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普通個人黨員圍繞不愿擔當,不敢擔當發言材料

思而思學網

擔當責任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干多大的事業。歡迎閱讀本文,更多優質內容,歡迎關注思而學教育網。

普通黨員圍繞不愿擔當,不敢擔當發言材料

不擔當不作為的幾種表現形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規范領導干部行為的規定,促進了黨風政風好轉,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領導干部卻產生了主觀的誤解,以為只要不發生問題,

懶政怠政都不是問題。這種“不干事就不出事”的想法,導致有些領導干部在其位不謀其政。

主觀心理表現形式。一是不講是非,只講世故。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和所謂的“潛規則”,講原則、不顧真理、只講關系,只看領導怎么說,只看部門怎么講,只看書面材料怎么寫,就是不看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其根本在于把個人的利害得失看得高于一切。二是不講有為,只求無過。在其位不謀其政,遇到矛盾繞著走,聽到群眾訴求躲著行,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假悟“真道”之名,行庸政懶政之實。三是不講批評,只講和氣。習慣于當老好人,講一團和氣,對問題不敢說不敢講。有的當面不說背后說,平時不說關鍵時候亂說。更有甚者,身陷其中推波助瀾。四是不敢擔責,只會諉過。做事怕擔責任,患得患失。

客觀行為表現形式。一是面對新常態無所適從。思想觀念轉變不及時,存在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甚至出現本領恐慌、能力不足,把新常態作為口號,以會議傳達會議、以文件傳達文件,甘當“二傳手”。二是面對新問題難以決斷。該決策的不決策,該拍板的不拍板,凡事層層請示匯報;有的同志對本來自己能夠單獨拍板的事,非要召開會議研究研究,看似作風民主、決策民主,實際目的是有責任大家共同承擔。三是面對新任務束手無策。遇到棘手問題“向上看”,遇到繁重任務“向下看”,遇到發展差距“向后看”。

不愿擔當不敢擔當的原因

在初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上指出,受成長經歷、社會現實、政治生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當前干部隊伍也存在“復雜”情況,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積極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為官不為”。究其原因,有的是能力不足而“不能為”,有的是動力不足而“不想為”,有的是擔當不足而“不敢為”。從工作實踐中的體會而言,深層次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缺失信仰,價值觀念錯亂,不善擔當。當前我國既處于全面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又處在社會矛盾沖突的凸顯期,社會各種思想價值觀念呈現龐雜多元趨勢,利益關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身處多種社會關系之中的黨員領導干部所具有的身份更是多重的,他們既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又是各自工作崗位和事業上的負責人,還是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自然人,在面對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發生沖突、產生矛盾時,特別是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面臨“損失”時,個別黨員領導干部往往會“不淡定”,不能正確處理當中利害關系,價值觀念極易發生偏差,經常以保全自己利益不受損失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導致出現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善擔當等問題。

缺失黨性,群眾意識不強,不想擔當。當下,個別黨員領導干部身上存在著的思想上求“穩”、觀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等慵懶現象,以及“不求有政績,但求無過失”的懶政心理,歸其主觀原因是黨性淡薄、群眾意識不強,不想擔當。在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看來,和自己的面子、位子、車子、票子、房子相比,黨的利益、群眾利益都是浮云,可有可無。如果為了黨的事業和群眾利益而“丟面子、打板子、抓辮子、挪位子”,是得不償失、不能接受的。有了這樣的想法,出現不想擔當、不愿擔當的現象就可以理解了。沒有真正將黨的利益、國家利益、群眾利益作為最高行動準繩的領導干部,都是在思想深處藏著極端“個人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這樣的黨員領導干部都是不稱職的領導干部,更是不稱職的共產黨員。當黨員領導干部將極端“個人主義”凌駕于黨、國家和群眾利益之上時,他必然會或早或晚地走上與黨和人民對立的道路。

