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全國I卷
開放共享,成就大美中國
過去,提起中國,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長城、京劇、功夫和大熊貓……仿佛泱泱中國只和傳統與繼承有關,而無關乎創新與發展。放眼今日中國,“海斗號”無人潛水器成功下潛至萬米,純正中國基因“非洲天路”通車,共享經濟乘著時代的快車向未來飛速前進,微信支付寶強勢登陸美國。如今的中國,于堅守中嬗變,于傳承中突破。中國,正以開放共享之姿,擁抱世界。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遙想絲路神奇,今朝砥礪前行。
絲綢之路,唯美的名字背后承載了一部輝煌的世界文明交流史。2100多年前,中國的張騫率先走出了一條連接亞歐的絲綢之路;21世紀的今天,依然是由中國發起倡議,“一帶一路”伴隨著時代發展的強音,進而轉化為國際共識。今日的中國,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在積極思索,“一帶一路”無疑是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強勢回歸。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秉承平等交融,實現開放共贏。中國的對外關系準則是無論國家大小、貧富,一律平等相待。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在譜寫的《懷念中國》歌曲中唱到:“您是一個大國,毫無自私傲慢,待人謙虛有禮,不論大小,平等相待……”中國,以平等的態度與世界各國友好交融,以開放的姿態與兄弟聯邦實現共贏。當前世界依然處處存在競爭,但是這種競爭和資源共享密不可分,各國之間既是競爭關系,又是合作關系,中國以水之包容,在兼收并蓄的同時,也為他人做活水之源。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倡導共享經濟,收獲時代強音。
2017年,“共享單車”突然遍布中國的大街小巷,這些單車聚焦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讓公共自行車從“兩點一線”中解放出來,深得廣大民眾贊譽。“共享單車”的待遇是共享經濟在中國發展的縮影,如今,共享經濟作為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創新創業項目,受到越來越多中國人的推崇。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能夠盤活市場資源,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定會收獲21世紀中國發展的時代強音。
王灣有詩云:“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告訴我們,新事物在舊事物中孕育并不斷發展,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中國,以開放共享之姿,于傳統中孕育出發展,于繼承中孕育出希望,成就新世紀的大美中國!
高考滿分作文--全國II卷
最痛的往往是最美的
美,是古往今來經久不衰的話題。美,可以是夕陽下河畔旁,女子曼妙的身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以是晨曦微露時,葉上的晶瑩,耀眼奪目。也可以是傍晚時分,戀人的相互依偎,甜蜜醉人。而我覺得,最痛的,往往是最美的。
“悲劇的魅力,在于它毀滅的美;悲劇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僅僅是悲劇,而是永遠的生活。”
