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精準扶貧,必須全面動員,凝聚合力,這除了要進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扶持外,還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下面是干部精準扶貧民主生活會發言材料,快來圍觀吧。
干部精準扶貧民主生活會發言材料【篇一】
當前,我國脫貧攻堅仍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越往后脫貧難度越大,因為剩下的大都是條件較差、基礎較弱、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和群眾。精準扶貧是縮小貧富差距、補齊發展短板、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務實之舉。打贏新時期扶貧攻堅戰,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功夫,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眼下,在精準扶貧戰略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主觀和客觀上的定向偏差,引發了一系列需要高度關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比如,出現了精準扶貧識別機制不精準、資源配置效率較低、市場機制作用不明顯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要立足“精準”二字,科學研判現階段扶貧工作的新特征、新瓶頸、新癥結,通過更具針對性的制度設計和政策調整,有效處理好精準扶貧過程中影響全局的若干重要關系,保障精準扶貧戰略順利推進。在這一過程中,要找準精準扶貧的三大發力點。
構建多維識貧體系
精準識別貧困
精準扶貧的前提是識別貧困,正確地識別出貧困村和貧困戶,實現“真扶貧、扶真貧”。在這一過程中,要總結全國各地在精準扶貧中對貧困對象進行識別的經驗,探索符合我國精準扶貧工作實際且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貧困識別方法,構建完善的精準扶貧識別體系,為精準識貧進而精準扶貧奠定基礎。構建多維識貧體系,精準識別貧困,一是規范“識貧”和“定貧”的程序。各級扶貧開發主管單位應將扶貧對象識別和確定管理機制建立起來,構建全國扶貧信息開發系統,做到信息公開透明。應遵循“縣為單位、分級負責”的原則,綜合采用群眾評議、實地調查等方式,確定貧困人員和貧困地區,并建檔立卡,使信息真實完善。二是將扶貧開發與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提高村級班子素質,保障“識貧”的公開和公平。三是根據經濟發展水平高低,各地區制定相應的貧困篩選標準,使對貧困的識別更為精確,真正做到扶真貧。四是對扶貧開發實行動態管理,將合理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建立起來。
創新投入機制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精準扶貧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扶貧資源投入結構與方式的影響,換言之,扶貧資源的配置效率制約著精準扶貧的成效。所以創新投入機制,提高扶貧資源配置效率勢在必行。一是統籌規劃,合理調配扶貧資源。既要將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優勢資源及閑散資源進行整合與利用,又不忘吸收更多的社會扶貧資源并進行統籌規劃,使扶貧資源更為充足,同時將扶貧對象與扶貧資源緊密對接,對需求量較大且具有良好幫扶效果的資源應當重點進行統籌并優先予以安排。二是將合理的資金整合機制建立起來,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通過統籌扶持等措施,同時實施政策疊加,提高扶貧資源投入力度,從根本上解決深度貧困。四是將性質不同、來源不一和形式多樣的扶貧資源集中起來投入扶貧項目中,對多源綜合性貧困問題有效地加以解決。
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形成精準扶貧合力
完善的精準扶貧體系離不開政府、市場、社會與貧困人口之間的互動與合作。精準扶貧的實施,一方面要重視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市場機制的作用,只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扶貧開發取得更大的成效。當前,在精準扶貧中市場機制作用并不明顯。比如,我國貧困地區比較少存在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因而扶貧項目缺乏實力雄厚的企業作為其強有力的依靠,貧困人群或是貧困地區生產的農產品難以打開銷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在精準扶貧中用好市場機制,乃題中應有之義。在精準扶貧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關鍵在于從市場中獲得動力與活力,在對扶貧資源進行聚集、整合并加以利用的過程中積極將市場主體引入其中,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使市場充滿活力,從而形成精準扶貧的合力,不斷提高精準扶貧資源的配置效率。一是使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如可考慮在貧困地區將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立起來,以此來聚集各種扶貧資源,充分地利用這些扶貧資源,使扶貧資源合理地流動。二是將市場主體引入扶貧項目立項和實施等環節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支持各類非公有制企業和眾多的社會組織等積極投入扶貧當中。對于這些企業、社會組織或者是個人參與扶貧,可考慮本著自愿的原則、采用包干等方式來進行。三是增強扶貧工作人員的市場意識,培養其利用市場機制加大扶貧力度的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自覺地引入市場機制,使市場機制在精準扶貧中充分地發揮作用。
干部精準扶貧民主生活會發言材料【篇二】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扶貧問題。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未達到徹底解決的效果。針對這一歷史難題,基于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求,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思想理念,并將精準扶貧概括為“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要實現精準扶貧,人才是關鍵