缺失能力,缺乏擔當意識,不會擔當。敢于擔當不是空談,更不是憑空幻想的空中樓閣,它需要黨員領導干部具有真才實學、真知灼見,以擔負起黨所賦予的神圣使命和人民所寄予的深切期盼。當下個別地區、個別黨員領導干部在一些任務重、阻力大、困難多的重點難點項目開展過程中畏首畏尾、優柔寡斷,難有作為、難有建樹,一切唯領導、唯文件、唯指示行事辦事,沒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究其原因是其對自己的領導能力不自信,對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不自信,缺乏干事創業的能力。這樣的領導干部不是不想擔當,而是缺乏勇于擔當的能力,不能擔當、不會擔當,尤其是在面對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各種矛盾激化、突發事件頻發的今天,他們更加缺乏破解難題的能力和勇氣,只寄望于老辦法、老手段來拖延矛盾的爆發以保全自己的位子,甘愿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混日子,擔負不起工作所賦予的各項職責、任務。

缺失監督,獎懲力度不夠,不愿擔當。從現行各項政治制度和政策層面來看,并不是所有政策制度都有利于敢于擔當的干部脫穎而出。如個別領導干部對敢于擔當的干部存在偏見,認為他們總“惹事”,不聽組織的話,因而對他們不支持、不鼓勵甚至排斥;對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求全責備,以成敗論英雄,不允許失敗,不允許糾正錯誤;把選拔使用干部當作福利待遇,論資排輩,看年頭提拔,把不出錯當作晉升選拔的重要條件;對于創新型、實干型干部缺少應有的關心和培養選拔綠色通道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敢于擔當干部的干事熱情。還有在個別單位工作分工不合理,權力過分集中,“一把手”就是“天”,說的話就得聽,不聽就是沒能力,同時又缺少有效的監督,導致副職、一般干部缺乏應有“位置”,干事創業的舞臺不大,使他們想負責沒有事做,敢碰硬沒有權力,想創新缺少機會,從而一步步走向不愿擔當的境地。

如何解決個別領導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

權利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把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要求凝聚為6個字:忠誠、干凈、擔當。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就是要把權利與義務、責任與擔當有機統一起來,強化問責,落實主體責任,抓住“關鍵少數”,突出管黨治黨的鮮明特色。在實際工作中,要在全體黨員干部中形成“敢擔當、勇作為”的局面,必須綜合施策,總體推進,全方位地形成為擔當者擔當的局面。

強化制度的約束機制。通過制度約束,讓黨員領導干部按制度開展工作,通過對黨員領導干部的嚴格日常監督管理,避免黨員領導干部懶政怠政。發揮紀檢監察和組織部門督查作用,完善針對不作為現象的監督檢查,強化對干部“所作所為”的監督考核。改變過去“不提拔不考核、不到年底不考核”的做法,加強干部日常考核、專項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完善績效評估、群眾評議、實地調查等了解干部的辦法。改變單純在地區之間、部門之間橫向比較的辦法,把干部考核的重點放在其在位期間解決本地區本部門突出問題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上。尤其要把“為官不為”作為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內容,嚴格執法執紀,讓不為者受到懲戒,把為官動機不純者堅決清理出干部隊伍。要探索公務員合理退出和淘汰機制,打通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路徑。近幾年來,為了從嚴治黨,治理不擔當不作為,中央陸續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新的規章制度。比如,《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把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轉化為紀律要求,給昏官、懶官、庸官上緊“發條”,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干部嚴厲懲處,對不擔當不作為等懶政怠政行為起到巨大的震懾作用。

探索建立“容錯機制”。一個民族要進步要發展必須要創新,鄧小平同志說過,“不干事一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要想創新、干事就不可能不出錯,出現偏差失誤后,我們要從實際出發考量,看是公是私,考慮客觀環境影響,給予理解和支持,不能完全用現有尺子對試錯行為進行判決,用現有規定評判過去的事,這樣有失偏頗。如果凡事都看上層有沒有規定,抱著底線思維過日子,就容易造成循規蹈矩,干不成事。各級組織不能被輿論綁架,如果面對輿論壓力,不管當事人做得對錯,都給予處分,就沒有了政治定力。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健全完善“容錯機制”,弘揚敢想、敢干、敢做善為的正能量。建立健全“容錯機制”,給予一定的“試錯權”,是保護和調動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鼓勵大膽試、大膽闖的必備條件。當然,“容錯機制”“試錯權”必須置于嚴格的監控機制之下,以便把失誤帶來的損失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成果。實施過程中,只要做到“政策允許、程序合規、民主決策、干部干凈”,即使出現失誤,應當只汲取教訓,不追究責任。

