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扶貧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過不懈努力,成績輝煌。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鄉鎮脫貧攻堅專題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鄉鎮脫貧攻堅專題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材料1】
我鎮采取頂層設計與基礎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開展“一進二訪”活動,實施“黨建引領、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各村主動、群眾參與”戰略,切實做到扶貧重扶志、扶貧重扶資、扶貧重扶智、扶貧需脫貧、扶貧防返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一、扶貧工作的具體做法與成效
(一)黨建引領,扶貧重扶志。鎮黨委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七名黨委班子分別聯系一個扶貧村,將扶貧工作作為黨委重要工作來抓;開展“一進二訪”活動,了解貧困村基本情況,聽取群眾意見,征求脫貧方法;制訂扶貧工作計劃,將七個村分別制訂扶貧方案,明確扶貧措施,制訂扶貧步驟,強化扶貧要求;完善村級陣地建設,今年七個貧困村全部建立了活動中心,告別村組干部開會打游擊的歷史,黨建引領中心工作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成效越來越明顯,村內黨員隊伍的精神風貌大為改觀,干事創業的斗志大大激發。
(二)政府主導,扶貧重扶智。一方面加強村民技能培訓,提高村民致富本領,今年鎮黨委、政府組織開展了三次種植、養殖、農機操作等專業技術培訓,還組織兩次人員參加了省、縣養殖、種植技能培訓,共有二百余人參加,做到扶貧首重扶智,村民們接受培訓后,回村積極創新創業,實現脫貧致富;另一方面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發揮鎮關工委、村老年協會的作用,著重加強貧困村中小學生的結對幫扶力度,共結對五十余人,同時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捐助資金一萬余元給竹山口等村的貧困學生,其中縣政協委員為大堡橋村廖如意每年資助學費六千元直至其大學畢業,還為其提供寒暑假勤工儉學崗位,有效杜絕貧困村學生因貧失學現象的發生。
(三)部門聯動,扶貧重扶資。近年來,各級各部門聯合發力,共同傾注心力,致力于扶貧攻堅任務上,做到資金、項目重點傾斜?h委統戰部、僑聯、氣象局、發改委、自來水公司等后盾單位多次努力,爭取竹山口、大坳等村公路建設資金二百多萬元,交通局、教育局、住建局等單位支持各村項目建設一百多萬元,水利局、農業局、國土局等單位實施小農水項目、飲水工程項目、國土整理項目五百萬元,重點傾斜貧困村,有效改善貧困村的落后面貌。
(四)各村主動,扶貧需脫貧。一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竹山口村是個典型的山區村,水泥路一直未通,村民飲水存在隱患,鎮黨委、政府將該村作為扶貧點后,村支兩委干部積極爭取公路和飲水項目立項、建設,兩年來共投入資金二百多萬元,拉通村組公路六公里,安裝自來水管五千米,新建移動通訊基站一個,徹底改變該村水、路、訊三大難題,該村現在逐漸發展為縣內自駕游景點之一;二是加強扶貧項目推介,引導群眾脫貧。大坳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偏遠村,村小、山多、地少,村民人均水田不到二分,靠種傳統作物年收入不到一千元,村支書彭紅旗發揮村里山高、旱土多的特點,引導村民種植黃秋葵,在鎮主要領導的幫助下,彭紅旗成為鎮內第一個使用微信銷售農產品的村支書,現在黃秋葵的市場價每市斤在五元以上,每畝黃秋葵的價值是傳統農作物的五倍,村民看到實惠,紛紛栽種,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四千元。
(五)群眾參與,扶貧防返貧。村民們主動加強農業保險投入,繳納農業保險,防止因天災導致水田、旱土失收,為發展農業生產吃下定心丸;同時還主動參與醫療、養老保障和大病救助體制,交納醫療、養老保險費用,建立大病互助制度,防止因病返貧、積弱返貧現象的發生;村民們還積極參與村莊美化、凈化活動,在房前屋后種植樹苗,綠化、美化環境,動手清掃垃圾,保持室內外干凈整潔,大大改變貧困村臟、亂、差的面貌。
二、當前扶貧工作中尚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扶貧開發資金缺口大,工作協作難。近年來,各級對我鎮扶貧工作十分重視,縣級財政、后盾單位、項目實施單位共投入資金一千多萬元,完成竹山口、大坳、曾家嶺等村公路硬化建設,竹山口、豪爽口等村飲水工程建設,井塘、曾家嶺、豪爽口、蝦螃灣、五甲垅等村的活動中心建設,但是貧困村的進一步發展仍然受到資金制約,如五甲垅村有寬闊的農田,肥沃的土地,但因水利設施落后,進一步發展難;竹山口村有豐富的楠竹資源,可惜長在深山無人識,深加工、廣銷售難;蝦螃灣村白茶基地發展形勢趨好,但是進一步拓寬種植面積、提升加工鏈條受資金限制,各村的脫貧還需要相關部門協調幫扶,才能實現有效脫貧。
