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度以“依法治國”作為全會主題。各方期待,在改革開放進入第36個年頭的時候,中國的法治建設該如何換擋提速、轉型升級。黨的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此后,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對此作出強調。學者認為,這是中國新時期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衡量標準。梳理有關法治工作的部署,從“要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到“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從“政法隊伍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到“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些論斷無疑都為法治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
兩年多來,正式廢止勞動教養制度,表達著推進法治的決心;“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確立著司法改革的原則;“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展現著依法行政的步伐;首次集中清理黨內法規制度,近四成被廢止或宣布失效,傳遞著依法執政的決心;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黨和國家建設的各層次領域,都在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上,向著制度化、法律化不斷推進。法治中國的建設,回應著公平正義的群眾訴求,詮釋著現代治理的題中之義,激發著改革發展的前進動力。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法治政府的主線日益清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體現在哪里?在黨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創造幸福的過程中,法治既是必要途徑,更是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憲法和法律體系才能凝聚共識和力量,保證中國社會可持續的發展與穩定。堅持依法治國,就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建設法治中國,就是凝聚民族復興的力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以法治鞏固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合法權利,弘揚和踐行法治這一價值理念,為法治政府的建設打牢深厚的群眾基礎。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弘揚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我們就能在創造經濟奇跡之后,創造具有*的法治文明,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為人類政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