完善敢于擔當的選人用人機制。選什么人、用什么人,是重要的風向標和指揮棒。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什么樣的人是賢人?就是講的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標準就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敢于擔當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要求。一定要把敢于擔當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導向,貫穿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要注重選用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堅持真理的人,選用那些在困難矛盾面前敢于擔責負責的人,選用那些解決問題有思路有辦法的人,選用那些開拓局面卓有成效的人。要通過強化正確的用人導向,健全干部考核評價體系,讓那些有銳氣、勇作為、敢擔當的干部得到重用,讓那些日常工作不負責任、關鍵時刻畏首畏尾的人受到警醒。

營造敢于擔當的良好氛圍。在領導干部中弘揚敢于擔當的精神,需要領導干部自身加強修養,也需要良好氛圍的支撐。讓干部擔當,首先是領導干部敢于擔當,敢于為擔當者擔當。凡是因敢于擔當、積極作為造成的失誤,在處理環節上應上報上一級,經上一級批準后再實施,應為干部建立工作失誤申訴快速通道,保護干部的申訴權。同樣,對處理錯誤的相關機關,可對相關黨組織和主要領導追責,避免相關部門為了規避責任,在處置過程中從嚴從重,造成不理想的結果;對于已經受過處分的干部,應按法規法條處理,不能打著整治的旗號層層加碼;對于明顯虛假的舉報案件,也不用逢案必查,以免讓干部心寒;對于處罰過了有效期的干部,應按個人所長擇機使用,不能因一個錯誤就全盤否定。要營造擔當可貴、擔當光榮的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埋頭苦干、開拓創新、動真碰硬的好干部,宣傳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的好干部,宣傳心系群眾、愛民敬民、不計個人得失的好干部,讓全社會向他們致敬、為他們喝彩,推動形成鼓勵擔當、崇尚擔當的良好環境。

只有為敢于擔當者擔當,讓善于作為者作為,才能確保敢于擔當者有底氣、敢嘗試;只有營造出擔當可貴、作為光榮的良好氛圍,才能使廣大干部都能夠爭相干事、有所作為。

普通黨員圍繞不愿擔當,不敢擔當發言材料

擔當是一種表現,一種接受與責任的彰顯;擔當是一種勇氣,一種大愛與慷慨的豪邁;擔當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與思想的跨越。擔當精神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體現,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屬性的必然要求,是貫穿于我們黨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在檢驗檢疫事業改革發展的道路上,黨員領導干部都將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矛盾、風險、考驗和挑戰。許多領導干部對檢驗檢疫事業高度忠誠,決策果斷、敢于負責、勇于擔當,贏得了人們群眾的信任和尊重,但也有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不愿擔當、不敢擔當,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風險系數高、工作難度大、結果難以預料、需要擔負起責任之時,不敢擔當,辜負了組織的信任、貽誤了發展良機。

多次強調,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敢于啃硬骨頭,這就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在難題面前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勇于擔當。黨員領導干部要勇于擔當,體現的是黨性覺悟和德才素質,檢驗的是宗旨觀念和務實作風,既是一種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是黨員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政治品德和良好作風。筆者認為,黨員領導干部是檢驗檢疫干部隊伍的骨干,要在檢驗檢疫各項事業的發展中勇于擔當,須在以下五個方面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

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正因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革命戰爭年代,先輩們才會為了革命勝利,敢于犧牲,視死如歸;和平建設時期,才會有許多優秀黨員領導干部為了改革建設和人民群眾利益,敢于斗爭,無私奉獻。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檢驗檢疫人就應該有因為有阻力所以更有動力的激流勇進、奮力爭先的意志和信心,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提質增效升級,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沒有對檢驗檢疫目前形勢的憂患意識,沒有干事創業的崇高追求,沒有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沒有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沒有敢抓敢管、敢作敢為、敢闖敢試的勇氣,談擔當就是一句空話。在機遇與挑戰并存、風險與發展同在的關口,在非常時期盡非常之責,用超常之功作非凡之為,唯有勇于擔當!檢驗檢疫人只有大力倡導勇于擔當的精神,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用心激勵“勇”字精神,大膽鼓勵“敢”字干部,才能在困難中開拓發展新思路。