2017年2月,《*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發布,《決定》提出了扶貧攻堅的總體目標和一系列精準扶貧方略。要實現精準扶貧,人才是關鍵,培養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技術硬的 “精準”人才隊伍,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基礎。《決定》是關于扶貧攻堅的政策導向,人才培養只有遵從這一政策導向,圍繞扶貧攻堅的戰略需求,才能培養出“精準的人才”,進而實現扶貧攻堅的精準目的。
首先,要界定扶貧人才是什么。扶貧人才是指在《決定》總體要求下能夠在特定貧困地區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推動扶貧工作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其次,要明確扶貧人才的范圍。從扶貧人才來源視角劃分,可以說貧困地區內部人才培養是推動扶貧工作的基礎,包括貧困地區高層次畢業生的培養、核心農村干部的選拔培養、勞動力人口素質的培養和鍛煉;貧困地區外部扶貧人才引進是加快扶貧工作的助推器,包括政府、高校等指派的專業技術型、復合管理型人才的指派與培養、致力于貧困地區發展建設的投資經營型人才引進與培養。最后,要抓準扶貧人才的需求特征。從目前貧困地區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項工作來看,貧困地區的生態農業及數字農業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需求規模大、培養周期長、易流失;貧困地區對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呈現復雜多樣化;貧困地區對農村通訊、物流、電商等實用型科技人才需求迫切;深入了解農村文化特征、能夠引領貧困地區民眾走出文化沙漠的扶貧人才稀缺。
貧困地區扶貧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貧困地區內部人才培養質量不高、流失嚴重。第一,貧困地區不重視本地區扶貧人才培養。目前不僅經濟因素制約貧困地區發展,而且貧困地區自身培養的高層次畢業生認為留在當地工作沒有前途,缺乏自信,缺乏內在動力。地方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大而全”,缺乏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特征對扶貧人才培養的精準定位。貧困地區優質資源集聚力相對較弱,自身培養扶貧人才流失嚴重,不能形成長期穩定的自身扶貧人才骨干隊伍梯隊建設機制。貧困地區高校高層次畢業生培養存在自我脫貧、獨立脫貧教育理念缺失,優質扶貧人才畢業即流失等問題,形成扶貧人才培養投入大??人才流失??加劇貧困的惡性循環。第二,貧困地區農村干部培養缺乏正向激勵機制。鄉村基層組織和鄉村干部素質是扶貧攻堅的重要條件,他們熟悉貧困地區風俗人情、資源稟賦及交通道路等狀況,但是貧困地區部分農村干部工作定位不準,只求穩定不重視脫貧能力、發展能力培養,關注外來扶貧資金程度遠遠高于關注本地發展建設程度,扶貧缺乏成功榜樣的正面激勵。第三,扶貧地區適齡勞動力人口素質提升困難。貧困地區勞動力缺乏高層次技能、因地制宜致富創業能力,加之政策引導、教育培訓的相對缺失,造成當地勞動力人口流失嚴重,素質提升困難。
貧困地區外部扶貧人才缺乏長期堅守的內在動力與合作共贏的利益機制。一方面是政府等部門指定的扶貧人才的培養是基于輸血式的扶貧方式而進行,缺乏針對性。對扶貧人才的扶貧觀念培養不夠,扶貧人才內在激勵不足,短期應付心理普遍,外部扶貧人才缺乏“下得去、蹲得住、幫得實”的驅動機制。另一方面是投資經營型扶貧人才雖然有技術、資金及設備等方面優勢,但缺乏與貧困地區合作共贏的利益分配與共享機制。貧困地區領導干部對外部扶貧人才融入當地發展建設方面缺乏引導,導致對土地、礦產資源等進行掠奪性經營,不僅不能扶貧,反而會激化矛盾。對外來扶貧人才參與扶貧的共贏機制尚不健全,尚未形成內外互動、相輔相成的扶貧共同體。
扶貧人才流失預警制約機制不健全。扶貧人才的培養本來就投入大、見效慢,扶貧人才的流失加劇了扶貧人才管理的復雜性。扶貧人才流動也符合人才流動的普遍規律,即人才朝資源豐富、環境良好的大中城市流動。但扶貧人才大量流失不僅對扶貧工作不利,更是對扶貧人才的傳、幫、帶作用發揮造成限制。要在扶貧工作中發現并及時對關鍵扶貧人才的流失進行預警和約束,做到利用扶貧制度吸引扶貧人才、扶貧環境改變扶貧人才心理、扶貧成果激勵扶貧人才。
基于精準扶貧政策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構建
要構建滿足扶貧工作需求特征的人才培養約束機制。扶貧工作的重要性、持久性和復雜性決定了扶貧人才培養的艱巨性。無論是貧困地區內部人才培養還是外部扶貧人才引進,首先需要從培養其長期堅守、合作共贏、扎根基層的扶貧理念著手,打造扶貧人才團隊。其次是培養其開展推動扶貧工作的專業技術及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其在扶貧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和獲得尊重。最后是從情感、利益、制度的三維視角對扶貧人才進行以人為本、共同發展的必要約束,形成有效的扶貧人才流失制約機制。“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啃下扶貧這個硬骨頭,應當轉變思路,重視扶貧人才自身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制定和實施相互促進的長效培養約束機制,讓扶貧人才的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得到共同體現,讓扶貧人才的個人利益與扶貧地區社會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要構建驅動扶貧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激勵保障機制。扶貧攻堅是一場使貧困地區全面脫貧、整體脫貧的持久戰役,在這場持久戰役中需要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領域扶貧人才,需要不斷汲取前人扶貧經驗、精準掌握扶貧需求、創新扶貧思路、開拓扶貧工作新舉措。在扶貧工作開展中要針對扶貧人才遇到的資金、技術、信息、設備等硬件制約做到充分保障,形成對扶貧工作的有利支撐。對于扶貧人才遇到的懷才不遇、用人失當、潛在流失等軟性障礙,要給予信仰精神引導、工作方法培訓、心理疏導溝通、榮譽表彰激勵等正向激勵,保障扶貧人才心理有信仰、工作有措施、扶貧有成效。
要構建具備信息動態跟蹤的扶貧人才培養監督反饋機制。對于扶貧人才管理一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讓基層需要的扶貧人才下得去、干得好。另一方面,要加強扶貧人才信息的動態管理和監督,增強針對性,避免應付任務、走走過場、虛造聲勢等現象發生。構建能夠及時了解掌握扶貧人才對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科技利用、教育培訓及文化建設等具體推動作用的信息系統,對扶貧人才做到人人有檔案、人人有跟蹤、人人有進展。監督反饋要做到及時有效,發現扶貧人才培養盲區、工作難點及流失原因,充分利用監督反饋信息指導推動扶貧工作攻堅破難,促使扶貧人才與貧困地區共同發展、利益共享、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