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關于扶貧攻堅實施方案1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的通知》(黔黨辦發〔2015〕13號)和《中共黔西南州委辦公室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黔西南州“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州委辦字〔2015〕132號)精神,確保我縣在“十三五”期間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到2019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扶貧開發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踐行“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精神和“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和基礎設施建設“小康六項行動”,堅定不移推進扶貧開發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要求,大力攻克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等制約瓶頸,著力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等突出矛盾。通過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扶貧開發工作模式,把激發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作為參與式開發扶貧的內在活力,不斷探索科學發展、后發趕超的新路子,為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到2017年,經過3年扶貧攻堅計劃,全縣減少貧困人口5萬人以上,通過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和基礎設施建設“小康六項行動”計劃,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000元以上,即“35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
(一)2015-2017年(三年重點攻堅期)
減少貧困人口5萬人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達到西部地區水平以上;3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55個貧困村出列。其中:2015年減少貧困人口2萬人以上,3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10個貧困村出列,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減少貧困人口2萬人,25個貧困村出列,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2017年減少貧困人口1萬人,20個貧困村出列,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8600元以上。
(二)2018-2020年(三年鞏固提升期)
減少貧困人口1.29萬人,30個貧困村出列。其中:2018年減少貧困人口0.7萬人,20個貧困村出列;2019年減少貧困人口0.39 萬人,10個貧困村出列; 2020年減少貧困人口0.2 萬人。為防止脫貧貧困人口反彈和返貧,進行全面鞏固提升,對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12600人左右民政長期保障戶和重點保障戶“兩無”貧困人口,按照農村低保標準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確保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工作措施
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全社會第一民生工程,圍繞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格局,嚴格按照脫貧標準和程序,結合全省打造“三個平臺”、整合“四類資源”、實現“七大突破”、開展“十個試點”的工作措施,堅定不移執行全州提出的“七個突出”扶貧工作路線,著力抓好農特產業、環境設施、基本民生、基礎教育、基層組織等建設及開發工作。
(一)抓產業發展,拓寬增收渠道
一是壯大特色產業。圍繞省里確定的十大扶貧產業和州政府提出的產業轉型計劃工程,以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動力,著力打造核桃、草地畜牧業、茶葉、中藥材、蔬菜、薏仁米等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貧困農戶綠殼蛋雞養殖項目,抓好長毛兔產業發展,做好安龍金州出口蔬菜和食用菌扶貧示范園區,擴大規模、提質增效。堅持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形成集“農、工、貿、產、加、銷”為一體的扶貧產業體系,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逐步壯大特色產業。二是注重市場開拓。要引導和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研發新產品和開拓農產品市場,著力打造叫得響、過得硬的扶貧企業和名牌產品,向品質品牌要效益。產品銷售要用好縣內、外兩個市場,既要走傳統銷售路徑,又要利用電商等現代交易平臺,縣內要健全“農餐對接”市場機制,縣外可通過建連鎖店、網店等方式進行產品銷售。要積極協助扶貧龍頭企業采取“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供應鏈連接”方式,著力構建市場服務、資金結算、商品物流、價格發布四大服務平臺,推動全縣農產品銷售由傳統商貿流通向電子商務發展,實現大宗商品網上銷售,達到降成本、增效益、促增收的目的。(責任單位:各鎮(街道),縣發改局、縣工科局、縣財政局、縣農業局、縣教育局、縣林業局、縣扶貧辦、縣供銷社、縣氣象局、縣市監局)。
(二)抓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
