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助推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按照自治區關于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和農業廳黨組的安排部署,農業廳住XX村“訪惠聚”工作組將精準扶貧工作作為2015年工作組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來落實,按照“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精準到人”的原則,精心謀劃、深入調研、反復核查、詳細分類,積極探索精準扶貧措施。近期,就疏附縣薩依巴格鄉XX村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村是國家級貧困縣疏附縣建檔立卡的重度貧困村之一,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貧困戶188戶,人口692人,分別占全村總戶數和總人口的54%和40.9%,貧困人多、貧困面廣。該村轄區內有6個村民小組,在冊住戶346戶,人口1690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10人。耕地面積3300畝,人均耕地1.95畝。
XX村主導產業為種植、養殖和務工。2015年農作物總播面積5661畝。其中小麥2000畝,棉花2052畝,玉米1458畝,瓜菜151畝,林果2150畝。全村養殖牛羊4340頭,雞1800只,鴿子3660只。以務工為主業的約205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2 %以上。2015年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占35 %、養殖業收入占20%、務工收入占25%、其他收入占20%。
二、調研過程
這次調研,總體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摸清底數。我們先后利用一周時間集中調研了XX村精準扶貧工作,先后走訪60多戶重點貧困戶,之后住村工作組又利用兩個月時間進行了專題調研,對全村346戶走訪全覆蓋,全面了解該村及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第二階段,甄別確認。對照國家關于貧困戶的確認標準,對戶貧困戶逐一進行了甄別確認。最后確定,該村2015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88戶692人。第三階段,制訂措施。針對該村確定了八項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幫扶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及責任領導、配合單位和完成時限;針對貧困戶逐一制定了幫扶措施,分別明確了脫貧時限、幫扶責任人。第四階段,狠抓落實。由聯戶干部認領限期辦理,張榜公示,采取有效措施,重點突破。
三、致貧原因分析
該村地處縣城附近,交通條件便利,光熱條件好,發展畜禽養殖、特色農業、庭院經濟等具有較好優勢。同時,也存在著諸多限制該村發展的因素,究其因,造成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
(一)資源缺乏致貧。一是人多地少,資源約束緊。貧困和低收入農戶非農就業機會少,傳統的種植業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全村人均占有耕地僅1.95畝,制約了農民收入的提高。二是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發展滯后。農田渠系多而亂,土地高低不平,缺乏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即占用大量耕地,又影響土地有效利用。三是貧困農戶貸款難問題比較突出,成為制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二)觀念落后致貧。一是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習慣于老辦法老模式,缺乏有針對性技能培訓,掌握和運用新品種、新技術的整體水平較低。二是貧困人口中有近90%的年輕人習慣于首選從事泥瓦工等傳統的苦力型工種,思想觀念陳舊,務工技能缺乏。
(三)結構不合理致貧。一是受自然、地理等條件制約和傳統生產方式的影響,全村以傳統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生產經營方式單一,產業結構調整嚴重滯后,種植、養殖業未形成優勢、特色和規模,效益差。幾乎無二、三產業,農牧民增收渠道窄。二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增收渠道單一,二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
(四)子女上學致貧。一是受教育布局調整影響,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幾乎都是集中上學,離家較遠,教育成本大幅增加。加之大學教育負擔重。部分農戶因供養孩子上大學導致家庭貧困。經調查,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占貧困戶的17.5%。
(五)重大疾病致貧。由于目前農村醫療衛生保障水平不高,農戶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XX村殘疾人比例較高,因病致貧戶數 35戶,占全村貧困戶的26 %。
(六)自然規律致貧。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加之,多數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導致收入大打折扣。
(七)自我發展意識和能力不強。該村多年以來一直是貧困村,各級政府每年都在幫扶,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受傳統思想影響,自我發展意識不強,缺乏市場意識,發展能力弱,部分貧困家庭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
四、精準扶貧計劃
(一) 建立農民學校。在即將建成的便民服務中心上面建立三村農民培訓學校,大量開展“扶志、造血”思想培訓教育,大力提高農民基本素質和外出務工技能。積極引導和幫助廣大農牧民轉變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和理念,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快適應和融入新形勢、新農村社會發展需要。
(二)開展科技幫扶。一是組織干部群眾大力學習“雙語”,提高外出務工基本技能。二是組織貧困群眾參加務工技能培訓班,提高創業就業能力。三是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民的種養殖能力。四是組織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培訓,適時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三)開展庭院經濟示范。按照“前院、中園、后舍”的建設思路,在農戶自愿的前提下,優先選擇基礎條件較好農戶,鼓勵其開展庭院經濟發展試驗示范,建設家庭牛羊養殖棚圈110座,拱棚95座,充分利用庭院區域進行種養業、設施農業、園藝和休閑農業等產業,大力提高當地土地和空間利用率,充分利用農業剩余勞動力和勞動時間,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緩解日趨嚴重的土地、人口、生態間的矛盾。
