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扶貧攻堅實施方案1
為深入貫徹落實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促進保山實現新跨越,爭當扶貧攻堅工作排頭兵,根據《云南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云貧開發〔20xx〕18號)和《中共保山市委辦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保辦發〔20xx〕59號),結合保山市扶貧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通過對全市346986名貧困人口、207個貧困村、23個貧困鄉進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全面掌握貧困人口的數量、分布、貧困程度、致貧原因、脫貧思路,認真落實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使所有扶貧措施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扶貧到村到戶,構建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精準識別。通過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步驟,將貧困人口、貧困村和貧困鄉識別出來,并建檔立卡。
??精準幫扶。對識別出來的貧困人口、貧困村和貧困鄉,深入分析致貧原因,落實幫扶單位及幫扶責任人,逐鄉逐村逐戶制定幫扶計劃,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準管理。對扶貧對象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建立全市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并接入全省、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精準考核。對貧困人口、貧困村和貧困鄉識別、幫扶、管理的成效,開展扶貧工作的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獎優罰劣,保證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二、重點工作
(一)建檔立卡與信息化建設
1.建檔立卡。按照國務院扶貧辦、省扶貧辦建檔立卡工作要求,根據貧困戶、貧困村和貧困鄉識別標準、方法和程序,堅持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組織縣(區)、鄉鎮、村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各項扶貧措施要與建檔立卡結果和對象相銜接,推進精準扶貧到鄉到村到農戶。
(1)貧困戶識別。全面精準完成對貧困人口的調查摸底,通過“兩公示一公告”確定346986名貧困人口,填寫《貧困農戶登記表》。在此基礎上建立檔案,做到戶有《扶貧手冊》,市、縣、鄉、村有接入“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的信息管理平臺。做到“四精確”,即精確識別貧困對象、精確登記造冊、精確建檔立卡、精確實行動態管理,確保“一縣一檔、一鄉一簿、一村一冊、一戶一卡”。
(2)貧困村識別。全面精準完成對貧困村的摸底調查,通過“一公示一公告”確定207個貧困村,填寫《貧困村登記表》,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的信息管理平臺。
(3)貧困鄉識別。全面精準完成對貧困鄉的摸底調查,通過“一公示一公告”確定23個貧困鄉,填寫《貧困鄉登記表》,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的信息管理平臺。
2.信息化建設。按照扶貧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建立上聯全國全省扶貧信息網絡系統,下接貧困縣鄉村的扶貧對象動態化信息管理體系。
(1)建立貧困戶動態化信息管理系統。以村為基本單位,建立貧困戶信息監測管理平臺,實行動態管理,接受監督。每年對貧困戶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和效果進行評估總結,對收入變化情況進行核算分析,及時更新有關數據,準確掌握脫貧情況。
(2)建立貧困村動態化信息管理系統。以貧困戶動態化信息管理為基礎,建立貧困村信息監測管理平臺,對貧困村扶貧項目實施、扶貧任務完成、收入增長以及脫貧目標實現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每年更新一次。
(3)建立貧困鄉動態化信息管理系統。以貧困戶、貧困村動態化信息管理為基礎,建立貧困鄉信息監測管理平臺,對貧困鄉扶貧項目實施、扶貧任務完成、收入增長以及脫貧目標實現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每年更新一次。
(4)信息共享,互聯互通。通過扶貧信息管理平臺,實現省、市、縣、鄉、村上下之間,扶貧系統內部,扶貧系統與行業部門、金融機構、幫扶單位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各級各部門及時提供準確數據資料,使其明確扶持對象,掌握著力重點。
(二)建立干部駐村幫扶工作制度。認真落實《中共保山市委辦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調整定點掛鉤扶貧工作的通知》(保辦發〔20xx〕5號)精神,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建立單位定點掛鉤、干部駐村幫扶工作制度,對貧困鄉、貧困村實行掛鉤幫扶全覆蓋。
1.實行掛村聯戶工作制度。市級確定132個單位定點掛鉤扶貧132個貧困村,其余75個貧困村由各縣(區)補充安排。市級各單位按照在職市級領導掛鉤1個貧困村、結對5戶貧困戶,市級單位主要領導掛鉤2個貧困自然村、結對4戶貧困戶,其他處級領導掛鉤1個貧困自然村、結對3戶貧困戶,機關干部職工結對1?2戶貧困戶的要求,對貧困村進行定點扶貧、對貧困戶實行結對幫扶。各縣(區)要制定單位定點掛鉤扶貧到村、領導干部結對幫扶到戶的工作方案,確保建檔立卡的207個貧困村全部都有駐村幫扶工作隊。
2.做好駐村干部選派工作。把掛鉤扶貧工作隊與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選派緊密結合起來,有效整合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常務書記(主任)、掛職副鄉(鎮)長等工作力量,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實行統一管理、使用、考評。充分動員黨政機關、人民團體、民主黨派、企事業單位參與駐村幫扶,每年選派有較高政治素質、較強工作能力、能吃苦耐勞的中青年干部參加駐村幫扶工作。