(二)各村基礎發展不均衡,短期脫貧難。如曾家嶺、井塘、豪爽口等村的基礎設施落后、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發展基礎差,底子薄,積累少,集體經濟基本為零,是鎮內貧困村中的貧困村,扶貧脫貧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甩掉貧困帽子的,需制訂一個中長期發展規劃,有序推進;蝦螃灣、五甲垅等村有山林、水田資源優勢,但是水利資源薄弱,土地流轉少,扶貧的力度需加大;大坳、竹山口等村已屬第二輪扶貧計劃,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村組干部熱情、群眾基礎相對較好,脫貧的步伐需適當加快。
(三)貧困村民素質有高低,精準扶貧難。由于農村教育落后于城鎮教育,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尤其是貧困村村民,文化程度、思想覺悟偏低于經濟條件好的村,就我鎮來說,貧困村60%的村民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掌握一門或一門以上實用技術的不足45%,普通群眾對政策的把握、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偏差,群眾的均等化思想比較嚴重,等靠要的觀念一時難以改變,精準扶貧的措施難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一)思想高度重視,明確扶貧目標。一是扎實做好調查摸底,了解本鎮具體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的數目,了解貧困的原因,建立貧困戶檔案;二是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對各村制訂貧困方案時,充分征求群眾意見,明確脫貧步伐,制訂脫貧措施,因村施策,精準扶貧,不搞一刀切,不搞齊步走,不吃大鍋飯;三是強化工作隊伍管理,選派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質好、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機關干部到村組掛任一支書、支書助理,協助村組跑項目、做規劃、搞建設、優服務,借助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在貧困村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建立農村購銷網絡,暢通農產品購銷渠道。
(二)加強各方協調,爭取扶貧資金。一是增加縣級財力投入,將扶貧項目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對扶貧項目建設納入公開招投標范疇,將扶貧物資購買納入政府采購,鼓勵商業銀行、農業投資公司對扶貧項目實施無息或貼息貸款;二是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將農田、水利、國土等項目資金進行有效整合,改善農村水庫、塘壩、渠道、機電排、機耕道建設;整合農機、農技、科技等部門資金,推廣農業科技應用和技術創新,加大土地流轉,鼓勵大戶承包,優化產業結構;整合林業、農業、畜牧業涉農資金,扶持農業產業規;洜I,提高農產品產出效益;整合衛生、環保、能源等項目資金,開展農村污染治理,改變農村落后面貌,促進鄉風文明;三是加大社會力量投入,發揮家鄉觀念、故鄉情結,一方面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另一方面建立社會扶助機構,引導社會知名人士參與扶助貧困學生,做到扶貧與扶智相結合。
(三)完善相關機制,推進精準扶貧。一是完善幫扶機制,要結合省委提出的開展“一進二訪”活動,各級干部要沉下去,深入一線,進村入戶,訪貧問需,訪貧問計,與貧困戶結窮親,扶真貧,解真困,制訂幫扶方案;二是完善考核機制,對各村要實行分類定級,分級考核駐村干部、村組干部,考核干部帶頭進村聯戶情況、帶頭解困助困情況、帶頭幫扶落實情況,制訂時間表、列出任務書、排出進度表,做到一周一小結,一月一匯報,半年一考核,年終算總帳,獎優罰劣,推動扶貧工作有序進行;三是完善監督機制,對扶貧項目的立項、建設、使用、后續管理進行全程張榜公示,做到公正、公開、透明。
【鄉鎮脫貧攻堅專題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材料2】
截至底我國仍有7000萬的貧困人口,這些人大都分布在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偏遠山區,難度加大,且貧困群眾的訴求更加多元、豐富,不僅僅要溫飽,而且要發展,所有這些都對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筆者長期在農村工作,數年專注于農村工作的研究,對扶貧工作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了認真調查、研究和反思。
一、幾點疑問
