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卷高考作文如何審題立意應該怎么寫概說:對于高考作文來說,總體有三大類型(分別是有人有事的故事型、論述性材料的思辨性題、社會現象型題),而這三大類型就是全國作文今后的發展方向,不管是分值不同,對每個問題的要求不同,或者是對文體的限制不同,但總體來說,對于高考作文我們應該是總結性的認為他們考得就是這三大類型,就是想考考你對于某些你困惑的、社會發生的、人們關心的、大學需要你有的、弘揚真善美的等等問題的一些你真實的想法(當然了,你可能得說由于某些原因你不能說實話,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對于一個問題,你就只有那一句實話,只有那些抱怨,然后發完牢騷,拍拍屁股走人,同學們,我們心里要陽光一點,打敗我們的不是天真,是無邪,同樣的,打動閱卷老師的,不是貌似天真的、刻意的、不經意的套模板,套類型,說大話,還把自己裝扮成圣人,好像國家在我手,少我你就愁的樣子。同學們,悲天憫人不是刻意渲染,人文關懷,不等于老奶奶過馬路我們伸出援助之手,你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作文不是不允許批評黑暗,而是說,你從黑暗中要有啟示,要堅強,不是發牢騷,你可以說這里環境不好,但是最起碼你要有自己的思考吧,什么都是國家沒做好,那請問你,要人是干嗎的?所以,同學們,你要注意,說自己的話就是說自己的話,不是發牢騷,等你冷靜下來,你就會把適量的牢騷轉化為作文,并加以深化這就是思辨性。這些我們都要在后面幾講談到。好了,說一下我們六節課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用鷹的眼睛去審題立意
第二節:天才般的想象
第三節:我的作文我做主,說說自己的心里話(又叫說人話,丟鬼話)
第四節:三千弱水只取一瓢,我的風格(結構)我說了算
第五節:用魔法裝點語言
第六節:看看作文的眼睛,突出點題
同學們的問題:害怕自己立意偏題,跑題,甚至根本就是偏題跑題,另外不會立意,把立意當做作文題目,更有甚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偏離了立意。舉個例子:你想寫自己最棒,結果通篇都在說B最好,你想用的是用B反襯自己,結果沒有那個功力,弄巧成拙。我們要記住,立意是自己的作文題的中心思想,不管是散文,還是議論文,你的立意(不能有絲毫偏差)是核心,其余都是裝飾。
第一種類型:有人有事型(以安徽卷為例)
21.[2014??安徽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藝術家和一位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
表演藝術家說: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臺詞。
劇作家說: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臺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原意。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本(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馬老師巧說審題:第一步:看有幾個人,幾個事,哪個人說了啥,然后列出一個清單,本題清單為:
人 事(語言,動作,神態等)【注意關鍵的表示程度的詞不能省略】
表演藝術家 演員可以根據表演需要改劇本
劇作家 不能隨意改,否則,可能違背創作原意
第二步:分角度或者是取一個(表演藝術家或劇作家),或者是兩者結合(注意紅色字體,因為它涉及到思辨性方向)擬出大概3-4個立意【這里注意:立意別太多,盡量挖深,多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個為什么就是一個很深的立意,一般同學想不到,不容易撞車】
第三步: 選取一個不容易撞車,自己又拿手的立意,列大綱,準備作文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材料出自3月份宋方金與宋丹丹之間的一場口水戰。宋方金撰寫了一篇長微博,指出在拍攝電視劇《美麗的契約》期間,80%的臺詞都是宋丹丹現場改編的。于是便引發了娛樂界對于演員能否改劇本的討論。可見這則作文材料緊貼時事要聞,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旨在要求學生能對現實事件發表個人的看法。這則材料有以下角度。
1. 從劇作家的角度來說,可以談遵從、遵守規則。表演藝術家改動劇本是對原著的不尊重,是對規則的破壞。現實生活中如果人人都破壞規則,那么就無規則可言?忌梢詫懸巹t的重要性(這是從為什么角度深挖了,比只寫規則的好處,空泛依據材料表象說遵守規則要好得多),它旨在約束我們的行為,讓整個社會井然有序。諸如遵守交通法規、遵守道德底線、遵循學習知識過程中循序漸進的規律(馬老師提醒:關于材料的選擇要學會用自己身邊的材料,多用用人文材料更有感染力【六節課系列第二講會談到】)等。