把扶貧開發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有機結合起來,整合人力、財力、物力、信息等資源,捆綁使用、互補實施,加快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一是小康路建設。以實施小康路行動計劃為契機,盡快建設我縣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暢通美化、安全便捷的農村道路網,加快通村油路建設與縣鎮公路等級提升改造步伐,不斷提高縣、鄉、村三級道路暢通水平;大力實施通組公路、串戶路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有序推進村寨道路硬化工程,改善農民群眾居住地的道路環境;加快鎮客運站與農村客運線路招呼站建設步伐,積極培育農村客運市場,努力改善貧困地區交通運輸條件。2015年全縣實施通村水泥路220.1公里,通組硬化路61公里、串戶硬化路41公里;到2019年實現全縣通村水泥路全覆蓋,村村通客運車輛,通組硬化路、串戶硬化路覆蓋率達85%以上。二是小康水建設。結合開展水源性工程、提灌工程、地下水開發利用“三大會戰”,加快平橋水庫建設步伐,對6座水庫進行維修養護除險加固。2015年完成42口機井配套設施等工程,解決 37671萬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問題;到2019年全面解決工程性缺水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新增供水1.58億立方米,保障城鎮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安全,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40%以上。三是小康房建設。加快農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群眾居住條件,合理解決歷史遺留的庫區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問題。2015年完成 1846 戶農村危房改造和300戶小康房建設任務,啟動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通過逐年實施,到2019年基本消除農村危房,貧困群眾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改善,人均均住房建筑面積大于30平方米。四是小康電建設。按照建設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新型農村電網要求,加強農村電網建設工作。2015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電比例和建檔立卡貧困村通生產用電比例100%的目標,到2019年建成結構合理、技術先進、供電質量高、電能損耗低,與城市電網、與主網協調發展的新型農村電網。五是小康訊建設。深入實施通信村村通工程,提高寬帶網絡覆蓋面,不斷完善郵政服務體系,滿足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和通信需要,2015年實現,到2019年實現移動通訊網絡自然村(20戶以上)覆蓋率達到100%,行政村通光纖和無線寬帶覆蓋率均達100%,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5%以上和100%,鎮數字化廣電網絡覆蓋率100%。六是小康寨建設。圍繞富、學、樂、美建設,加強自然村寨文體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整治,提升貧困群眾幸福感。2015年完成297個小康寨建設;到2020年完成85%以上小康寨建設。(責任單位:各鎮(街道),縣發改局、縣工科局、縣財政局、縣扶貧辦、縣交運局、縣國土局、縣環保局、縣住建局、縣水務局、縣移民局、縣供電局、縣文體廣電旅游局)。
(三)抓基層建設,增強示范帶動
各鎮(街道)要大力實施“三培兩帶”、“領頭雁”、“黨員創業帶富工程”,把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黨員致富能人培養成村干部,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選好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加強對村黨支部書記和致富帶頭能人的培訓,建設好“三支隊伍”,增強農村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造福群眾的功能,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領路人。要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選配一批思想好、作風硬、能力強、能夠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干部、大學畢業生、縣直機關黨員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實現全縣85個貧困村全覆蓋。幫助貧困村兩委建班子、帶隊伍、抓發展,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有效途徑。(責任單位:各鎮(街道)、,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縣民政局、縣衛計局)。
(四)抓教育培訓,提高發展能力
以實施教育“9+3”計劃為總抓手,大力開發貧困地區人力資源,通過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和加強勞務培訓,不斷提高廣大貧困群眾的綜合素質。2015年實現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8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8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78%、中等職業教育就業率93%的教育發展目標;到2019年全面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鞏固率大于9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大于90%。全面完成雨露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統籌城鄉等培訓任務。通過逐步加大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力度,使貧困對象在提高文化知識的同時,勞動技能得到增強,“等、靠、要”思想徹底改變,真正做到“一次培訓、終身受益、一人務工、帶動一片”,切實提高貧困對象發展生產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責任單位:各鎮(街道)、縣委組織部、縣財政局、縣教育局、縣人社局、縣農業局、縣扶貧辦)。
(五)抓社會幫扶,形成攻堅合力
協調服務好省領導集團幫扶和寧波對口幫扶,深入推進部門幫扶、行業幫扶和干部結對幫扶工作,通過強化定點幫扶和爭取寧波對口幫扶,爭取更多的資金和企業參與,不斷提升社會化扶貧效益。一是強化定點幫扶。加強溝通聯系,制定幫扶計劃,積極爭取幫扶資金,加大縣結對幫扶村(組)、干部幫扶貧困戶的工作力度,切實做到扶貧扶困助發展,農戶不脫貧幫扶不脫鉤;鼓勵和引導各類非公企業、社會組織承擔定點扶貧任務。二是爭取對口幫扶。積極探索與寧波對口幫扶城市在產業對接、勞務輸出、人員培訓、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發展共贏等方面的新型幫扶機制,協調做好我縣小黃牛、綠殼雞蛋、餌塊粑等農產品進入寧波高端市場的開發工作,引導更多企業到我縣投資開發,形成良好的助、幫、帶效應。三是拓展行業幫扶。鼓勵和動員社會組織、個人通過各種方式參與扶貧開發。改善金融扶貧方式,開展小額信貸扶貧試點,探索解決擔保難、貸款難、成本高等融資困難問題;積極倡導扶貧志愿者行動,構建扶貧志愿者服務網絡,拓展各行各業的幫扶路徑,逐步形成全社會各行業積極參與扶貧開發的工作格局。(責任單位:各鎮(街道);縣發改局、縣財政局、團縣委、縣扶貧辦、縣工科局、縣金融辦、縣人行)。
(六)抓基本民生,解除后顧之憂