(一)底子到底清不清。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一樣工作,都要心中有底、胸中有數。扶貧工作也是如此,必須把底子弄清楚。到底有多少貧困戶?貧困的標準是什么?貧困的根源是什么:沒勞動力、沒技術、沒項目、沒錢、沒土地或因病、因殘、因傷、因騙、因懶?具體到一個市、一個縣、一個鄉、一個村、一個農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究竟為什么難念,是主觀上的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清晰、干活不努力、致富無門路,還是客觀方面的山窮水盡要啥沒啥。一個貧困戶,幾口人、幾畝耕地、幾畝林地?其中幾畝水地、幾畝旱地?幾畝糧食、糧食每年收入多少?幾棵樹,幾棵果木樹,幾棵經濟林?打工掙多少錢,靠什么去打工?自家的果蔬糧煙豬羊牛雞每年能掙多少錢?每年收入多少、支出多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喪嫁娶、人情往來各占比多大比例?多少人需要政策養老?殘疾人、五保戶、無勞動能力的占多少?多少人沒有思路不會干?多少人缺項目、錢、技術?多少人是懶人,多少人是天災人禍等等。農村有啥(資源),農業(農林牧副漁)干點啥,農民群眾想些啥,想干啥?農村為什么留不住人?農民真的愿意進城嗎?想進城的都是哪些人?所有這些,都要像解剖麻雀一樣,一家一村搞清楚,一村一鄉搞清楚,徹底弄清底子。
(二)扶貧為啥沒效果。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扶貧以來,扶貧對象變沒變,方法對不對,扶了多年的貧,變化不小,但貧困戶的變化并不大,為什么年年被扶年年貧?到底是貧困戶有問題,還是村干部有問題,亦或是駐村干部有問題?扶貧工作中,貧困戶做了那些努力,村干部發揮了什么作用,駐村隊員住下沒,干了啥?往往我們看到的是路通了、電架了,水到戶了,房子刷新了,學校、文化大院、農家書屋、村部建起來了,究竟貧困戶得沒得到切實的實惠,得到了哪些實惠,是否找到了脫貧方法、掌握了一技之長、得到了項目支持?貧富是動態的,但脫貧的“金鑰匙”在哪里,貧困群眾的根源找到了嗎,能不能打開,是一時脫貧還是一世脫貧,能持續永續脫貧、志向脫貧、精神脫貧嗎?必須搞清楚。否則鏡中花、水中月,走走形式、做做盆景,不會有長遠作用。
(三)扶貧責任誰來擔。扶貧不精準,扶了多年貧,依然還是貧,責任到底是誰?過去,貧困有時候成了一種光榮,一種享受。很多地方哭著喊著搶著跑著要保持貧困的桂冠,一旦“摘帽”,很多項目國家不給了,稅收不減免了,甚至有的縣還恬不知恥地打出了爭取獲得xx級貧困縣榮譽稱號的口號。這里面充分暴露出個別地方政府的思想出了問題,觀念出了問題。邦惟民本本固邦寧,守一方土,履一方責,保一方安,是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必須擔起來。從上到下,不脫貧就摘帽,責任必須夯實,駐村隊員承擔幫扶責任,干不了、干不成、干不好,怎么辦?
(四)貧困群眾啥作用。脫貧脫貧,脫的是貧困戶的貧,老百姓日子過好了這才是地方政府最大的金杯銀杯,而不是一味追求地方政府的臉面。因此,要明確貧困群眾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最大程度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路一改天地才寬。要反思我們這幾十年的做法,農村的事、農民的事、農業的事,能否讓農民自己當一回家、作一次主。很多政策朝令夕改,讓老百姓無所適從。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不讓農民進城,到讓農民進城,再到讓農民返鄉創業;從新農村建設,到社區建設、城鎮化再到美麗鄉村建設,而今讓農民進城,替開發商買房;政府讓農民養羊,養豬,養雞,養牛,養兔,種山楂、種蘋果、種菜、種煙、種櫻桃、種核桃、種花,卻不去提供后續服務。土地從集體、分到戶、規模經營、專業化(村)、確權、成片開發、家庭農場、土地流轉。扶貧工作更是如此:對農民指手劃腳、大包大攬、一廂情愿,按政府領導的意愿為農民設計、替農民考慮卻不讓農民參與、限制農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甚至要一步到位、整齊劃一,一個模式,一刀切。結果是力沒少出、汗沒少流、錢沒少花,越扶越貧,越扶懶漢越多,越扶越無志氣,等靠要思想越扶越嚴重,越扶越扶不起來,貧困戶的欲望越來越大,胃口越來越大,意見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多。精神扶貧、文化扶貧、思想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少,而物質扶貧卻多。你給東西他換錢,你給牛羊他殺肉,你給現錢他賭博,甚至為了形象工程,為了好脫貧、快脫貧,個別單位有意識去扶持富人等。沒有換位思考,沒有真正站在貧困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明白扶貧是扶持脫貧,不是一步達到小康,更不是讓貧困戶去不勞而獲白白去享受。
如今,股市把一部分老百姓坑得家破人亡、饑寒交迫、焦頭爛額,非法集資讓一部分老百姓無家可歸,居高不下的房價讓一部分人傾家蕩產,再逼著讓老百姓搬遷進城,不是讓老百姓造反嗎?