“紅酥手,黃藤酒,滿園春色宮墻柳„„"沈園,這個令陸游魂牽夢繞的地方,困住了陸游和唐婉兒的凄美愛情,舊夢塞滿沈園,然而這一錯過,卻是“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斷墻上,兩首《釵頭鳳》相守相望,然而卻也是“時情薄,人情惡,淚痕殘。”沈園東年草長鶯飛,歲月的車轍卻輾不散他們之間的情。沈園的一切,都是兩人見證愛情的見證。陸游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沈園,忘不了那個波無流動、柳眉夸月的女子。而他卻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的深情與無奈,在人們的傳誦里蔓延千年憂傷。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玄宗對楊貴妃的承諾,即使馬嵬坡下楊貴妃縊死,玄宗依舊不忘舊日誓言,于七月七日長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這是劉蘭芝對焦仲卿的誓言,那生死相隨的勇氣,任時光荏苒,歲月帶不走那一個個纏綿悱惻的生死之戀。
那只古老的孔雀,繞樹三匝,飛越無盡的歲月,唱出劃過長空的哀歌;那對千年的蝴蝶,雙雙飛舞,跨過久遠的時空,留下浪漫凄美的傳說;那處秀麗的沈園,留下無奈的足跡,會塵埃的長河。那只是一段生死絕戀,卻因為受到人間無端的阻隔,充滿著無限的勇氣,受到后世的稱贊。
漫漫歷史長河中,有多少類似的故事在上演?又有多少悲情的故事在撞擊人們的心靈?輕輕啟齒,縈繞齒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高考滿分作文--全國III卷
命運的暗示
命運在她眼中放進了陽光……
小時候,她從炕上掉下來,脖子陷入頸腔幾厘米深。從此,她只能抬頭。用郭敬明的話說是,45度仰望天空。只不過,她得永遠這樣。
她上學了,同學們都笑她,她哭過。
勉強讀到高中,沒學校要她,她也哭過。
她回家學插秧。別人只要彎腰就觸手可得的事情,她必須彎了再彎,直到雙膝跪在地上,蹲破了皮兒,鮮血汩汩流出來也不能夠。她也哭過。
一茬兒姐妹結婚了,她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也有人替她說過兩次媒。一次是一個30歲還吃手指流口水的男人,另一個是多年癱瘓在床,需要別人長期照顧的男人。為這,她也哭過。
她哭的和平常人不一樣。她哭的樣子很滑稽。高昂著頭,高舉著手帕,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她擦眼淚時不像是抹去憂傷,倒是像輕輕挽起眼角的陽光。
是的,她就是這樣輕輕挽起陽光的。
她決定走出家門到外面闖闖。
她學會了電腦。她學會了寫詩。
后來,她找到了一份工作??為許多作家詩人出版的圖書作策劃編輯。她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報社出版策劃人。
她被人當作傳奇。
從小到大,歷經多少辛酸困苦,多少寒言冷語,她都始終高昂著頭,堅信這是命運的暗示。她很感謝上天賜予她這顆永不屈服的頭。
因為只能抬頭,小時候不用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因看黑板太久而脖子酸痛。她的視線也就這樣越過了許多大學的門檻。現在,她的目光,已不是尺子能測量的高度。
因為只能抬頭,所以她沒有學會插秧,因而沒有和她的姐妹一樣留在那片土地,因而她看到了更遼遠的天空。不能行走,便得學會飛翔。
因為只能抬頭,所以她擦眼淚的樣子很神圣,于是上天的神在她的眼里放進了陽光。
因為只能抬頭,她覺得自己是天生的詩人。
因為只能抬頭,所以她的視線一直向上、向上、向上。
她將手放在額上,輕輕擦去眼角的淚水??不,是輕輕挽起命運的陽光??因為昂首,就決不向困難屈服。既然目標是地平線,那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其實,不能改變的是苦難本身,而我們能享受的是苦難中掙扎著站起來的雙倍的幸福!
她去參加一次文學創作座談會,說了這樣一句話??要寫出好的作品,就必須頭頂有天,腳下有地,眼中有人。最后她以她的一首小詩結束了她的講話。 ??我以為,我已將過去忘記
丟在了那樣大那樣暗,一望無際的海底;我以為,只要放肆大笑;就可以讓傷沉沉睡去;就可以徹徹底底放下回憶,我以為,傷心時閉上眼睛,就看不到滂沱,聽不到雷雨,直到他澆透了我的墨綠大衣。我才知道這是場上天賜予的際遇……
高考滿分作文--江蘇卷
誠信歸去來
誠信如春蠶,作繭自縛。一朝眉羽成,鉆破亦在己,往千秋后萬載,皆看今朝,歸來吧!