3.落實幫扶責任。駐村工作隊負責協助村兩委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協調幫扶資源,統籌安排使用幫扶資金,監督幫扶項目實施,幫助貧困戶、貧困村脫貧致富,不脫貧、不脫鉤;協助基層組織貫徹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參與各項扶貧開發工作。通過3?5年的幫扶,使幫扶村和貧困戶收入翻一番,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4.建立健全幫扶制度。建立健全駐村干部的選拔、培訓、管理、考核、激勵、保障等制度,充分調動駐村干部的積極性,對工作成效顯著的要提拔重用,對工作成效不明顯的要實行退出并向社會通報。加強駐村工作隊的管理,實現駐村干部幫扶長期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三)建立扶貧項目到村到戶工作機制。各類扶貧資源要以建檔立卡為依據,瞄準目標、選準項目,整合力量集中解決制約貧困村發展、貧困戶增收的瓶頸問題,堅持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易地搬遷、基礎設施、金融服務“七個到村到戶”,實現對扶貧對象的精準扶持。
1.結對幫扶到村到戶。建立完善市級統籌、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持到戶的扶貧開發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社會幫扶的組織、示范和帶動作用,實現定點扶貧全覆蓋,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與社會扶貧有機結合,形成扶貧攻堅合力。統籌整合新農村建設、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以及定點掛鉤扶貧的幫扶力量,制定統一的干部駐村幫扶實施辦法,安排駐村工作隊。把識別出來的貧困村、貧困戶的幫扶任務、目標要求,具體分配落實到市、縣區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引導鄉鎮機關事業單位采取分片包干等方式參與定點幫扶,做到定單位、定人、定點、定責包干扶持,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村干部、扶貧能人以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定點幫扶長效機制。
2.產業扶持到村到戶。把扶貧開發同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貧困鄉村優勢特色產業和旅游業,著力打造集“產、加、銷”為一體的特色產業扶貧體系。堅持規劃到村、工作到戶、因戶施策、責任到人,擴大農戶參與、選擇扶貧項目的自主權,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村,培植短中長相結合的支柱產業,把扶貧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的產業項目上。
3.教育培訓到村到戶。對農村年輕一代著力加強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促進轉移,對留守人員著力培育產業增強發展能力推動脫貧。大力實施新型農民培養工程,加強農民適用技術技能培訓,著力培養農村特色產業示范帶頭人、科技種植養殖能手、農民經紀人。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切實做到“培訓一人、轉移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實施好營養餐計劃,千方百計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
4.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抓住中央和省加大支農力度的機遇, 積極整合農村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各項資金,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根據家庭收入情況、人員構成,合理確定建房面積,逐村逐戶建立檔案,統一規劃建設農村居住區,讓住房困難農戶真正受益。
5.易地搬遷到村到戶。對不具備生存發展條件、就地脫貧成本高、難度大的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堅持農民自愿、先易后難、突出重點的原則,積極穩妥,穩扎穩打,讓每一戶搬遷群眾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并著力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社會融入等問題。
6.基礎設施到村到戶。以片區開發、整鄉推進、整村推進為抓手,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向村以下延伸,加快形成暢通美化、安全便捷的道路,安全清潔、保障有力的飲用水,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住房,安全可靠、經濟實惠的用電,產業發展、農民富裕的村寨。
7.金融服務到村到戶。完善金融扶貧政策措施,建立到戶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對有貸款意愿、就業創業潛質、技能素質和還貸能力的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貼息貸款,支持貧困戶發展扶貧特色優勢產業,增加經濟收入。提高扶貧對象的瞄準性,加強監督管理,真正惠及貧困戶。
(四)加快推進特困片區發展。堅持片區開發和精準扶貧相結合,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加大對特殊貧困片區的扶持力度,逐步消除貧困聚集區。
1.開展深度貧困片區攻堅。由于歷史、自然等原因,位于縣(區)、鄉鎮結合部的枯柯河流域片區、石漠化片區、邊境少數民族片區和龍川江下游片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是保山扶貧開發的“短板”和薄弱環節。要將上述4個深度貧困片區作為區域扶貧開發和落實精準扶貧的重點,積極探索扶貧對象與扶貧措施有機結合的整體性、區域性扶貧攻堅模式,努力爭取中央和省級支持,集中市、縣(區)、鄉各級力量打好深度貧困片區綜合開發攻堅戰。
2.對布朗族聚居區進行重點幫扶。施甸縣擺榔、木老元、酒房、姚關和昌寧縣卡斯等鄉鎮的布朗族聚居區,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緩慢、人口素質偏低,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典型代表和縮影。要以整鄉、整村推進為抓手,以云南中煙公司、西安交大定點幫扶和滬滇合作為主體,認真落實精準扶貧措施,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合力進行重點幫扶,把布朗族聚居區建設成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
(五)著力實施六大扶貧項目。扶貧項目要率先實現精準投放、精細管理,把項目、資金與建檔立卡對象緊密聯系起來,在堅持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的基礎上,突出專項措施扶貧到鄉到村到戶,實施“整鄉推進、整村推進、技能培訓、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安居工程”六大扶貧項目。