2. 從表演藝術家的角度來說,可以談不唯命是從、創新突破(可能本點會流于大路化,所以你要注意材料以及語言的選擇,讓大路化的東西變得立體有沖擊力【后面幾講會講到】)。表演藝術家改動劇本,是對權威態度的不迷信盲從。藝術是允許個人發揮的,社會也需要在創新中尋求突破。表演藝術家改劇本,可能是因為劇本不好,或者是因為劇本不太能發揮自己的表演特長,或者是它違背了表演藝術家的底線,等等。藝術家對劇本的改動如果是合理的,那么就應該贊揚,因為他在劇本中融入了自己的生命體驗和表達技巧,這是創新,它給劇本帶來了強大的生命力。小到實驗,大到社會發展,亦是如此。
3. 從劇作家和表演藝術家沖突的角度來說,可以談辯證分析。能否改動要一分為二地來看待,如果是正確的、積極的,就應該提倡;如果是錯誤的、消極的,就應該剔除(馬老師說本點好說難寫,但是我提醒,想想以小見大,想想記敘文、小說怎么寫,或者是怎么把這個一分為二的大問題具體到現實的小物體(最多不超過兩個)中,這個小物體并且有這樣的矛盾,而且我們熟悉)。所以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創新。
從文體的選擇來看,這則作文材料比較適合議論文(但馬老師誠實的說寫出來散文或者是記敘文更能得高分)。材料中的表演藝術家和劇作家針對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考生就此事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它能反映考生的思辨能力,所以立意時不可有偏頗(注意,不可有偏頗不代表就是兩部分要二分之一均勻,你要水平高,完全可以全篇支持一個觀點,最后猛然兩三句將相反的觀點在讀者的腦中抬升到和前面大費周章的觀點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生活中,很多爭議的產生其實是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對和錯。這也并不是說要“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相反,作文觀點必須鮮明,而且最好要開門見山,比如標題就是觀點。當然也可以寫成記敘文,還可以寫成散文、小說之類。
第二種類型:社會現象型(以北京卷為例)
23.[2014??北京卷] 作文(50分)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過去有許多“老規矩”,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不許管閑事兒”“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忠厚傳世,勤儉持家”等,這些從小就被要求遵守的準則,點點滴滴,影響了一輩輩北京人。
世易時移,這些“老規矩”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不久前,有網友陸續把一些“老規矩”重新整理出來貼到網上,引發了一片熱議。
“老規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關注,這種現象引發了你哪些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馬老師提醒:這種類型的題目第一步:抓關鍵的概括性詞語(老規矩、準則)、抓轉折(漸漸淡忘)
第二步:由第一步想想這個問題的本質(人文、自然方面,一般都是常說的熱點話題。只要關心生活基本都能知道),從而深挖為什么,是什么,把大問題細化,把空泛的道德,具體到乘車道德等來立意
第三步:剔除容易撞車立意,把自己的立意列大綱
23.[答案] 略
[解析] 本題是對考生閱讀、理解、思維、表達能力的綜合性考查,甚至可以說是對考生人生觀、價值觀的考查。只有關注現實、關心生活、善于思考的考生才能寫出好文章,否則,只能為文而文,應付了事。寫作文,首先是審題。盡管北京卷的作文材料考生易懂,但全面把握材料,挖掘材料內涵是正確立意、寫好作文的關鍵。
所給材料中除列舉北京老規矩外,還有一句話很重要,即“世易時移,這些‘老規矩’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不久前,有網友陸續把一些‘老規矩’重新整理出來貼到網上,引發了一片熱議”。這就說明題目不只是說北京老規矩,還涉及如何看待老規矩(這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也是如何面對傳統文化的問題。
材料中列舉的“老規矩”,考生在讀的時候應有意識地分析其內涵:“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是恪守孝道(這是是什么,是深挖的,不只是表面的規則,是一種深層的人文道德);“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則是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能只顧自己;“不許管閑事兒”這個規矩要對“閑事”做一個界定,要有前提條件,這個規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體現了個人的修養;“忠厚傳世,勤儉持家”這是傳統文化中大眾推崇的家風。有了這樣的分析,北京“老規矩”的優劣、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老規矩等問題也就明確了。