??題記
古語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當世者,莫過于誠。曾子殺豬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為一“誠”字,因有“誠信”,百年老店得以顧客盈門,劉邦的約法三章得以千年傳為美談。
“誠信”似乎永遠屬于那個詩意而華麗的年代,屬于英雄的誓言,屬于唐詩宋詞,屬于繁華的朝代,屬于一本厚厚的《三國志》。
現代文明的文明使得本已很累的人們更加模糊了誠信的影子,使得本已寂寞的影像隱藏于紙醉金迷的燈紅酒綠中,抽象地塵封在政治課本的某個角落里,羅蘭曾說“人在大海上,風高浪急,你須自恃扁舟,方能到達彼岸。”美貌、健康、才學、金錢、榮譽„„生命的小舟要裝載的負荷實在太多了,不知失掉誠信的某些人哪,能否駕駛生命之舟。因此,便想到了林肯最愛讀的那首詩“健康的紅暈變成了死亡的慘白。金色的沙龍變成了棺木與尸衣,只在一眨眼,一吐納之間。”呵!人何必驕傲呢?時間是永恒的見證,當時間的瀚海吞沒了美貌與健康,吞沒了金錢與榮譽,狡詐的文明人呵,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啊,你還剩下什么?
誠信對人,誠信對己。誠信是一輪金赤朗耀的圓月,唯有與高處皎潔對視,方能沉淀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生命搖擺不定,放上它,天平立即穩穩地傾向另一端;誠信是高山之巔的圣火,能夠洗盡浮華,滌盡躁動,蕩去虛詐,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
當日本人為歷史教科書鬧得沸沸揚揚時,當國內“三鹿”奶粉、染色饅頭、地溝油等劣質商品得證時,世人何不用誠信的尺度衡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文明人的某些行為常常荒謬得超乎想象。
文明社會展現的是一張張夸張的畫孔,在“兵不厭詐”的商戰中的拼博與掙扎,該歇一歇了!耳邊又響起那句諺語:“聰明而又誠實的人應當尋覓聰明而又狡詐的人當警惕。”在生命的俯仰之間,誠信真的遠去了嗎? 誠信,歸來吧!沉睡的嘯虎呵,世界的文明啊„„
高考滿分作文--北京卷
獨釣寒江雪
漫天雪飄,滿目蒼茫。銀裝素裹,無限風光。迤邐峻嶺,霧靄縹緲。蒼松古柏,冰河小橋。一舟一桿一壺酒,醉臥江畔釣春秋。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許就是這般景致吧。
千里長安,繁華落盡,只落得那滿心悲傷。一場永貞變革,一夕被貶他鄉,數十載光陰便在這寂寥的永州度過。滿腔熱忱被歲月淡漠,一身熱血被時光沉息,柳宗元心中剩下的或許只有那無盡的孤獨了吧。
一日日的消磨,從年少意氣磨成了未老先衰,卻也終歸是遇到了自己的柳暗花明。他在這里度過了悅然的春,如茶的夏,溫煦的秋,霜寒的冬。他找到了“水尤清冽”的小石潭,找到了“有樹環焉,有泉懸焉”的鈷?潭,找到了“響若操琴”的石澗。他在貶謫的永州得到了重生,縱情山水,求得了靈魂上的安寧。
縱使他現在仍一身蓑衣獨釣于這江雪之上,但我想,他的心中,應是住著一位光風霽月的翩然少年,纖塵不染,白衣飄飄。他們一起恣意暢談,他寄予他金玉良言,他回應他真知灼見,一如彼此心中那個河清海晏的安瀾盛世。他許是愛上了這孤獨吧,愛上了這憂美淡然的孤獨。
境由心生,心生萬物。
心若止水,靜若孤舟。
