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一)
文化內涵是春節走出去的基礎
依傍農事節氣時序形成的中國傳統節日體系,是世界節日文化的獨特風景。它在文化內涵、社會價值與生活服務功能上,比剛剛入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二十四節氣毫不遜色,甚至有更廣闊的意義。目前為止,傳統節日中僅有端午節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傳統節日何時能夠更多地申請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特別是春節何時成為人類共享的文化遺產,國人尤為期待。
春節新年,在中國至少走過了3000年,春節民俗深刻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倫理價值。歲首大年,時值立春節氣,為四季循環之首,大年在民國時期得名春節,與大年所在節令時段有著密切關系。雖然傳統社會大年以元日、元旦、正日、新正命名,但大年節俗中早就包含了與立春節氣相關的元素,如大年的春聯、宜春帖、春酒等,王安石《元日》詩中的“春風送暖入屠蘇”就形象地歌詠了元日與新春的內在關聯。春節新年節俗在辭舊迎新之際,呼應著立春節氣,人們以喜迎新春的姿態,踐行著人與自然時序的和諧。
春節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應用價值是其走向世界的堅實基礎。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是以強大的國力與文化影響力為基礎的。以春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載體與重要內容。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春節要想成為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節日,還有一段路程要走。我們還必須在節日傳播路徑、傳播方式上下功夫。我們要根據春節的文化特性,考慮外國人心理習慣與欣賞方式,節日傳播途徑應從節日的物質層面、社會層面與精神層面,逐層推進。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二)
正視“網紅”背后的文化命題
從“papi醬”融資的大起大落,到微博“超級紅人節”盛典舉行,再到直播平臺成為投資者爭相搶占的行業風口,“網紅”成為2016年的關鍵詞,恐怕沒有太大爭議。作為標識時代特征的獨特文化現象,“網紅”不經意間已經滲透到了全社會的方方面面。
互聯網時代,擁有“社交紅人體質”的個體可以瞬間走紅,“網紅”現象的物質性基礎,正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技術進步。回望20世紀以來以影視為代表的現代文化娛樂業,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壟斷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熒幕明星可以成為一個時期乃至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而普通人則幾乎沒有任何可能像明星那樣獲得巨大的關注度。“網紅”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任何人都能做15分鐘的世界名人”,只要有一個智能手機,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網絡觀眾展示自己,這在過去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網紅”帶來的沖擊已經遍及內容生產、商業模式、文學藝術、大眾消費等多個方面。我們對于“網紅”的現有認識,遠遠滯后于其現實演進速度和程度。認知“網紅”,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拿出更為包容、開闊、全局的視野和胸懷接納他們,更需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新事物打開了產業藍海的前景,只要引導得當,未來必然給我們帶來更豐富的體驗。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三)
拒絕APA酒店,是中國游客的權利
日本APA酒店集團被曝光客房中放置大量由該酒店集團CEO元谷外志雄所寫的右翼書籍,書里否認南京大屠殺和韓國慰安婦的存在,并稱“所謂日本犯下的罪行,是美國為投下原子彈而編造的謊言”。
中韓兩國游客是該酒店的兩大客源,是支撐酒店發展的一個群體,酒店方面不僅沒有表示尊重,相反還進行了污辱,不僅沒有正確認識歷史,還篡改了歷史,這樣一家酒店,它已經失去了接待中國游客的基礎,引起了全體中國人的公憤。
拒絕APA是中國游客的權利。中國游客有權利表達自己的不滿,有權利說出自己的聲音,當然也有權利選擇不住。對于這種無恥企業,就是動用經濟武器又怎樣?我想,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無法接受自己住的客房里有這樣一本書,在獲知真相以后,也不可能再在酒店里住下去。鑒于中國游客的規模,以及對日語的掌握程度,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這本書的,也并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事件的來龍去脈,那么,由旅游局出面,這是最有效的方式。
理性不是靠呼吁得來的,而是需要一板一眼去爭取,不滿的事大聲說出來,對傷害自己的權利的事情,哪怕再小,也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訴求。游客將這樣的事拍成視頻是在表達訴求,當個體的力量不足以推動糾錯時,旅游部門就應該挺身而出,維護中國游客的權益。
這是贏得國際社會尊重的通行法則。它至少可以讓猖狂者清醒,讓無知者明白,只有相互尊重才能開啟兩國關系未來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