貧困鎮、村之所以貧困,除了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外,社會保障水平低是重要原因,要改善民生、防止返貧,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老有所養。進一步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臨時救助、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社保體系,實現應保盡保、應扶盡扶。2015年完成社保覆蓋率達80%以上,到2019年實現社保覆蓋率以上90%以上;農村養老保險參保比例進一步提高;全面落實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形成“生存靠低保、發展靠扶貧”的工作機制。二是病有所醫。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事業發展,鞏固發展城鄉醫療保險,加強鎮中心衛生院建設,新農合參合率保持在95%以上。2015年,實現有達標衛生院的鎮比例達到69.61%,有合格衛生室的村比例達到100%,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的村比例達到100%。到2019年,以縣為單位實現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3.7張,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5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三是住有所居。采取“原地分散重建”、“相對集中重建”、“地質災害異地搬遷和原地治理相結合”、“五保戶集中供養”、“局部改造”等多種方式,全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對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區和地質災害易發區農村貧困人口進行搬遷和安置,逐步改善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2015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846戶,完成小康房建設300戶,200套保障房,完成扶貧生態移民168戶750人。通過逐年實施,到2019年基本消除農村危房,貧困群眾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責任單位:各鎮(街道)、縣財政局、縣衛計局、縣民政局、縣住建局、縣人社局、縣殘聯、縣移民局、縣國土局、縣扶貧辦)。
四、強化領導,提高執行力,為新一輪扶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全縣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強化領導,強化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機制,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要有更大的決心、更有效的舉措,扎扎實實做好今后三年扶貧開發工作,確保全縣人民共同實現全面小康。
(一)強化組織保障
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州協調、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和“工作到村、扶持到戶”的工作機制,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黨(工)委要成立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本轄區“35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的落實。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切實加強工作領導和業務指導,定期研究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工作扎實推進。
(二)強化隊伍保障
隨著扶貧開發任務的日益艱巨,特別是在省扶貧資金項目管理“七流程、十步驟”規定出臺后,鎮(街道)一級的工作明顯增多,現有的扶貧工作隊伍已遠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強化機構和隊伍建設迫在眉睫,各鎮(街道)一定要認真落實好州委、縣委的有關工作要求,要確保足夠數量的工作人員,配齊配強工作人員,確保扶貧攻堅“有人干事、能辦成事”。
(三)強化責任保障
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攻堅工作責任制。各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對所轄區的扶貧攻堅工作負總責,各職能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抓扶貧攻堅工作,建立健全扶貧工作“一把手”的責任制度、督查制度和績效考評獎懲制度等。實行“領導包片、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工作制度,以整村推進貧困村建設為重點,縣四家班子領導每人聯系三個貧困村、結對幫扶6個貧困戶,幫扶單位每個干部結對幫扶2個以上貧困農戶,一包到底。包村單位要對包戶干部明確任務,安排相應經費,創新幫扶方式,著力增強貧困村和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實現定點幫扶的貧困村在2017年實現脫貧。建立扶貧信息平臺,提高扶貧開發管理工作水平。
(四)強化作風保障
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作風,把戒懶、戒空、戒虛、戒假、戒奢“五戒”戒到具體的單位、具體的個人、具體的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重心下移,深入實踐,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認真研究解決扶貧開發面臨的實際問題。要加強績效考評,把扶貧攻堅工作納入各鎮(街道)各部門年度目標績效管理,把扶貧工作成效作為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考評體系和獎懲機制。用好干部召回管理這一載體,對工作成效明顯的干部給予褒獎,對工作責任心不強、落實工作不力的進行召回管理,形成積極工作、主動作為的良好工作局面。建立扶貧攻堅工作協調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對扶貧攻堅工作進行專項督查,促進扶貧開發工作的全面落實。
(五)強化資金保障
各鎮(街道)、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樹立“共同扶貧、共奔小康”的全新理念。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改、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資金,加大攻堅戰的資金投入,形成強大的合力。各部門要明確職責,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把改善貧困地區發展條件作為行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在行業規劃中優先覆蓋特困片區,對貧困地區發展項目實行聯合開發,行業部門資金、社會幫扶資金和專項扶貧資金捆綁使用,確保計劃項目得到須利實施。對各行各業資金統籌管理使用。嚴格執行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群眾監督;保證資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各個環節公開透明,強化審計和全程跟蹤管理,確保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六)強化宣傳保障