1.整鄉推進筑平臺。整鄉推進項目要實現對23個建檔立卡貧困鄉的全覆蓋,用6年時間分期分批扶持,每年實施一批。以整鄉推進為平臺,統籌整合專項扶貧、行業扶貧與社會扶貧各項資源,著力加強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素質能力、服務體系、生態環境和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全領域、全覆蓋、全方位的大會戰,基本解決貧困鄉的脫貧發展問題。專項扶貧資金必須優先用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點扶持與貧困對象脫貧最直接相關的項目,確保貧困人口真正受益,并明確減少扶貧對象的比例。
2.整村推進打基礎。整村推進項目要實現對20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全覆蓋,用6年時間分期分批扶持,每年實施一批。以貧困村為基本單元,縱向延伸到組到戶,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資金和力量,集中力量予以精準扶持。專項扶貧資金優先用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點扶持與貧困對象脫貧最直接相關的項目,確保貧困人口真正受益,并明確減少扶貧對象的比例。
3.技能培訓拔窮根。按照“扶貧重扶智”的思路,提高貧困群眾綜合素質,增強增收致富技能,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充分發揮教育部直屬高校和上海經濟合作的優勢和作用,做實做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以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為重點,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勞動力培訓扶貧資金主要用于貧困人口,確保貧困人口真正受益。
4.產業扶貧換窮業。圍繞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以連片特困地區產業發展規劃為引領,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和產業帶。結合貧困鄉村的資源稟賦、優勢特色和產業基礎,充分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到戶貸款和互助資金,重點扶持發展林果、林下、養殖和鄉村旅游等輻射帶動強的長效增收產業。產業專項扶貧資金主要用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村互助資金必須優先用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5.金融扶貧增投入。發揮好專項財政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效應,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增加金融扶貧投入,有效破解資金不足的矛盾。建立精準貸款、風險補償、擔保機制,化解信貸扶貧風險,安排一定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建立信貸扶貧風險補償機制及正向激勵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擴大扶貧貸款規模,重點解決好貧困群眾的住房、產業、教育和治病等突出需求,提高扶貧對象的瞄準性和收益率。扶貧到戶貸款主要用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6.安居工程治窮窩。以加快推進城鎮化為契機,以扶貧安居工程和易地搬遷為引領,整合各部門農村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資金,動員廣大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積極投資投勞,盡快改變貧困群眾的住房條件。扶貧安居工程資金主要用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六)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1.專項扶貧與建檔立卡緊密銜接。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在抓好六大扶貧項目的同時,繼續做好易地搬遷、以工代賑、少數民族發展、老區開發建設等專項扶貧工作。扶貧項目、資金要以346986名貧困人口、207個貧困村、23個貧困鄉為對象,集中力量予以精準扶持,專項扶貧資金必須優先用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確保貧困人口真正受益。積極整合各類資金,同步解決深度貧困片區和布朗族聚居區的貧困問題。
2.行業扶貧實施十項重點工程。圍繞貫徹落實《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xx〕25號),以精準扶貧對象為依據,以連片特困地區、深度貧困片區和布朗族聚居區為主戰場,發揮各自優勢,按照“渠道不變、資金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形成扶貧攻堅合力,組織實施好鄉村道路暢通、飲水安全、農村電力保障、農村危房改造、特色產業增收、鄉村旅游、科技教育、健康服務、文化建設、貧困村信息化十項重點工程。
(七)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1.搭建社會扶貧信息服務平臺。依靠中國扶貧網、云南扶貧網、滇西開發網、保山市扶貧辦門戶網,將貧困戶、貧困村、貧困鄉的需求信息與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幫扶意愿進行有效對接,互聯共享,實現社會扶貧資源的精準化配置。
2.完善社會扶貧幫扶形式。引導各類社會扶貧資源向建檔立卡貧困鄉、貧困村和貧困戶聚集。鼓勵引導定點扶貧單位、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扶貧參與主體,到貧困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幫扶活動,努力做到幫扶重心下移到貧困村、幫扶對象明確到貧困戶,幫扶措施到位有效,幫扶效果可持續,確保貧困群眾應扶盡扶, 實現社會幫扶的精準化、科學化。
(八)建立精準扶貧考核機制
