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圈子文化的危害與治理發(fā)言稿
廣西、四川、江蘇、河北存在官場“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干部通過‘打干親’‘打禮’等方式拉關系”;“一些領導干部一度熱衷于拉關系、架‘天線’、搞‘勾兌’”。在廣西,“一些領導干部任人唯親、搞‘小圈子’”。在江蘇,“一些領導干部與老板之間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關系圈子,進行封閉式權錢交易”。在河北,“個別領導干部搞團團伙伙,并與企業(yè)老板結成利益紐帶”。近年來,查處的不少腐敗案件都是窩案,特別是一些“老虎”落馬,相繼落馬者不乏同學、老鄉(xiāng)、上下級、校友等關系,這無疑是畸形“圈子文化”造成的惡果。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贝舜沃醒胙惨暯M曬出的巡視賬單著重指出了“圈子文化”問題,足以看出官場“圈子文化”的危害之大。官場“圈子文化”已經成為各種不良風氣,如貪污腐敗、耽于安樂、同流合污的溫床,成為個別圈子、個別干部違紀違法,損害國家、人民利益的一種手段和途徑,黨員干部必須充分認識“圈子文化”的腐蝕性與危害性。
“圈子文化”顯而易見的巨大危害有兩個。
首先,“圈子文化”是誘發(fā)腐敗窩案的大染缸!叭ψ游幕钡木薮笪:Σ粌H僅在于滋生腐敗,也在于傳染腐敗、擴散腐敗、加劇腐敗。一個貪腐者的出現,可能還會有一點兒遮遮掩掩或者內心的不安,而“圈子”腐敗,則會形成一種“法不責眾”的自欺欺人和變本加厲,貪腐行為也會表現得狂妄囂張。一些腐敗窩案曝光后,我們發(fā)現這些貪腐官員都擁有集會、享樂的會所,這些地方既是他們耽于享樂的場所,也是他們拉幫結伙、勾兌利益的地方,這種現象正是“圈子文化”的突出體現!叭ψ游幕钡拇嬖,為“圈子”提供了成員引入、聯系交流、利潤分配、風險應對的途徑和便利,可以說,“圈子文化”已經成為腐敗蔓延橫行的幫兇與工具。從查處的腐敗窩案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地區(qū)、部門的腐敗現象并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腐敗帶來的問題,而是由一個囊括了各類官員、商人、官員家屬等在內的“圈子”造成的腐敗,這種腐敗現象不僅大大加劇了危害和損失,而且也為之后的根除影響帶來了很大難度。
其次,“圈子文化”是惡化官場生態(tài)的催化劑。朋友圈、同學圈、親戚圈這些維系人們日常人際關系的“圈子”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蘊涵了諸多權色交易、權權交易、權錢交易的官場“圈子”已成為隱藏在正常圈子外衣下的社會毒瘤,在這種圈子里,圈子關系凌駕于組織紀律之上,甚至凌駕于黨紀國法之上。有一種說法是:“進了班子還要進圈子,進班子不進圈子等于沒進班子!边@從側面印證了官場“圈子”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決策和執(zhí)政。在現實中,“圈子文化”的存在,勢必弱化大家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導致用干部、作決策不是選賢任能、實事求是,而是講圈子、看親疏!叭ψ游幕币坏┐笮衅涞溃涂赡苁挂恍┤嗣媾R“要么加入圈子,要么被圈子孤立、拋棄”的兩難選擇。曾有被查處的貪腐分子就表示,“進了這個圈子,不貪就成了另類,不貪就得受排擠,不想貪也得貪!保2012年12月18日《檢察日報》)
這種由“圈子文化”導致的權力非正常運行,正是政治生態(tài)惡化的信號,因此,必須加大治理力度,抵制所謂的“圈子文化”,凈化官場政治生態(tài),力促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首先是防范權力過度集中,以監(jiān)督機制抵制“圈子文化”。“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夠病態(tài)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敗群體,就是因為存在“圈子文化”的地方或部門權力過度集中!耙 言堂”“一支筆”的存在,使得個人權力很容易失控,一旦個人私欲膨脹,地方政治、經濟等整體發(fā)展就會面臨發(fā)展風險,而個人權力過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態(tài)“圈子文化”,導致“圈子”腐敗的滋生蔓延。因此,抵制“圈子文化”,就必須防范權力過度集中,強化權力監(jiān)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