等等這些問題,必須門清,這些底子不清,怎么去制定政策,不結合實際沒有針對性而制定出的政策管用嗎?怎么才能把頂層設計與基層實際與老百姓想法結合起來?
二、精準扶貧如何“精準”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隨之,*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務院的機構出臺《關于印發〈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印發〈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對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和工作機制等方面都做了詳盡規制。隨后,*同志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理念,并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位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實施“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動員“全社會參與,發揮中國制度優勢,構建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了跨區域、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具體到“精準”,就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精準分類貧困戶,扶真貧。實施精準扶貧,關鍵在于突出扶持重點,準確劃定貧困家庭,制定具體精準的扶貧措施,改“大水漫灌”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確定精準扶貧戶后,應逐個分析致貧原因,號準“脈”、找準“癥結”,選好“藥方”。按照“一戶一策”的要求,逐戶制定幫扶計劃和舉措,明確掛牌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的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戶一本臺賬,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一家一戶一個幫扶措施,提高精準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經驗,要對貧困戶進行分類,分別施策。例如:A、無勞動能力絕對貧困戶,即五保戶、低保戶、因病、因殘、因天災人禍等致貧,主要幫扶方式以慰問為主,盡量爭取低保名額,落實醫保,通過享受政府、社會的溫暖關愛,保證其吃、穿、住、醫療、養老等基本保障;B、有勞動能力的絕對貧困戶,因教育負擔過重、因缺技術、缺資金,并有強烈脫貧意愿的,做到項目入戶幫扶工作重點;C、相對貧困戶,貧困程度與一般村民相差較近或無強烈脫貧意愿的,僅進行一般性幫扶。幫扶措施分為:一般幫扶措施,以日常教育鼓勵、幫扶日常農資(化肥等)為主,幫扶金額控制在500至1000元;針對性幫扶措施,分年度以主動申報為原則,實行競爭,優選實際操作性較強的貧困戶進行重點幫扶,形成典型,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的良好氛圍,用典型的力量帶動后進,形成以點帶面、共同致富的格局。
(二)精準構建扶貧產業,真扶貧。吸取以往的教訓,結合產業布局的特點,提出一縣一產業、一鎮一品種,一村一單位“的產業扶貧思路,解決過去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浪費嚴重等問題。一是在產業的構建方面,應以“一縣一產業”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有條件的地方可提出“一鎮一品”。在縣級層面論證產業構成,提出產業布局,并在幫扶單位到位之前,形成產業項目儲備。在鄉鎮級層面提出產業的相關品種構建;以縣為單位進行全面統籌,縣里對產業基地建設進行規劃實施,集全縣幫扶單位之力對建設資金缺口進行支持,并進行產品市場推廣,鄉里對產業發展下游農產品進行規劃種植,村的產業建設以縣、鄉的統一產業規劃為依據,防止盲目行徑而缺乏科學論證。二是在產業的實施方面,應明確地方政府和幫扶單位的職責,地方政府確定扶貧產業,同時負責產業的推進實施;幫扶單位應集中力量落實建設資金缺口,協助地方政府推進產業實施。由此,對產業扶貧建設的考核制度需進一步完善,考核的主體是地方政府,以此促使地方政府真正重視扶貧產業建設,不要將其流于幫扶過程的一種形式。三是產業扶貧建設考核方面,既要對幫扶過程中的建設進行考核,也要對幫扶結束后扶貧產業的維持及發展進行考核,并以此作為下一輪扶貧對象的確定依據。只有這樣,每一輪扶貧后,縣、鄉、村才有可能留下一個好的、能持續發展的扶貧產業,真正起到脫貧致富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三)精準建設基礎設施,貧真扶。