孤獨,是荊軻口中所吟唱的那句悲壯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是他于這易水之上的俠客之情。孤獨,是蘇武手中那永屹不倒的大漢旌節,那是他在這北海之畔的赤子之心。孤獨,是莊子的“扶搖直上九萬里”,是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是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
孤獨,是能窺見大千世界的一扇門,是能化解千種憂愁的一眼泉,是能映射星河萬里的一方凈土。
高考滿分作文--天津卷
對話
雨靜靜地下,仿佛是天空與大地的對話。
窗外飄散著幾絲云煙,映襯著行人花花綠綠的雨傘。空氣中彌漫著油煙的余熱,我和外公外婆相對而坐在飯桌邊。桌上新鮮的熱菜明顯比剩菜離我更近。
筷子叩擊著碗盤,發出令人空虛的回響。淅淅瀝瀝的雨為我們的對話漸漸拉開了序幕。
“多吃菜。”幾次三番欲言又止的外婆終于打破了可怕的沉默,順手夾了些菜放在我碗里。“謝謝。”我張了張嘴還想再說些什么,可惜腦海里已沒有了下文。我默默埋下頭繼續吃飯。氣氛尷尬得幾乎凝固,這與我想象中的祖孫團聚相差甚遠。千言萬語堵在我的心中,卻不知從何處開口。
空中墜落的每一滴水珠都仿佛在敲打我的心房。各房間秒針的“滴答”聲錯綜復雜,擾亂了我的思緒。所有人都吃得很慢很慢。
“不要客氣,多吃一點。”外公蒼白地想挽回局面。話音未落,外婆接茬:“你最近學習怎么樣?”外婆似乎斟酌了很久才說。我喉嚨中灼熱灼熱的,好像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事。良久,才從舌尖上吐出兩個生硬的字:“還行。”久違的團聚卻換不來往日的歡笑了。吞咽的聲音都顯得格外響亮,窗外雨聲似乎小了些。
桌上的魚瞪大了眼睛,仿佛在靜靜聆聽這場不瘟不火的對話、無言的對話。
魚的眼中反射出童年的場景,夕陽余暉灑落在大地上,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與推著車的外公外婆有說有笑。晚霞將我們祖孫仨的背影拖得很長很長,糅合在一起„„
我時不時抬頭觀察外公外婆,他們也不自禁地用余光瞟我。我頓時寬慰了許多。“菜還合口味嗎?”外公見我東張西望,頗關心地問。
“還行。”雨聲淹沒了我微乎其微的回答。“難道外公外婆忘記我的口味了?”望著桌上一片綠油油,我笑了一下反問道。
沒想到外婆似乎聽見了我心底的幸福,“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何況現在的病肉、注水肉那么普遍„„”外婆的聲音里也有了笑聲。那些尷尬、陌生和一絲緊張,最終都化作空中的雨滴一顆一顆墜落隱沒。頓時,密集歡快的雨聲為用餐伴奏起來。 所有人都快活起來了。
不知秒針又旋轉了幾十輪,外公再次夾起一簇菜放在我碗里,我知道,那不是菜,是綠油油的愛。相視一笑,無需對話,我已然心扉洞開,澄澈如昨。
雨,還在下,一直在下。
心里有光
一縷陽光,從云翳后透出,在秋風中明亮,在手掌里溫暖。更似一泓秋水,洗濯心靈的疲憊,但我心底于那陰翳依然難以釋懷。
這是高三開學不久的一個星期天,應該是金秋送爽的日子。但一場考試過后,我的心情糟透了!
家中我的房間,打開窗,立在窗口,覺得自己很無助,任其秋風吹打我的臉龐。想起我日夜的努力,媽媽每天的陪伴,爸爸的辛苦輾轉,而我就考了這么一點分數,心里是又慚愧又難受。突然覺得,心上擱個秋,不就是愁嗎?
