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走向以人為本、精準扶貧的今天,不論是產業發展扶持、異地搬遷、轉移就業、就近搬遷、教育支持、醫療救助還是社會保障登底,扶貧工作都要從?根子?上開始。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脫貧攻堅對照檢查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脫貧攻堅對照檢查材料1】
精準扶貧戰略自2013年實施以來,農村每年貧困人口的數量逐年下降,同時,農村貧困人口的收入增長顯著。同時,還要看到,在推行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系列困難和問題,需要提出有價值的方法和對策,進而幫助農村順利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
一、農村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扶貧資金的來源渠道較為單一
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有賴各類扶貧資金的撥付到位。當前,我國扶貧資金的來源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依托中央財政和地方各級財政。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的絕對數量過多,扶貧資金由上而下地逐級分配,發到每個貧困農戶手中的資金就變得相當微薄了。而地方的財政收入又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密切關聯,對于西部一些欠發達地區,地方政府本身用于扶貧的財政開支就非常有限,無法撥付充足的資金用作扶貧開發,所以,分配到每個貧困農戶手中的資金就十分微薄,只能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無法從根本上實現徹底脫貧。不難發現,財政資金來源渠道的單一化,使扶貧工作失去了基本的資金保障,導致大量扶貧項目無法真正落實,阻礙了精準扶貧的進程。
(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未能有效發揮
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員隊伍呈老化趨勢,盡管有一批高校畢業學生投入到“三支一扶”的行列中,自愿服務于農村基層,但他們并未深入農村實際進行工作。同時,黨員領導干部的固守傳統思維,在頭腦中有著強烈的小農思想意識,市場經濟的觀念相對淡薄,在實施產業扶貧時欠缺創新意識,在制定措施和辦法時總把一切同農業相關聯,將思維拘泥于小農思想的框架中。另外,在當前全面深化農村地區改革的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出現了新變化,基層黨組織的權利范圍由以往的市場方向朝社會自治方向擴散,村級黨組織的影響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農村黨組織在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僅憑自身難以獲得解決之道,必須依靠上級黨組織的大力整頓,方能重振“戰斗堡壘”的雄風。
(三)未能有效落實精準幫扶
由于貧困原因不同,造成貧困戶對幫扶的需求各有差異,例如,重大疾病救助、學業救助、社保救助、農業生產技術救助、房屋改造搬遷救助及信用貸款救助等各不相同。精準脫貧便是結合每個貧困農戶導致貧困的具體原因,審慎編制幫扶方案。然而,不少貧困村未能有效執行精準幫扶政策,尤其是不能精確瞄準扶貧對象,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幫扶辦法。例如,對于貧困村里有技術專長但無處施展的貧困群眾所制定的幫扶措施與對那些思想保守、好吃懶做的貧困群眾的幫扶措施并未見差異;對于體格健壯、心理健康的貧困戶與對那些身體有缺陷的貧困戶所采取的幫扶措施也基本相同。如此幫扶未能體現針對性和差異性,也并未有效解決這些貧困戶的“貧困”之處,使其從根本上無法擺脫貧困。
(四)貧困農戶的參與度不夠
貧困農戶應成為精準扶貧中的主力軍,但貧困農戶由于缺少專門的參與途徑,使其參與度嚴重不夠:首先,貧困農戶的能力水平無法與扶貧項目的落實相搭配,在落實扶貧資源的投入精確到戶的新要求下,一些地方把扶貧項目的投入細化到每個貧困戶,例如,把牲畜、樹苗等均分到每個農戶,但因經驗缺失,加上扶貧項目的配套性投入不足,致使貧困農戶由于能力匱乏而無法參與,最終導致項目以失敗而收尾。其次,貧困農戶的需求表達機制嚴重缺乏,導致貧困農戶的需求無法向扶貧實施者進行有效傳達,造成扶貧資源的供應與需求不相匹配的現象。例如,山區貧困農戶大都樂于發展養雞、養豬等養殖業,但地方政府卻把蔬菜、水果或鄉村生態旅游列為扶貧項目,因缺乏產業發展經驗,致使貧困農戶不愿參與其中。再次,單獨貧困農戶常會缺乏投身某項目所要求的技能或資金,常會以合作互助等方式完成項目的運作,但扶貧資源的供應過度地注重精準到戶,造成單獨的貧困戶無法順利實施扶貧項目。
(五)扶貧目標下的短視行為較為顯著
