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發言材料1
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從中得出規律性認識,形成科學理論,進而指導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并善于總結歷史經驗,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從中找到正確前進方向。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
在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提出關于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至今仍有重要指導意義的獨創性理論成果。
在改革開放和新時期,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的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圍繞“什么是、怎樣建設”“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系列重大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科學回答了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不僅成功開創了,而且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就*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怎樣堅持和發展,建設什么樣的強國、怎樣建設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在總結歷史經驗過程中汲取智慧,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每一次重大的歷史轉折和重要的理論創新,都離不開對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歷史上每一次對歷史經驗的系統總結,都使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了新的團結統一,都進一步推動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
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發言材料2
在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奮斗鑄就世紀偉業、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歷史時刻,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京召開。全會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通過了《*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充分體現了黨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注重總結和運用歷史經驗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全會秉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回顧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創造的偉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經驗。必將對推動全黨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的偉大勝利,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全會提出的“十個堅持”寶貴經驗中,第二個堅持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人民至上,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初心使命擔當的充分彰顯,是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優良傳統的接續繼承發揚,更是我們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發展思想制度化的體現。作為*的文藝工作者,我們要在學習好、領會好六中全會精神中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文藝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務,并從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全會精神統領文藝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自覺踐行“人民至上”的文藝觀,牢記初心使命,接續砥礪奮進,在建設重慶文化強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積極發揮作用,以重慶音樂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助推高品質生活的創造,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
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發言材料3
抓好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切實擔起文藝服務人民的使命任務
文藝要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以文藝的形式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用文藝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是黨賦予廣大宣傳文化戰線的使命任務,更是*堅持和發展先進文化的制度安排。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很光榮地置身于這個偉大的時代、聆聽這個時代的聲音。我們不僅要抓好自身對全會精神學習和領會,同時更要自覺擔負起向廣大群眾宣傳全會精神的使命任務,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六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活動,以文藝的形式禮贊我們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謳歌偉大的黨、謳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文藝戰線的重要任務。廣大音樂工作者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系統觀念,做到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積極響應市委和文聯黨組的部署安排,借鑒以往開展“文藝六進”宣傳活動的做法和經驗,充分整合行業資源優勢,結合實際積極謀劃,在守正中做好創新,抓好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將全會精神宣傳在巴渝大地上、傳遞到千家萬戶中。
學深悟透全會的精神實質,準確把握堅持人民至上的思想要義
全會通過的《*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是一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社會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我們當從以下方面抓好學習領會:一是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學習全會精神,在明理、增信、崇德中力行,切實把“學史力行”體現在文藝更好地服務人民大眾上;二是要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文藝觀學習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堅持人民至上文藝觀的內涵。馬克思在《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中說,“人民歷來就是什么樣的作者‘夠資格’和什么樣的作者‘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我們要深化對“堅持人民至上”的認識,從而準確把握堅持人民至上文藝觀的思想內涵和實踐要求。三是要結合文藝工作的使命擔當學習全會精神,從黨百年恢宏史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結合文藝工作的使命任務,對照全會精神要求學,在學懂弄通全會精神中找準“坐標方位”,明晰履職擔當,切實把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到文藝工作的全過程。
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自覺踐行“人民至上”的文藝觀
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把全會精神要求作為謀劃文藝工作、檢驗文藝工作根本遵循,貫穿到文藝工作的全過程,自覺踐行“人民至上”的文藝觀。一是聚焦時代中心工作,凸顯文藝服務大眾的職能發揮。要找準文藝工作在建設重慶文化強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藝助推高品質生活創造的“坐標方位”,明晰履職擔當,把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到文藝工作的全過程。二是強化內容建設,推出更多更好深受人民喜愛的文藝精品。按照有力量、有筋骨、有溫度的“三有”要求,下力氣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推出更多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三是彰顯人民主體地位,推出更多百姓樂于參與的文藝活動。堅持以引領文藝事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開展更多更好百姓樂于參與的文藝活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