對于在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立項難、蓋章難、資金難等問題,推行縣主要領導扶貧定點聯系制度,并在此基礎上實行縣級層面的扶貧工作定期聯席會議制度(簡稱為扶貧雙到的“雙定聯系制度”),加強縣級領導對扶貧工作的關注,以此來協調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定點聯系制度讓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組都有對應的縣領導聯系,定期聯席會議制度讓縣主要領導能定期聽取幫扶單位的工作匯報,協調扶貧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是對幫扶單位按計劃推進扶貧工作的現場督促。通過“雙定聯系制度”,駐村工作組在幫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實施監督所發現的問題等都有了反饋的途徑,新的想法和建議能得以及時溝通;縣領導也能主動發現困難、找出問題,并進行全面協調,為扶貧開發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只有建立健全了縣級領導的統籌協調機制,同時在扶貧考核體系中得以體現,才是解決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所遇到問題的有效途徑。
(四)精準扶貧責任考核,促脫貧。扶貧考核制度是扶貧幫扶工作的指揮棒,不斷的完善扶貧考核體系是制度建設的一劑良方。目前,每年均對貧困村、貧困戶的扶貧成效進行考核的對象主要是幫扶單位,鄉、村及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沒納入考核之列或考核項目較為簡單,考核結果無法做到背靠背、面對面,地方政府的黨政主要領導,鄉鎮、村兩委班子均沒有成為脫貧考核的主要責任人,扶貧的好壞、脫貧的成敗與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多年的扶貧經驗告訴我們,貧困村、貧困戶脫貧需要多方合力。2015 年10月16日,習主席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我們堅持中國制度的優勢,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一起抓扶貧,層層落實責任制的治理格局。這為我們扶貧的制度建設指明了方向,應將地方政府、基層組織、幫扶單位都納入到考核體系當中?己酥黧w應進行分類,地方政府、基層組織(縣、鄉、村)應作為脫貧考核的責任主體,幫扶單位應作為脫貧考核的幫扶主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以考核推動扶貧工作開展,以考評促進扶貧工作成效。從而一步完善考核指標并進行合理分解,分解到不同的考核主體身上,既要有針對單一主體的考核指標,也要有針對多個主體的考核指標(選取不同權重)?h的考核分數由各鎮、村考核分數疊加而成,并以此作為下一輪扶貧的依據。村級財務、政務主動公開應作為考核村的一項考核指標,通過考核使主動公開成為常態,規范村級財務管理,扶貧工作組對村級財務、政務進行監督,同時對到村的扶貧資金能否合規使用進行監督,以此促進基層組織建設。
(五)精準脫貧退出機制,真脫貧。5月10日,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介紹,貧困退出將分級實施,包括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縣的退出,標準有所不同。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衡量標準是該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且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有保障。貧困村和貧困縣的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中部地區貧困村、貧困縣的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即可退出。貧困戶退出由村兩委組織民主評議提出,在村內公示,貧困村退出要在鄉鎮公示,公示無異議后才可退出。貧困縣退出則需要經過市、省兩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核查后,經過國務院扶貧領導開發小組批準才可退出。對此,下一步我們要認真研究,脫貧這是硬杠杠,但不能一刀切,要根據縣鄉村戶個體情況,脫貧一戶,退出一戶;脫貧一村,退出一村,確保按期實現目標任務。
