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廣東海洋大學最好的專業名單
2024年廣東海洋大學最好的專業名單及排名為水產養殖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科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科學、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等。
序號 | 專業名稱 | 等級 | 年度 |
1 | 水產養殖學 | 國家級 | 2019 |
2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3 | 動物科學 | 國家級 | 2020 |
4 | 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20 |
5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國家級 | 2020 |
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20 |
7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8 | 海洋科學 | 國家級 | 2021 |
9 | 漢語言文學 | 國家級 | 2021 |
10 | 電子信息工程 | 國家級 | 2021 |
11 | 英語 | 國家級 | 2021 |
12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省級 | 2020 |
13 | 動物醫學 | 省級 | 2020 |
14 | 園藝 | 省級 | 2020 |
15 | 大氣科學 | 省級 | 2021 |
16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省級 | 2021 |
17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省級 | 2021 |
18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省級 | 2021 |
19 | 輪機工程 | 省級 | 2021 |
20 | 工商管理 | 省級 | 2021 |
21 | 社會學 | 省級 | 2021 |
二、廣東海洋大學專業排名
專業檔次 |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A+ | 3 | 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6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5 | 海洋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5 | 航海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6 | 海洋科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0 | 水產養殖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4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6 | 動物科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7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3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6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9 | 電子信息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15 | 漢語言文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34 | 英語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2 | 水生動物醫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1 | 輪機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2 | 大氣科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9 | 舞蹈編導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38 | 交通運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41 | 園藝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42 | 動物醫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63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81 | 制藥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98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210 | 工商管理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三、廣東海洋大學是雙一流大學嗎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雙一流大學名單可知:廣東海洋大學不是雙一流大學。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國家戰略,有利于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四、廣東海洋大學怎么樣好不好
廣東海洋大學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資源部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是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海洋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院校,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的前身是創建于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產教育的發端,原暨南大學水產系、原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湛江分院先后并入,1979年升格發展為農業部直屬的湛江水產學院。經教育部批準,具有62年辦學歷史的湛江水產學院和39年辦學歷史的原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湛江分院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湛江農業專科學校,1997年進行實質性合并組建為湛江海洋大學。2001年12月,國家氣象局主管的全國重點中專湛江氣象學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學。2005年6月,湛江海洋大學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2021年1月,省委、省政府明確由我校作為舉辦校,與陽江市政府、省教育廳、華南理工大學共建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
學校秉承“堅韌不拔 自強不息”海大精神,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學術興校、特色揚校”辦學理念,根據“把學校打造成為中國南方涉海人才培養的搖籃、海洋科技創新的高地、海洋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平臺,廣東海洋強省、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海洋大學”的目標定位,實施“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戰略,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學科建設為龍頭、人才培養為中心、師資建設為關鍵、教育質量為生命線,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培養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民族精神、社會責任、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和專業能力,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創新型人才,服務國家海洋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進入*,學校堅持以***思想為指導,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堅持*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海洋強國、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港)、環北部灣經濟區,積極助力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聚焦學校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到本世紀中葉的“三步走”戰略安排和今后五年重點實施的“九大工程”目標任務,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強化辦學特色,以更加先進的理念培育社會英才,以更加執著的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以更加廣闊的視野延攬高端人才,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進國際化進程,銳意進取、奮力拼搏,為把學校早日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