北、北京9個地區相繼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
自7月1日起,天津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950元,河北最高檔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650元;
自6月1日起,山東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710元;
自5月1日起,海南省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1430元。
自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020元調整到2190元;
自1月1日起,重慶第一檔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250元調整為1500元;遼寧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300元增加至1530元;江蘇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漲至1770元。
其中,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上海,達到219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達21元。
最低工資增幅比去年有所下降
今年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呈現出新的特點。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7月8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6個地區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去年是13個,前些年都是普遍提高,提高速度明顯在放緩。幅度也有所下降,這六個地區今年上半年提高以后增幅平均是11%,這是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的,去年同期13個地區提高之后平均增幅是13.5%。
信長星表示,相對于過去,中國人工成本上升,至少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不像過去那么明顯。從工資的角度來考慮,確實有一個怎么去引導問題,要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在工資的政策、工資引導上,應該是適度放緩工資調整的頻率、提高的幅度。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人工成本上漲較快,企業壓力加大,再加上最近幾年各地最低工資提升幅度比較大,頻率也比較快,物價水平也保持低位運行,因此,現階段需要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最低工資是一把‘雙刃劍’,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需要把握好一個度。”蘇海南認為,最低工資調快了,企業承受不了,職工可能要失業;但如果調慢了,職工的基本生活可能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總之,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既不能給企業過大的壓力,也要保證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要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