一枚落葉如蝶,從窗口飛進,棲落在書桌上一本攤開的《老人與海》書上。我有點憐惜地打量它:枯黃,葉面早已消盡顏色,葉邊也萎縮破損得不成樣子。也許受不了我打量的眼神,它瘦弱的身子繼續向桌下飄墜。我心中一悸,將它摁住,想將它收藏起來,但又覺得這本爸爸寄回來的書,收不下這冰冷可憐的枯葉。
葉如枯蝶。我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理,但我心里就是不好受。
漫漫地翻開這本書,目光觸到夾在書中的一張楓葉書簽,見到那粗獷熟悉的字跡,腦中出現父親那張堅毅的臉龐:“你愛楓葉嗎?它從不屈服于秋風,疾風掃落葉的時候,它將自己燒得火紅,給枯敗的秋點綴上紅于二月花的色彩。”讀著這火熱的文字,我心里頓時熾熱起來。媽媽下崗后,爸爸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毅然選擇了南下打工,他一個人漂泊在外,諸多的艱難他都能承受,我這點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捧著這彤紅的楓葉書簽,和桌上這枯萎的敗葉對比著看,突然覺得這枯葉變得可憎,心中莫名自己為什么會有將這東西收藏起來的欲想。我的臉變得火辣起來!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父親常對我說,第一流的人是不言敗有信念的人,“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人要敢于擔當。我將桌上這片枯葉堅定地扔出窗外,也將我的怯懦和氣餒扔出了窗外,任它們隨秋風飄去,而將這枚火紅的楓葉書簽重新放進書中,也放進了心里。
我心底銘記住海明威老人的這些文字:“Butmanisnotmadefordefeat。Amancanbedestroyedbutnotdefeated。”(人不是因失敗而生。你可以被摧毀,就是不能被打敗。)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
天空中,陰云已敗退,一片陽光射向大地,照徹我的心扉。原來心上擱個秋,并不盡是愁!
晚上,父親打來電話說:按時看日出,做個精神明亮、心里有光的人!
心有三書,不忘初衷
王陽明在臨終前說過四句話:“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辨明善惡是格物,為善去惡致良知。”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致良知”。
人生來于世,未曾攜帶任何東西。因此,學習,在這個世界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讀書,便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有效方式。首先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讀“有字之書”,張載有言:“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將往圣的絕學繼承下來,理解并吸收他們的精髓,這才使原本的“童子之身”逐漸成長,使心智趨向成熟。金庸在大學期間幾乎將整個圖書館的史地著作讀完,這便為他接下來寫武俠小說奠定了一個較深的文學功底。可以說,這是讀“有字之書”的功勞。
但是,讀“有字之書”,也會日漸分化出兩類人,一類人成天咬文嚼字,抱著基本經書不放。出口則“子曰子曰”,卻似和尚念經,不懂其中精明奧義。一類人則將前人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吸收,逐漸轉化成他們自己的思想,從而應用于自己的生活領域,逐漸通往自己所向往的成功之路。可以說,后一類人已從讀“有字之書”轉變到了讀“無字之書”的境界。誠然,“有字之書”給予了我們許多知識,開闊了我們的眼界,但是我們所經歷的,又豈能與書上的完全相吻合?當我們的心智漸趨成熟,我們應從“有善有惡”的境界到“辨明善惡”的境界,我們學習書上的內容,并非讓我們純粹地記憶知識,而是讓我們將其運用、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即在心中形成一本“無字之書”,讓它來指導我們的人生道路,這時,原本書上的白紙黑字的內容,才是真正的物盡其用。正如《倚天屠龍記》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劍,讓他學會招式,再將其忘記。其事雖是虛構,但其思想精華,當與此一致。
當我們的心中形成一本“無字之書”時,學習之路仍未到盡頭。最后一本“心靈之書”,也是從“辨明善惡”到“為善去惡”的境界,也就是從“格物”而“致知”,如果人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自身的生活領域,但也是“隨波逐流”,僅在社會上“求存”,那么他終究也只是生活的犧牲品。當我們擁有知識,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將我們的知識與經驗傳承。而這之前,我們需要不斷地修煉自己的內心,提升自己的品德與素養,使我們的思想與素養相匹配,這樣子,我們才真正讀到了“心靈之書”。又回到那句話,“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繼承了絕學,當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志向,孔子的一生,從小時候的飽讀詩經,到后來的游學勸說,再到后來的整理書籍,即是他讀人生三本大書的寫照。我們或許早已忘記了他如何與帝王爭辯,早已忘了他從政時的光芒萬丈,我們僅記得了他整理下來的《六經》,記得了論語里面一句句“子曰”,這才是他給我們留下來的真正的精神財富。
總之,我認為人生讀三本大書,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讀書的最終目的,就是不斷地了解自己的初心所在,然后將心中美好的想法,傳諸于世。愿人人都能讀好著三本書,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