鎮(街道)、縣直各部門要把新一輪扶貧攻堅宣傳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加大扶貧開發宣傳力度。要廣泛宣傳扶貧開發政策、成就、經驗和典型事跡,在全縣廣泛開展“共同扶貧、共奔小康”為主題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宣傳活動,大力弘揚扶貧濟困,崇尚慈善的傳統美德,營造全社會關注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濃厚氛圍。要拓寬宣傳范圍,向省、州宣傳安龍扶貧成果、資源優勢、群眾的脫貧愿望和推介扶貧項目,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
縣關于扶貧攻堅實施方案2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饒發〔2015〕11號)文件精神,為扎實推進我縣精準扶貧攻堅戰,盡快幫助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確保我縣與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一個希望、三個著力”的重要指示為指引,遵循“單位幫村、干部包戶、社會參與、民政托底、結對幫扶、精準扶貧、決戰五年、同步小康”的要求,按照“找準原因、精準施策、建立機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以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根本,對全縣20個省定“十三五”貧困村和23327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面實行精準扶貧攻堅,全力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弘揚方志敏精神,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為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根據省委、省政府“力爭提前兩年實現精準扶貧攻堅”的工作目標,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具體目標:
(一)提前實現減貧目標。到2018年,全縣力爭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2019?2020年,進一步鞏固發展精準扶貧攻堅成果,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共奔小康不掉隊。
(二)貧困群眾收入明顯提高。保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到2018年底,具備勞動能力但缺乏發展條件的輕度貧困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勞動能力、處于低保標準以下的中度貧困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進一步強化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處于重度貧困的農戶的重點保障,提高標準,兜牢底線。
(三)貧困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到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危舊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貧困群眾得到整體搬遷安置,貧困村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市平均水平,農民群眾安居樂業。
(四)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到2018年,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都有一項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貧困家庭勞動力掌握一門以上就業創業技能,新生代勞動力具備轉移就業基本職業素質,貧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貧困村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專業合作經營機制較為完善,基層黨組織作用堅強有力。
三、工作措施
(一)按照精準到村到戶的要求,科學制定精準扶貧攻堅規劃。
1.制定精準扶貧攻堅工作規劃。要在全面摸清貧困村、貧困戶、貧困狀況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提前兩年實現精準扶貧攻堅任務的目標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倒排工期,做好各類規劃的相互銜接,科學制定精準扶貧攻堅規劃,并納入本級“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用統籌規劃承接上級扶貧開發政策支持,抓好本地精準扶貧攻堅的組織實施,確保責任到位、工作落實到位。
2.制定貧困村和貧困戶具體脫貧計劃。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案”的工作要求,制定落實每個貧困村、每戶貧困戶的具體脫貧計劃,明確發展目標和脫貧路徑,確保扶貧幫到點上、扶到根上。同時,將一些未列入省定“十三五”貧困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差、貧困程度較深、貧困發生率較高的行政村確定為縣(市)級貧困村,并制定脫貧計劃,統籌各類扶貧資源傾斜扶持。
(二)按照精準幫扶的要求,進一步加大社會扶貧力度。
1.深入開展單位定點幫扶貧困村工作。深入開展縣直單位定點包扶“十三五”貧困村工作,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單位幫扶。幫扶單位要成立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組建駐村工作隊。按照幫制定實施脫貧規劃、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幫發展扶貧產業、幫夯實基層基礎“四幫”的要求,結合幫扶村實際,打好組合拳,堅持一幫到底,不脫貧不脫鉤。受幫扶的貧困村要積極主動對接幫扶單位,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激發貧困群眾自立自強、干事創業的信心,增強脫貧致富的合力。