1.完善制度。配合省級完成好對市、縣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扶貧業績考核工作;把扶貧工作績效納入市對縣區、部門綜合考核的內容,增設精準扶貧考核的內容、指標,落實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全面建立以精準扶貧為導向的獎懲機制,實現精準扶貧、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2.強化措施。把建檔立卡工作的質量、與到村到戶到人項目的銜接情況、動態管理和減貧效果等作為考核扶貧工作成效、工作水平的主要依據和資金分配因素之一,與業績考核、資金分配、項目安排直接掛鉤。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認識。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是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底數不清、目標不準、效果不佳等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精準扶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組織動員各方面力量,一切工作圍繞貧困鄉、貧困村,一切措施針對貧困戶和貧困群眾,幫助扶貧對象盡快脫貧致富。
(二)加強組織領導。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做好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各縣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強化扶貧開發隊伍建設,充實縣鄉兩級扶貧部門力量,保障工作經費,改善工作條件,適應精準扶貧工作需要。同時,要統籌做好各園區的扶貧開發工作。市縣扶貧部門要設立專門的內設機構,負責對建檔立卡貧困鄉、貧困村、貧困戶的日常監測管理工作。扶貧任務重的鄉鎮要設立扶貧辦,配備扶貧專干,負責建檔立卡、數據監測、資金監管、項目管理、績效考核等工作。
(三)明確責任主體。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州市督促、縣抓落實”的原則,逐級逐部門分解落實責任。扶貧部門要抓好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溝通、協調、指導和服務工作;有關行業部門要按照分工,發揮職能和行業優勢,切實加大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的幫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臺,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工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扶貧項目、資金各項管理制度,使管理方式、程序、內容更加符合精準扶貧的要求。
xx市扶貧攻堅實施方案2
為舉全市之力實施“扶貧攻堅工程”,如期實現全市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目標,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年)》、《*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扶貧開發條例》、《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扶貧開發實施方案(20xx-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實施“扶貧攻堅工程”資金整合方案》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推進扶貧攻堅工程“到村到戶”工作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全區農村牧區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政府“五區”發展戰略,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省級領導干部聯系貧困旗縣為契機,以扶貧攻堅總攬農村牧區工作全局,以落實“三到村三到戶”扶貧措施為手段,圍繞“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優勢特色產業、村容村貌、生態環境、基層組織”六大建設任務,加大整村推進、金融扶貧和生態脆弱地區移民工作力度,逐村逐戶落實扶持措施,實現全市貧困嘎查村的持續發展和貧困農牧民如期脫貧。?
二、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20xx-20xx年,全市37.75萬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xx年現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結合扶貧開發規劃,村莊撤并建設規劃,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規劃,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和沿線經濟帶重點產業帶發展規劃,實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逐村逐戶制定發展規劃和扶持計劃。?
發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引導作用,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投入、整合使用、各負其責、各計其功”的原則,以整村推進為平臺,以旗縣為單位,整合各類涉農涉牧項目和資金,用好銀行信貸資金,積極籌措單位幫扶資金,廣泛吸納社會捐助資金,建立健全“群眾投、社會籌、單位幫、銀行貸、政府補”的多元投入機制。?
做到規劃跟著貧困村、貧困戶走,項目跟著規劃走,干部跟著項目走,做到規劃到村到戶,項目到村到戶,幫扶干部到村到戶,實現扶貧規劃、扶貧項目、包扶干部與扶貧對象的無縫對接,提高扶貧開發的精準度。?
三、方法措施?
根據貧困地區的自然條件、貧困人口的能力狀況,針對不同的貧困群體采取不同的扶貧措施。
(一)保障救助式扶貧?
對喪失勞動能力和60歲以上的貧困人口,通過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和完善社會保障救助制度,進行保障救助式扶貧。一是實現農村牧區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全覆蓋;二是農村牧區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到20xx年人均達到4000元以上。三是把孤兒和80周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全部納入生活保障范圍,按規定供養或發放高齡津貼。四是到20xx年把重大疾病醫療總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80%以上,報銷的最高封頂線提高到30萬元,減輕貧困農牧民醫療負擔。五是對全市11.2萬處在低保邊緣的貧困人口予以現金直接補貼,補貼標準每年增加500元,到20xx年人均現金直補達到2000元。六是將敬老院和互助幸福院建設有效銜接,到20xx年,全市要建成中心敬老院11所、分院12所,區域性敬老院11所、分院7所,互助幸福院800處左右,使全市24416名五保人員和8萬戶16萬名農村牧區貧困老齡人口實現集中養老。七是每年為全市31.2萬戶貧困農牧戶每戶按600元標準發放燃煤,減輕貧困戶的支出壓力。?