三、精準扶貧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要區分城鄉市農。農村和城市不同,農民和市民的素質不同,解決農村的問題要結合農村、農民的實際,實事求是。急于求成不行,欲速則不達;拔苗助長不行,牛不喝水強按頭不行;輸血不如造血,要從人性的角度來了解目前農村的狀況和農民的想法。政府提供平臺,要讓貧困農民自我發展,為老百姓著想,不要老盯著老百姓口袋里為數不多的幾個錢,異想天開地通過農民進城買房來減少農民數量,并且要減少政府的債務、化解社會矛盾、解決財政缺口、承擔政府失誤、化解房地產危機。要引導治懶,組織農民從政策制度層面扶貧,讓農民有積極性、自己想干、愿意干,不干不行!兜赖陆洝返谖迨哒律险f: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以清靜之道來治理國家,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有所為有所不為。即不妄為,順其自然,遵循客觀規律,不要有形式主義、政績主義。自化,即自我化育。自富,即自然富足;自樸,即自然純樸;自正,即自然走清靜之道、正道。先賢兩千多年前的理念至今仍有現實指導意義。
二要扶持脫貧信心。信心是命運的主宰,扶信心是扶貧的關鍵。要把貧困農民自己主動脫貧的信心“扶”起來、把“內因”激活起來,脫貧的腰桿才會硬起來,脫貧的辦法才會多起來!爸灰行判,黃土變成金”。讓群眾重拾生活信心和脫貧信心,關鍵要加強教育、引導,變貧困農民“要我脫貧”的被動督促為“我想脫貧”、“我要脫貧”的迫切愿望,才會“人窮志不窮”,從而激發強大內生動力。打好扶貧攻堅戰的關鍵不是鋪橋修路、修塘建房或引進項目。僅僅依靠技術支撐和項目發展無疑是緣木求魚,關鍵是要從思想上、精神上、認識上凝聚起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激發貧困戶銳意進取、脫貧致富的斗志,真正喚起貧困戶對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向往。切實轉變等、靠、要的思想,在全社會凝聚起脫貧攻堅的信心合力。只要有信心,鐵杵都能磨成針。只要在全社會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正能量,扶貧工作就一定能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實現。
三要慎重易地搬遷。金窩銀窩不如窮窩。祖祖輩輩住慣了農村、習慣了農活、侍候慣了莊稼,一下子背井離鄉、搬離故土,在感情上、心理上難以割舍。再說,新地方、新環境,能不能適應,有沒有掙錢的門路,有沒有掙錢的本事,這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大問題。因此,易地搬遷要慎重,要針對那種確實人均耕地面積小、土地貧瘠、交通落后、居住偏僻、消息閉塞、環境惡劣、缺乏水源、人數不多、易地搬遷的成本小于扶貧支持的代價等地區,在算清感情帳、經濟賬、發展賬后方能決定是否實施易地搬遷。同時,對舊村落,要客觀評價,是保護、開發還是讓其自然消失,都要去統籌考慮。近年來的新農村建設推進很快,很有成效,客觀評估:道路網絡已經形成,但后期管理問題很多;養、種、游、觀、采摘、農家樂、鄉村旅游、林下經濟、生態園、觀光園等亮點已經星羅棋布,但投資過大,后勁不足,業主難以掙到錢;新型社區、新農村住宅小區、新型城鎮化試點、以及搬遷移民、易地搬遷等安置房建設試點不少,但空置很多,農民得到實惠的不多。美麗鄉村建設的方向:既要構建項目工程,如農業產業化、特殊種植、養殖、鄉村游、鄉村休閑、度假養老、土地開發,又要構建農村傳統文化,對廟宇、寺院、祠堂、古建筑、地坑院、古門樓、石刻磚雕木雕、古樹、遺址遺跡、剪紙、廟會、集市、傳統名吃、傳統手工藝等即要開發又要保護,充分煥發其生機和活力,更要發揮那些傳統文化的綿綿傳承價值。對農民們來說,美麗鄉村建設與傳統村落相比就是一種轉型。在新的建設中,過去的村落是解體?是重構?農民們站在十字路口徘徊。未來的農村,到城鎮化率達到60%----70%后,有錢的、有地位的,有品位的城里人有可能會倒流到農村去,那時的農村未必就不是富人的天堂,城市也可能會成為窮人拼打的場所。
四要落實以人為本。扶貧扶貧,說白了,關鍵是人扶,目的是扶人,必須以人為本,圍繞人去做文章、下功夫。一是要因縣、鄉、村、戶、人而宜,鼓勵滿園爭春百花齊放,謹防一刀切、一個模式;二是要充分尊重農民們的意愿,讓人民群眾熱情、積極參與;三是要注重生態,保護自然,最大限度地保留農民心目中的綠水青山;四是統籌規劃、部門合作、形成合力,盡力盤活農村的有限資源;五是著力解決農民就業,打造可供支撐的朝陽產業,處理好農民群眾的后顧之憂;六是保證農民增收,要以富裕農民為前提,有了經濟后盾其建設成果才能鞏固;七是吸引高端人才加入,要有創新和活力,并以留住人為目的;八是建立科學、嚴謹、可操作性的管理體制和機制,突出農民自治,讓農民有尊嚴、體面地去生活;九是重塑鄉土文化之魂,延續、傳承農耕文明的精華,讓鄉親們有安全感和歸宿感。
五要推動社會扶貧。眾人劃槳開大船,眾人拾柴火焰高。學習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地方黨委政府要引導社會捐助扶貧資金到戶到人,完善社會資金使用監督機制,形成全社會齊心協力扶貧攻堅的生動局面。除了發動機關事業單位對口幫扶外,還要動員地方名人、社會賢達、企業家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通過名人效應、企業優勢,取得扶貧的雙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