2.全面開展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縣直單位干部采取“321”的方式開展結對幫扶,即縣處級領導干部結對幫扶3戶,科級干部結對幫扶2戶,一般干部(職工)結對幫扶1戶。其余貧困戶由所在鄉鎮(場)干部(職工)包干托底,做到結對幫扶“扶貧開發戶、扶貧低保戶”全覆蓋。幫扶干部要深入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貧困戶家庭狀況、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幫助制定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幫扶措施,積極開展送溫暖、送政策、送技術、送項目“四送”活動,幫助貧困戶盡快脫貧致富。同時,各地對在扶貧對象戶建檔立卡之后因災、因病等原因新出現的貧困戶,要納入全縣結對幫扶精準扶貧信息系統,并落實幫扶干部給予積極幫扶。
3.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結對扶貧。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結對扶貧工作,扎實開展扶資金、扶產業、扶就業、扶信息“四扶”活動。充分發揮“10.17中國扶貧日”平臺作用,弘揚扶貧濟困傳統美德,多方發掘社會扶貧資源。
(三)按照精準施策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專項扶貧工作力度。
1.強力推進產業扶貧,夯實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基礎。一是找準優勢富民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有利于貧困農戶增收致富的產業項目。深入推進“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規模、做響品牌。二是提高貧困群眾的產業參與度和受益度。建立企業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公司+基地+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讓貧困群眾更好地參與產業發展、更多地受益產業發展。三是加大產業扶貧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扶貧攻堅重點縣和原中央蘇區縣省財政每年1000萬元的產業扶貧專項資金的作用,資金使用上要瞄準貧困村和貧困戶,采取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現金直補、產業保險和幫扶責任人攜資結對幫扶等多種方式。對貧困戶尤其是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結合土地山林流轉、租賃或入股,積極探索扶貧資金出資折股到戶的資產受益方式。
2.強力推進扶貧移民搬遷,著力改變生存環境惡劣地區困難群眾生存發展環境。一是加大扶貧移民搬遷力度。順應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優化村莊、人口布局的要求,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采取“進城進園、集鎮、中心村”梯度安置的方式,全面摸清底數,統一群眾思想認識,按照整體搬遷的要求制定實施移民搬遷規劃。二是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將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優先安排農村危舊房改造指標,對特困扶貧對象住房救助實行“交鑰匙”工程。
3.強力推進貧困村村莊整治,大力改善貧困村人居環境。按照“整體推進、基礎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大貧困村村莊整治力度。將貧困村宜居自然村莊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每年新農村建設村點安排對貧困村全覆蓋,每個點疊加新農村建設資金和扶貧資金給予重點扶持,全面優化村容村貌。優先支持貧困村綠色生態環境保護和整治,土地整治項目優先向有條件的貧困村覆蓋。加快完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力爭2017年全縣90%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
4.強力推進“雨露計劃”培訓,提高貧困人口就業創業的能力。一是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統籌農民工職業培訓、農民適用技術培訓、科技扶貧等政策,加強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增強其就地發展產業、進城進園就業、自我發展創業的能力素質。加大貧困戶新生代職業學歷教育培訓力度,從而達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目標。二是創新培訓方式。依托省、市、縣職業院校資源,立足沿海發達省份的市場用工需求,集中在務工比較多的地區,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定單式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
(四)按照精準發力的要求,進一步加大行業扶貧工作力度。
1.大力實施交通扶貧。加快推進貧困鄉村客運網絡連通工程,改善運輸條件,完善貧困村客運網絡,提高貧困村客運班車通達率。加快貧困地區及農村客運站場建設,加快縣鄉道升級改造進度。2018年率先完成20個“十三五”省定貧困村25戶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力爭2020年全面完成全縣農村25戶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
2.大力實施水利扶貧。進一步提高貧困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2015年底全面完成“十二五”農村安全飲水建設任務,力爭2020年基本解決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強已列入全國近期治理規劃的貧困地區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優先扶持貧困村小型水利建設,提高防汛應急能力,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在貧困地區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防洪減災體系。
3.大力實施醫療扶貧。一是將貧困村的衛生基礎設施改造和衛生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作為醫療扶貧工作重點,在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新改擴建項目方面,傾斜扶持貧困人數較多的鄉(鎮)村,從而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讓貧困地區群眾享有全縣同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二是逐步擴大新農合報銷藥品目錄范圍,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對農村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在縣級住院新農合補償取消起付線,同時在新農合補償基礎上,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推進“費用+病種”的醫療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貧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負醫療費用救助比例。