(二)產業開發式扶貧?
生產條件好、有開發潛力的貧困地區60歲以下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整村推進、金融信貸扶貧等產業開發的方式解決脫貧問題。?
1.整村推進?
20xx-20xx年,全市在561個重點貧困嘎查村開展整村推進“三到村三到戶”扶貧開發,其中包括已列入“十二五”整村推進規劃尚未實施項目的144個嘎查村和新增的417個嘎查村。
項目嘎查村的確定:列入“十二五”整村推進規劃尚未實施項目的嘎查村繼續實施。新增的嘎查村根據自治區給我市各旗縣市區確定的重點貧困嘎查村指標數,由旗縣市區按照20xx年末嘎查村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旗縣平均水平、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低于3萬元的標準,采用倒排序的方法確定,但要與村莊撤并、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和危房改造等規劃充分結合,經市扶貧辦審核匯總后,報自治區備案。?
項目扶持戶的確定:項目扶持戶要在已經確定的整村推進項目嘎查村內根據20xx年末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自治區扶貧標準和具有勞動能力兩個條件進一步認定。認定程序為:農牧戶申請,村民大會評議表決,嘎查村公示,蘇木鄉鎮核實上報,旗縣扶貧部門核實確認。凡被確認的貧困戶均為項目扶持對象。?
具體目標?
從20xx年開始,通過四年的連續扶持,到20xx年全市561個重點貧困嘎查村及其貧困人口全面實現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生態環境、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達到“一產業、一項目、六個有、十個全覆蓋”的建設標準,即:每村有一個增收產業;每戶有一個脫貧項目;村有通村硬化道路、電話寬帶網絡、治安體系、科技特派員、強有力的村級班子,戶有衛生廁所;實現危房改造、安全飲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電、村村通廣播電視、校舍建設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嘎查村文化室、便民連鎖超市、農村牧區常住人口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十個全覆蓋”。其中“十個全覆蓋”建設任務要在20xx年全面完成。?
建設標準?
⑴貧困農牧民收入得到明顯提高?
①每個嘎查村建成1-2個有比較優勢和當地特色的農牧業主導產業或旅游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萬元以上;?
②每一戶貧困戶有一項以上有穩定收入來源的生產經營性項目,20xx年末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
⑵基本生產條件得到改善?
①農區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區要全部實現高效節水灌溉,其它地區要通過土壤改良、新技術運用、種植結構調整等綜合措施達到人均3畝保收基本田;?
②牧區以生態保護和草畜平衡為前提,大力發展設施畜牧業,改良牲畜品種,改善圈舍條件,項目戶人均飼養牲畜頭數要達到30只羊單位,畜均達到1平米棚舍,有條件的牧區畜均要建成0.1畝灌溉飼草料基地。?
⑶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①農區、半農半牧區嘎查村全部普及自來水;牧區實現安全飲水;?
②農區、半農半牧區嘎查村實現戶戶通電;牧區因地制宜采取大電網延伸、光伏及風光互補全部解決牧戶用電問題;保證農村牧區生產用電,實現城鄉各類用電同價;?
③農區、半農半牧區嘎查村通瀝青(水泥)路,牧區蘇木鄉鎮與嘎查村,各嘎查村之間通沙石公路,路面寬度達到6米,通班車。?
④通過建設“互助幸福院”實現“空殼村”和“空巢老人”的集中安置;?
⑤全面改造農村牧區困難家庭的危土房,實現村容整潔,環境優美,家家有安全住房,戶戶有無害化衛生廁所,畜有保溫圈舍,徹底清理無人居住的危房和殘垣斷壁,村莊內的主要街巷要硬化,路面寬度應達到4.5米,條件允許的街道兩側要綠化、亮化,村莊周圍和房前屋后要進行綠化;
⑥太陽能熱水器的覆蓋率要達到1/3以上。?
⑷嘎查村公益事業得到改善?
①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校舍達到安全標準,生源較多的村要有幼兒園;?
②每個嘎查村要有一個60平米以上的衛生計生室,2?3名鄉村醫生,其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按標準配備基本醫療設備;?
③村村通電話、寬帶網絡和手機信號,通過有線電視、直播衛星、地面數字電視等多種方式實現戶戶通廣播電視;
④每個嘎查村要有文化活動室和草原書屋,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農區和半牧區嘎查村,有設施獨立、面積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室;1000人以下的,不低于80平方米;人口相對集中的嘎查村要有公開欄、讀報欄和科普宣傳欄,恢復大喇叭廣播,鼓勵建設小舞臺和文化活動廣場;?