當前,扶貧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但依然存在短視行為。例如,地方各級政府在下發扶貧任務時,過度強調任務量,而忽視扶貧的質量,造成脫貧時間整體提前的現象。一些基層政府以非正常化手段提前“完成”年度或季度脫貧任務,不但使扶貧成績退步,還加劇了返貧的風險。
二、農村精準扶貧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打好扶貧攻堅戰
精準扶貧僅憑中央財政所撥付的專項資金是遠不能滿足需要的,為此,必須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首先,政府要構建東西部扶貧聯動機制,東部地區的每個省份均要確立一個西部對口幫扶省份,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可結合自身財政收入狀況,給予西部未脫貧地區足量的扶貧資金,以體現“先富帶后富”的共同富裕原則。其次,國家要推行優惠政策,鼓勵私營、個體企業、社會團體、商業性金融機構以及個人投身于扶貧開發中,促進各項扶貧幫扶資源與精準扶貧的成功對接,以激活社會各界的資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使之共同服務于脫貧工作。再次,推進定點扶貧,健全考核評估機制,保障扶貧責任的順利落實,尤其是黨政軍機關、各企事業單位的協同推進,有助于發揮政治組織優勢。
(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組織戰斗力
曾強調,要科學選配農村黨組織領導班子,為農村群眾順利致富奠定扎實的行政組織基礎。這就需要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高度重視加強和改善農村黨組織建設。從國家層面看,要打造一支合格的貧困鄉村領導班子隊伍,任用思想政治素質過硬、農村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工作業績突出、作風精良的黨員干部擔任村支書,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創造力和凝聚力。要發揮干部模范標兵作用,帶領全村群眾投入精準脫貧的戰斗中。除此以外,要經常性地對基層黨員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凝聚黨員共識、理順工作情緒、摸清發展脈搏,為精準扶貧提供扎實的行政保障。要聯合婦聯、共青團、民兵等群團組織,加強黨組織的集中統一指揮和調度,發揮群團作用。與此同時,要善于發現并提拔青年干部,選擇政治思想強、業務素養好、業績水平高的年輕干部前往農村任職,并加強對駐村干部的考核,做到不順利脫貧不撤換隊伍。 (三)對癥下藥,提高幫扶效果
不同的貧困戶,導致貧困的原因各不相同,為此,在落實幫扶措施時必須對癥下藥,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原則,把握重點。例如,對于擁有一技之長的貧困戶,村政府要加強就業指導,促其就業,使其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對于“老弱病殘”的貧困農戶,政府便不能再指導其就業了,而是要完善貧困戶的基本生活保障。針對那些思想守舊、思維僵化、不思進取的貧困農戶,政府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使農戶的思想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從思想觀念上首先“脫貧”,接著對其進行技能培訓,充分挖掘貧困農戶的智慧和潛力,使其盡快掌握一門生產技能,進而順利就業,實現致富奔小康。因此,必須善于精確瞄準扶貧對象,對不同的貧困農戶,在落實幫扶方略時切忌千篇一律,以不斷提高幫扶效果。
(四)構建貧困農戶參與機制
為充分加強和發揮貧困農戶在精確脫貧中的主體地位,首要發揮農村社區的功能,把扶貧與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有機結合起來,推動貧困村資金互助聯合社等組織的建立;其次,要創新農戶之間的合作互助機制,激勵農戶依托自主合作實現資源互通;再次,通過制定政策發揮先脫貧農戶對后脫貧農戶的激勵示范作用,大力推動貧困農戶的整體脫貧進程。
(五)構建扶貧績效長效考評機制
為克服扶貧的短視行為,一方面要構建持續化脫貧的項目運行機制,形成短期與長期扶貧效果相結合的項目驗收體系,加大對項目的持續性和長期扶貧實際效果的目標性考核;另一方面,要科學化解扶貧任務,構建以貧困人口數量、貧困農戶收入增幅、扶貧產業開發水平和生態保育為主要因素的扶貧績效綜合考評機制。
實施“精準扶貧”戰略以來,我國農村地區的扶貧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新時期,要著力動員社會力量,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對癥下藥,提高農戶參與度,構建扶貧長效考評機制,以順利完成各項精準脫貧任務。
【脫貧攻堅對照檢查材料2】