4. 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健全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政策體系,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直接享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就讀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資助政策,保障基本學習和生活需求。保證貧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學,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支持加快薄弱學校改造,推進義務教育學校達標建設、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高校擴大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比例以及針對貧困家庭學生的各種資助政策落實工作。
5. 大力實施文化扶貧。加強對貧困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在貧困鄉村開展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在農戶自愿購買接收設備的前提下,落實惠民補貼政策,免費提供中央和地方廣播電視基本節目。加快貧困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高寬帶用戶普及率,穩步推進寬帶網絡提速。
6. 大力實施金融扶貧。一是建立金融扶貧優先工作機制。上饒銀監弋陽監管辦事處優先審批涉及有扶貧業務和“三農”貸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人民銀行弋陽支行優先辦理上述金融機構與人民銀行各項服務功能對接;優先滿足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的支農再貸款和再貼息需求;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債、開辦同業存單、大額定期存單,增加其資金來源。二是制定扶貧貸款發放指導意見,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向貧困村和重點扶貧開發項目發放貸款。督促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可貸資金70%以上留在當地使用并主要投入“三農”經濟項目。督促轄區保險機構開發新的保險品種,滿足扶貧經濟和“三農”經濟發展需求。
7.大力實施保障扶貧。按照“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原則和“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要求,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體系,實行民政救濟“純低保戶和五保戶”全覆蓋。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困難群眾實行應保盡保,并逐年提高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對農村低保對象中無收入來源、依靠自身條件無法改變生活狀況的群眾加大傾斜力度。進一步健全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系,完善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政策。加大分類施救的力度,對因支出型貧困造成基本生活嚴重困難的群體予以特別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孤殘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力度。
四、組織保障
(一)落實精準扶貧攻堅責任。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貧困地區黨委、政府要切實履行好精準扶貧攻堅主體責任,把精準扶貧攻堅作為今年乃至今后五年最重要的工作來抓,要堅持治標與治本結合、輸血與造血并舉,找準切入點、提高精準度,切實把各項政策措施扶到點上、根上。對精準扶貧攻堅埋頭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績的干部,提拔使用時優先考慮;對不勝任、不稱職的,及時調整。
(二)加大精準扶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認真履行精準扶貧攻堅的主體責任,加大財政預算扶貧資金持續增長力度。實行扶貧開發“省級監管、市負總責、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縣本級將調整財政支出分配結構,增加扶貧開發的投入,使扶貧開發資金增幅與財政收入增長水平相適應。要加強扶貧資金使用和政策執行的監管,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堅決杜絕侵占扶貧資金搞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對貪污腐敗現象實行“零容忍”。
(三)強化精準扶貧隊伍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處理好機構改革和強化扶貧工作機構建設的關系,進一步健全扶貧工作保障機制,做到機構設置、職能調整、人員編制、經費預算與扶貧工作任務相適應,并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各鄉鎮要在鄉鎮事業站所限額內成立扶貧工作站,配備專職扶貧工作人員。要加大貧困地區干部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
(四)全面落實行業扶貧的職責。落實全社會共同責任,凝心聚力推進精準扶貧攻堅。縣直部門要明確本部門肩負的行業扶貧任務,制定本部門加大精準扶貧的工作計劃,并納入本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要細化任務、倒排工期,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等方面加強行業扶貧任務的組織實施。要多方挖掘社會扶貧資源,凝聚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五)加強動態管理。建立全縣結對幫扶精準扶貧信息系統,實行貧困人口和干部結對幫扶工作動態管理。每年一季度對貧困人口脫貧和干部結對幫扶工作進行一次動態調整,及時將穩定脫貧人口退出系統,將新增貧困人口錄入系統,明確幫扶責任人,落實幫扶措施,確保貧困戶幫扶全覆蓋。
各地各部門要認真抓好本方案的貫徹落實。各幫扶責任單位要制定本單位落實精準扶貧攻堅的實施方案,于8月5日前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縣委、縣政府每年對貫徹落實情況組織專項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