⑤每個嘎查村要有一個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社或便民連鎖超市;?
⑥每個嘎查村都要建立治安防范體系;?
⑦每個嘎查村至少配備一名科技特派員,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牧區科技創業行動,加快現代農牧業科技在貧困地區的推廣應用,力爭使每個有條件的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技術;
⑧農村牧區常住人口實現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全覆蓋。?
⑸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得到加強?
每個嘎查村要有強有力的兩委班子和工作制度,有活動陣地和干部遠程教育網絡,有健全完善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
配套措施?
⑴調查摸底,建檔立卡?
駐村工作隊、鄉村干部要認真開展貧困狀況調查摸底工作,核實貧困嘎查村、貧困戶、貧困人口的基本情況,了解致貧原因、發展條件、發展意愿、資金項目需求等。在調查核實貧困嘎查村、貧困戶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貧困村、貧困戶登記造冊,建檔立卡,錄入電腦,實行信息化管理,實現國家、自治區、市、旗縣、蘇木鄉鎮、嘎查村六級電腦動態管理和實時聯網監測。?
⑵科學規劃,制定方案?
①村級扶貧實施規劃的編制:村級扶貧實施規劃由蘇木鄉鎮牽頭,市直和縣級包扶領導指導,對照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具體要求和建設標準,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以村為單位,由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共同研究制定。規劃中要明確各村具體的建設內容、建設地點、建設標準、投資預算、資金來源、工程進度、實施主體和責任人。旗縣市區扶貧、規劃、財政和涉農涉牧部門組成聯合評審組共同審定,旗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批,市扶貧部門審核,自治區扶貧、財政部門備案。村級實施方案務于20xx年3月底前完成。?
②到戶扶持計劃的制定:到戶扶貧扶持計劃由嘎查村委會牽頭,蘇木鄉鎮包村領導指導,按照“一戶一法”的要求,由駐村工作隊、包村鄉干部、嘎查村兩委成員、自然村村長、村民代表和扶持對象共同商定。明確每一戶扶持對象具體的扶持項目、目標措施、完成時限和包扶責任人。到戶扶持計劃要與村級實施方案同步完成。?
⑶拓寬渠道,多方籌資?
全市各部門下達的各類涉農涉牧資金要集中用于每年確定的扶貧開發整合資金重點貧困嘎查村建設。一是投入專項扶貧資金。自治區為每個貧困嘎查村安排專項扶貧資金200萬元,分四個年度投入,做為引導資金,主要用于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整合各部門的涉農涉牧資金。全市20xx?20xx年每年要按整村推進規劃村總數的1/4左右確定整村推進項目資金整合重點村(見烏蘭察布市20xx?20xx年整村推進“三到村三到戶”項目嘎查村及分年度整合資金重點村匯總、一覽表),每個重點村整合資金要達到800萬元以上。具體的整合項目要按照嘎查村扶貧實施規劃由各旗縣市區黨委、政府統籌協調。各涉農涉牧部門在申報項目時就要圍繞當年確定的整村推進整合資金重點村進行安排,所有整合的項目仍由原申報單位按照本部門的要求組織實施。市直業務主管部門要認真協助配合旗縣市區政府整合項目資金,對資金的領域和區域投向嚴格把關,積極支持整村推進重點村建設。三是調動金融資金。積極開展“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小額貸款和互助服務業務,為貧困戶提供擔保和貼息,解決農牧民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四是廣泛籌集社會和行業扶貧資金。要借助京蒙對口扶貧,中直機關幫扶,省市縣三級領導干部聯系貧困縣鄉村,區直廳局、市直和縣直部門包扶貧困嘎查村及開展“萬名黨員干部下基層活動”的有利時機,動員幫扶單位和廣大黨員干部立足自身優勢爭取項目,籌資籌物,通過開展“村企共建扶貧活動”、“內蒙古扶貧濟困日”廣泛吸納社會團體、廠礦企業、慈善機構、成功人士的捐助,全面落實企業扶貧捐贈稅前扣除,各類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等相關支持政策,加強扶貧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幫扶力度。同時各單位要認真解決好工作隊駐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問題,不給當地群眾增加負擔。?
2.金融信貸扶貧?
⑴金融扶貧富民工程?