(四)發展富民產業。一是選擇基礎好、有實力的畜禽養殖大戶,鼓勵擴大養殖規模,扶持建立禽類養殖合作社和牛羊養殖合作社,支持建設1000平米集中養殖小區。二是投放基礎母羊,建設優質牧草基地500畝,以規模戶、大戶組建合作社帶動20戶以上貧困戶,扶持以“刀郎羊”為主的舍飼養殖業,新增30只以上養殖戶60戶以上,為留守農民不離鄉不離業增加收入創造條件、打好基礎,形成一個三村肉羊生產養殖基地村。三是積極推廣牛羊秸稈飼料揉絲打包發展畜牧業,提高飼料利用率,節約喂養成本,實現農業良性循環。
(五)引導發展特色產業。一是為改變村容村貌和增加農民收入,在1.6公里村級道路旁興建核桃高產示范帶。二是對種植的雙膜瓜、色素辣椒、番茄等特色農作物進行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示范推廣,轉變種植方式,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戶和帶頭人。三是針對長期使用農藥化肥造成土壤板結、鹽堿化嚴重等問題,大力開展土壤改良,提升有機質含量,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六)建設完善鄉村道路和農田水利設施。一是積極申請維修改造升級3公里防滲渠,配套過水涵管等其他設施,計劃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0畝。二是申請實施6.5公里村組道路建設改造,改善農民出行條件,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水平。
(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整合農村危舊房改造、貧困戶建房等政策,大力推進建設80平方米左右富民安居房。對嚴重貧困戶分期分批實施富民安居房補助政策。實施道路亮化工程,對村組道路主干道安裝LED路燈。
(八)定期開展醫療服務。通過入戶走訪,摸清全村農民健康狀況,組織開展農民身體普查,提供醫療防控措施和治療建議,普及相關疾病防治知識。
(九)積極協調解決融資難題。一是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和農宅確權頒證工作,解決信貸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農貼息貸款政策,為貧困群眾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財政資金貼息的方式,為貧困戶提供貸款支持。
(十) 以增加農民收入,找準該村農業真正優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打好綠色、生態、有機牌。同時,加快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建立服裝或電子組裝“衛星小廠”,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十一)建立社會幫扶機制。一是引入工商資本進行結對幫扶,將非公企業納入幫扶單位范圍,壯大幫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級救助資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幾點體會思考
精準扶貧必須緊扣“重在聯、貴在為、深在制”要領,堅持扶真貧、真扶貧,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實質性轉變。
(一)確保對象精準,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底數不清、指向不準、針對性不強是扶貧開發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抓住真實識別貧困、規范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推行限期辦結四個關鍵環節,把好群眾申請關、入戶調查關、民主評議關、公示監督關、確認審核關五個關口,做到精確識別貧困戶、精確登記造冊、精確建檔立卡、精確實行動態管理“四精確”,建立“戶有卡、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地區有平臺”的動態數據庫,實現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五清”,從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區域政策代替到戶政策的現象,提高扶貧效果。同時,
在扶貧過程的參與上,要調動社會力量,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性。相對于政府和企業組織而言,社會組織對貧困人口的識別能力更強、瞄準的精度更高,應采取多種措施吸引社會組織參與農村扶貧,并依法有序地擴大社會組織的自主權,使其主動性和靈活性充分發揮出來。
(二)確保內容精準,解決好扶什么的問題。千篇一律、萬面一孔是扶貧開發的常見現象,必須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深入分析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社會幫扶等扶貧措施,使建檔立卡工作與各項扶貧政策相銜接,扶貧措施與貧困現狀相對應,確保幫扶到最需要幫扶的群眾、幫扶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 確保措施精準,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緊緊抓住轉變方式、強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個關鍵,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戶量身定制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號準病脈、開好處方、抓出良藥,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確保考評精準,解決好導向上的問題。嚴格落實干部住村工作制度,把助推精準扶貧的成效作為住村干部年度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等督查考評制度,傳導壓力,強化擔當,引導干部到扶貧攻堅主戰場錘煉作風、增長才干、建功立業。
(五)確保各項惠貧政策落到實處。一是完善保障式扶貧政策。重點是要提高國家補助標準。如富民安居房建設補助、低保五保殘疾人救助、農村合作醫療補助等標準,日前明顯偏低。雖然政策很好,落實也很好,但效果不佳。二是要完善資金配套政策。對貧困村、貧困戶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改造、技能培訓等實行定性定量資金配套。三是建立貧困戶發展基金。以村為基準,根據貧困戶數、人口實際,設立一定規模的扶貧發展基金,切實增強資金扶持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