另外,題干中還有一句:“‘老規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關注,這種現象引發了你哪些思考?”這就提醒考生要聯系現實思考:為什么大家會重提老規矩?這些老規矩在今天的社會有何意義?由此思路就拓寬了,思考也就深刻了,文章也就有深度了(這一點很難了,估計只有少部分同學能想出來)。
第三種類型:論述性材料思辨性型(以江蘇卷為例)
19.[2014??江蘇卷]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人說,沒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說,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會老去,這種感覺其實是天真的,我們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種像自然一樣長存不朽的信念。
馬老師提醒:這種類型題目,可以很明顯看出來就是考的思辨性,太顯眼了。關鍵就來了,你不能直接流于材料寫,要深化,否則你的立意淺,而且絕對是大路貨。
所以第一步:抓對立的中心思想:青春與不朽,另外要找到看似不經意的邊角料:青年人不相信,自欺欺人等這些都是切入點(高考作文沒有廢話,寫出來了,就一定有用,就可以作為切入點立意點)
第二步:大命題深化到小命題,大的話題找到小的切入點。多思考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
第三步:確定立意堅定不移,找大綱。
19.[解析] 本則材料由兩則小材料構成。第一則小材料是說與其他任何事物相比,“只有青春是不朽的”的觀點;第二則小材料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會老”的觀點,說“青春不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總之,“青春是短暫的”。
第一層次的比照,青春與非青春。《致青春》出爐引發了熱議,點贊與批判飛舞在網絡的世界。但是,對于青春的思考卻一直沒有止步,當然,今年江蘇作文命題與這部電影并非有多大關聯,只是作為教育本身,無法繞過青春的話題,一個人的青春路徑,基本決定了他的未來。何況,蘇教版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專題就是“向青春舉杯”,孩子在進入高中之后,首先吟哦的是青春的詩文,基于這樣的現實,這個材料會啟發學生第一感覺從生命的長度視角去寫青春與非青春的思考,由兒童時代轉向青春時代,帶來了思想的準備與身體的變化。需要補充的是電影《致青春》之“青春”內涵與學生視域中的“青春”是不同的。電影似乎掛著“致青春”之名義,卻只是講了青春的愛情、青春的迷茫與沒有自我堅持的墮落所以你也可以具體到青春的XXX,但注意它與不朽的聯系,這是價值觀的問題);而本次高考作文的題料是從價值觀的角度來審視青春。是否可以這么認為,作文的材料“說青春”,似乎要生發出一個困惑:青春是不是永恒的?
寫青春就是思考與追問青春的本質,在青春與非青春之間徘徊!感覺,這樣的比照是僅僅是寫出了材料的表層,要寫出深度,需要向更深處進發。
第二層次的比照,虛假與真誠。(因為題目中有“自欺欺人”}
本年度高考作文構思,肯定也有同學關注“說青春”之“說”,自然會產生虛假與真誠或者虛擬與真實之類的比照。應該說,這種思考是有深度的,不僅僅體現出學生思維品質,也能反映出學生的道德思考。只是,虛假與真實,在現實中并非清朗明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學校比之于社會,真實與虛假有著別樣的內涵。不過,行文要是完全脫離青春來談“虛假與真誠”,那也是冒風險的事情。在青春的領域思考虛假與真誠,或者說,從虛假與真誠的維度探索青春的本質,倒是不錯的選擇。這比單純地為寫青春而論述或描述青春,顯然要高明多了。
第三層次的比照,朽與不朽。
我覺得,這個文題最好的比照層次應該是“朽與不朽”!這組關系講清楚了,不僅僅青春的本質浮現出來了,實際也對于生命價值的終極追問。感覺要弄清楚這組關系,首先得思考不朽是什么?哪些是可以不朽的(這是為什么)?反之亦然。再來追問:青春(人生)會不會“朽”或“不朽”?什么是“朽”的青春?什么是“不朽”的青春?有了這樣的思考深度,再來定位青春的態度抑或生命的價值追求,自然是扣準了題料的內核,體現出了題料的核心價值觀。只是,這樣的話題的思考并非新鮮,要學生在那么短的時間里寫出深度的文字著實不易,很多學生會流于形式化或者口號化!有血有肉地敘述對于生命或青春的永恒思考與感悟是難能可貴的。
馬老師小總結和寄語:同學們立意要大膽,要敢于立意,有同學一向下深挖,就害怕自己跑題,離題,那我只能說前怕狼后怕虎,你怎么進步?再說了,現在距離2015高考還有一年呢,看了馬老師的視頻,你就大膽的學深挖,挖完之后找老師深聊,看看有沒有跑題,跑題了再改,一來二去這么7回左右,你的立意絕對讓你技高一籌,占據決勝點。其實關于你是否立意偏了,很簡單的檢驗法,帶入檢驗,直接帶入文題看看文題表面能不能講得通(注意再深挖的東西都是和文題表面講得通的,畢竟你是由文題進行的深挖,如果你覺得你講的不同,或者是別扭,那你可能離題了。但是你要注意:這個講得通是依據原有文題,不是你加工過后,缺字少意思的文題,你明白嗎?
最后老師寄語:同學們,要記牢。作文立意,題型找。
分題型,按步走,步步小心,深思考。
思考好,要堅定,牢牢守住,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