從20xx年到20xx年,自治區擬每年安排我市90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用于“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貸款的擔保抵押和利息補貼。其中,每個國貧旗縣每年安排1000萬元,每個區貧縣市每年安排500萬元,通過合作銀行擴大10倍向扶持對象提供貸款規模。20xx年和20xx年兩個年度自治區安排我市金融扶貧資金1.8億元,于20xx年一并實施。金融扶貧貸款支持對象主要是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貧困旗縣市有生產經營能力的農牧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貸款自治區通過財政扶貧資金按照“金融扶貧富民農戶貸”貸款年貼息率5%和“金融扶貧富民產業貸”貸款年貼息率3%的標準予以貼息(按《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貸款貼息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執行)。自治區用于金融扶貧的資金投入量實行動態管理,要根據各旗縣市上年貸款發放規模、貼息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和工作績效每年進行增減調整。?
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加快推動農村牧區合作金融發展,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功能,規范發展村鎮銀行和小貸公司,推進農村牧區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推動金融機構網點向貧困蘇木鄉鎮延伸,改善農村牧區支付環境,切實增加對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
⑵中和農信小額信貸項目?
我市與中國扶貧基金會簽訂了《關于合作開展小額信貸扶貧項目試點的協議》,中和農信小額信貸有限責任公司已在我市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商都縣、化德縣、興和縣、涼城縣、豐鎮市建立了分支機構,組建了農戶自立服務社,通過中和農信小額信貸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和自治區、市、縣三級財政配套,共同注入扶貧信貸資金2.1億元,面向項目旗縣市的農牧民開展小額信貸扶貧業務。20xx年我市還將把卓資縣納入項目旗縣,實現該項目在我市國貧縣、區貧縣全覆蓋,信貸規模將擴大到2.4億元以上,且上不封頂。市、縣兩級政府要按照“協議”的規定認真落實配套資金,并列入本年度財政預算,確保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中和農信小額信貸享受與“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同等的貼息政策,由各旗縣市扶貧辦參照《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貸款貼息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⑶互助資金試點項目?
目前,我市已在191個嘎查村建立了扶貧互助社,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690萬元,今后還將進一步擴大試點村范圍,通過群眾自治的形式開展金融信貸服務。同時可以將互助資金作為市本級配套委托各旗縣市設立的中和農信小額信貸農戶自立服務社代管,但這部分資金仍用于該村互助社社員,中和農信小額信貸農戶自立服務社負責向旗縣市扶貧主管部門定期報表,及時反映這部分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
(三)轉移就業式扶貧?
喪失生存條件生態脆弱地區50歲以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移民搬遷,異地開發,實現轉產就業解決脫貧問題。?
從20xx年開始,自治區整合各類移民項目,按照移民人口每人投入住房補貼1.5萬元,實施生態脆弱地區移民扶貧工程。到20xx年我市要完成47479人搬遷安置任務,其中20xx年搬遷安置10933人,形成移民人口以政策性收入為基礎,以勞務性收入為主體的收入結構新格局。生態脆弱地區移民扶貧工程由市委農工部牽頭,市、縣兩級扶貧部門組織實施。?
遷出區的條件:一是貧困程度深,人均純收入低于自治區貧困線的特困人口相對集中區域。二是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費用、運行成本過高的區域。三是生態失衡,干旱缺水,資源匱乏,失去生存條件的區域。四是地質、自然災害易發區域。特別是要優先考慮“十個全覆蓋”項目村部分人口的轉移安置。?
遷入區的條件:一是選擇有水、土資源,適宜集中規模開發的區域。二是選擇打工近、上學近、就醫近、吃水近,具備小村合并、大村擴容條件的區域。三是選擇產業相對發達、就業容量較大的鄉鎮蘇木及旗縣市區所在地城鎮郊區、工業園區、商貿物流園區、產業基地。?
移民安置主要采取三種模式。即:土地和水資源豐富的地區采取適度集中就近有土安置;土地或水資源匱乏的地區采取勞務轉移無土安置;喪失勞動能力和60歲以上不從事農牧業生產的老齡人口采取入住敬老院或互助幸福院進行安置。?
轉移就業式扶貧主要通過統一建設住房、發展現代設施農牧業、提供二三產業就業崗位、傳授實用技能、提供金融信貸扶持等項目實施。項目資金通過國家專項投入、自治區住房補貼、地方財政配套、群眾自籌和整合部門項目等渠道籌集。?
(四)智力提升式扶貧?
貧困家庭的未成年人和在校學生要通過落實支持農村牧區發展教育事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師資力量,提高教學水平,科學布局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學校,保證學生就近上學,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善對特困家庭普通高等專科以上大學生的資助制度和職業教育對口支援機制,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協作計劃,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以上,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60%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以上,促進貧困家庭的孩子提升智力,掌握技能,拓寬就業渠道,防止新的貧困人口產生,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四、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管理,全力保障?