“十三五”期間,我國3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將通過產業扶持脫貧,并為易地搬遷、生態保護、教育醫療脫貧的群眾提供持續穩定增收來源。但是,在落實產業扶貧政策過程中,由于缺乏調查研究、作風不實,個別地區產業扶貧扭曲走樣,致使產業扶貧效果不佳。
一、基層產業扶貧存在的幾個問題侯衛東官場筆記
(一)產業發展隨意性強。部分地區盲目推進特殊項目,不計成本投入且效益差,導致一哄而上發展,最后整體失敗。如至2015年,西部某貧困縣在沒有深入考察群眾養殖技術、養殖成本及市場風險等情況下,在兩個鄉鎮3000多戶貧困戶中硬性推廣綠殼蛋雞養殖,由于蛋雞養殖防疫不到位、養殖成本較高、簽約企業設置諸多門檻等,政府投入幾百萬元的養殖項目全面失敗,部分農民還因為發展綠殼蛋雞效益差,背著死雞到政府上訪。
(二)缺乏深加工等產業鏈配套。該問題是各地產業扶貧探索失敗的共性因素。以茶葉產業扶貧為例,貴州某縣近年來發展了20萬畝茶園,目前存活并發展相對較好的有10萬畝左右。但由于沒有深加工產業鏈,當地只賣初級產品,產品的附加值低效果不明顯。當地扶貧干部反思說:“農業具有高風險,如果沒有熟諳市場和技術的龍頭企業帶動,僅靠干部和群眾的一腔熱情,最終是國家花了錢,農民反而受了害。”
(三)貧困戶參與度低。出現“有政府決策沒有群眾意愿”“有項目沒有貧困戶”等現象。部分干部“自以為比群眾高明”的想法并不鮮見,地方政府“我要你做你就做”意識強,越俎代庖替居民、農戶決定干什么、種什么、養什么等,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處于從屬地位,參與度低,貧困群體本身的聲音和意愿邊緣化,脫離實際的做法在基層造成一些失誤和浪費。
(四)市場保障體制不健全。涉農產業受天氣、市場等因素影響比較大,目前我國的涉農保險嚴重欠缺,貧困戶發展產業存在較大風險。
(五)資金缺口大。目前財政扶貧資金額度低,具體到全國680個片區縣和152個片區外重點縣,資金量不足,難以支撐貧困縣產業發展。
二、加強基層產業扶貧的幾點建議二號首長
一是構建開放性的產業扶貧平臺。產業扶貧中,企業、大戶、農民更接地氣,應由他們決定或與他們商量發展什么產業,政府著力在構建產業鏈、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貧困群體能力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通過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貧困群體等主體平等參與的協同機制,讓產業扶貧決策更加科學和更具參與性,避免產業扶貧因缺乏多遠參與,發展一大片,失敗一大片。
二是放大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扶貧重在發展扶貧產業,發展扶貧產業重在扶持龍頭企業。在制定扶貧規劃時,將龍頭加工企業納入重點扶持范圍,制定具體的扶持方案。同時將龍頭企業納入縣里的重點項目管理,確定一名縣級領導聯系企業,整合各類資金,優先確保龍頭企業項目的實施。通過龍頭企業引領,資金、技術的投入,以及基地建設、產品研發、品牌打造、市場拓展,帶頭千家萬戶脫貧致富。靜州往事
三是不斷完善企業和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在扶持過程中,各地要引導企業與居民特別是貧困居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貧困戶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協商合理的收購價格,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規范合同文本,明確雙方責權關系;對貧困戶采取寄養等辦法,讓貧困戶發展實現“零成本”,提高貧困戶的積極性;通過訂單合同、入股分紅和利潤返還等形式,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訂單的監管與服務,強化合同雙方的誠信意識,切實履行合同約定。企業應承擔起帶動居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責任,主動反哺,開展結對幫扶,積極安排當地居民,尤其是貧困戶就業。
四是探索“保險+產業扶貧”新模式。針對目前我國涉農保險嚴重欠缺,貧困戶發展產業存在較大風險等問題,政府、商業保險機構、企業等利益攸關方,要創新思維,合力構建“保險+產業扶貧”新模式。保險機構可根據貧困地區地域特色和產業發展特點,積極推進大眾農產品產量保險、收入保險、氣象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各類產品;積極構建“保險+銀行+政府”的多方信貸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力破產業扶貧保險缺位等問題。
五是大力發展扶貧小額貸款。充分發揮信用社和銀行的作用和優勢,以基準利率,為貧困戶提供3年期以上的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并由財政扶貧資金全額貼息,支持貧困戶發展特色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