(一)各級黨委、政府要繼續把扶貧攻堅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幾大班子合力抓,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制。在省級領導包扶貧困旗縣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完善市級領導包鄉,市直部門和旗縣領導包村,黨員干部包戶的幫扶制度,形成上下聯動,人人奉獻的扶貧工作格局。各類扶貧開發項目由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統一規劃實施,旗縣市區扶貧部門具體落實,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市、旗縣市區、蘇木鄉鎮、嘎查村都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協調機構,市和旗縣市區兩級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各旗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旗縣市區扶貧辦主任、相關蘇木鄉鎮黨委書記、蘇木鄉鎮長和涉農涉牧部門主要領導為直接責任人。?
(二)每個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嘎查村要派駐一個扶貧工作隊。工作隊員由區、市、縣三級包扶干部、大學生村官、后備干部和科技特派員組成。各單位要落實干部長期駐村制度,服從人員抽調安排,并立足部門優勢積極提供資金、項目、技術、信息等資源。工作隊負責幫助貧困村理清發展思路,建立貧困村戶臺賬,制定村級發展規劃和到戶扶持計劃,監督和指導各類扶貧項目的實施,收集整理扶貧工作和項目建設檔案,總結扶貧工作典型,推廣扶貧工作經驗,解決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駐村工作隊一駐四年,不完成整村推進扶貧工作任務不得撤離。駐村扶貧工作隊的組建工作由市縣兩級組織部門牽頭,市縣兩級人社、扶貧部門和機關工委配合。駐村扶貧工作隊務于20xx年2月底前組建完成并到位工作。?
(三)建立資金管理制度。扶貧資金管理要按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的要求實行報賬制管理,分賬核算,市、縣兩級財政部門要按照工程進度,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的方式及時將扶貧資金直接撥付到商品、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擠占、截留、挪用、套取、滯留扶貧資金,一經發現要嚴肅追究主要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和當事人的責任;對于整合的項目資金要按照原部門的資金使用要求進行管理;對于貸款和其它資金要按有關規定管理。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均納入政府采購管理。對采購資金在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的采購項目由采購單位自行采購,資金自行支付;采購資金在10萬元-50萬元(含50萬元)的項目,由政府采購中心組織實行“網上二次詢價”采購,簽訂供貨合同,按合同規定進行集中支付;采購金額在50萬元以上的非詢價采購項目,根據政府采購中心發布的招標公告進行公開采購。?
(四)保證工作經費。市、縣兩級政府要認真解決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的工作經費保障問題,分別要按自治區每年下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數量的0.35%和1.65%安排項目管理費,并列入本級財政預算。項目管理費只能用于扶貧規劃編制、項目評估、檢查驗收、成果宣傳、檔案管理、項目公告公示、報賬管理等方面的經費開支,不得用于機關辦公和人員開支。?
(五)建立嚴格的監督、檢查、考核、驗收和公示制度。市政府每季度要召開一次扶貧開發工作調度會,專題聽取各旗縣市區和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研究和解決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安排下一階段的具體工作。要由各級監察部門牽頭,組織扶貧、財政部門加強對各類扶貧開發項目實施和資金運行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審計部門要每年對扶貧項目進行一次專項審計,及時通報情況,糾正偏差。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扶貧工作考核機制,加大對扶貧開發工作的考核力度和考核權重,對扶貧開發重點縣將逐步取消地區生產總值的考核,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主要指標。市、縣兩級扶貧部門分別負責對各旗縣市區和蘇木鄉鎮扶貧開發工作的日常監察和階段性考核。由市縣兩級組織部門牽頭,抽組市縣兩級監察、扶貧部門組成聯合考核組分別對旗縣市區和蘇木鄉鎮扶貧開發工作中的組織領導、資金整合、干部到位、工作紀律、項目效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年度考核,并強化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對行動遲緩、措施不力、資金不到位、效果不明顯的旗縣市區、幫扶單位和資金整合部門要進行通報批評,并對相關責任人要進行約談或問責;對工作到位、成績突出、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對出色完成幫扶任務、考核優秀并符合有關任職條件的駐村包扶干部,按干部管理權限提拔一級職務,形成督事、評績、考人“三位一體”的考核機制。項目驗收工作實行分級負責制。項目竣工后旗縣市區政府要組織專人進行自查驗收,在自驗的基礎上由市扶貧辦牽頭組織涉農涉牧相關部門進行不低于50%項目村的工程項目復驗。項目驗收合格后,旗縣市區扶貧辦要及時將項目交付嘎查村委會進行后續管理和維護。在項目立項前、建設過程中、竣工后,要嚴格執行項目公告、公示和義務監督員制度,確保扶貧項目真正發揮效益,惠及廣大貧困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