要有較高的能力素質。勇于擔當必須具備適應職責要求的知識素養,具備解決各種難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每一個檢驗檢疫黨員領導干部要切實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和工作需要,作為一種生活常態和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要通過學習,提高自己觀察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改革的“深水區”,領導干部要抓得住實質,看得清本質,找得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和措施,這樣才能在需要擔當之時會擔當、敢擔當、能擔當。

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黨員領導干部的精神狀態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事業心、責任感的外在表現。沒有干事創業的崇高追求,沒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沒有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干事創業的內動力,也是社會的導向和風向標。改革發展的任務越重、困難越多,黨員領導干部就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搶前爭先,做到大事面前敢擔當,關鍵時刻有作為,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形象、奮力爭先的姿態、奮勇向前的氣魄,善于變壓力為動力。

要有扎實的具體行動。面對各項工作計劃,如果只是紙上談兵,不付諸于實際行動,那么這樣的擔當又同沒有責任有何區別。因此,黨員領導干部抓工作要重在落實,要牢固樹立務實的工作作風,扎實推進工作開展,工作計劃一制定,就要付諸于行動,一作為就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只有扎扎實實抓落實,才能在檢驗檢疫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擔當起嚴把國門的職責,推動我國對外經濟貿易不斷創新發展。

普通黨員圍繞不愿擔當,不敢擔當發言材料

想要徹底根除“四風”頑疾,就應首先清楚導致干部不敢當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徹底解決領導干部不敢擔當難題。

缺失信仰,價值觀念錯亂,不善擔當。造成黨員領導干部不敢擔當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思想原因是其宗旨意識淡薄,政治信仰不堅定,面對各種誘惑攪擾時,價值觀念發生錯亂造成的。當前我國既處于全面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又處在社會矛盾沖突的凸顯期,社會各種思想價值觀念呈現龐雜多元趨勢,各項利益關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身處多種社會關系之中的黨員領導干部所具有的身份更是多重的,他們既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又是各自工作崗位上和事業上的負責人,還是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自然人,在面臨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發生沖突、產生矛盾時,特別是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面臨“損失”時,個別黨員領導干部往往會“不淡定”,不能正確處理當中利害關系,價值觀念極易發生偏差,經常以保全自己利益不受損失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導致其出現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善擔當等問題。

缺失黨性,群眾意識不高,不想擔當。當下,個別黨員領導干部身上存在著的思想上求“穩”、觀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等慵懶現象,及“不求有政績,但求無過失”的懶政心理,歸其主觀原因是其黨性淡薄、群眾意識不高,不想擔當的表現。在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看來,和自己的面子、位子、車子、票子、房子相比,黨的利益、群眾利益,都是浮云可有可無。如果為了黨的事業和群眾利益而帶來“丟面子、打板子、抓辮子、挪位子”,是得不償失的,是不能接受的。有了這樣的想法,發生不想擔當、不愿擔當現象就可以理解了。沒有真正將黨的利益、國家利益、群眾利益作為最高行動準繩的領導干部,都是在思想深處藏著極端“個人主義”不良思潮的。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這樣的黨員領導干部都是不稱職的領導干部,更不是稱職的共產黨員。當黨員領導干部將極端“個人主義”凌駕于黨、國家和群眾利益之上時候,他必然會或遲或早地走上與黨和人民對立之路的,其不想為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擔當奮進的自私行為也是必然發生的。

缺失能力,缺乏擔當意識,不會擔當。敢于擔當不是一句空談更不是憑空幻想的空中樓閣,它需要黨員領導干部具有真才實學、真知灼見能夠擔負起黨所賦予的神圣使命和人民所寄予的深切期盼。當下個別地區、個別黨員領導干部在一些任務重、阻力大、困難多的重點、難點項目開展過程中畏首畏尾、優柔寡斷,難有作為、難有建樹,一切唯領導、唯文件、唯指示行事、辦事,沒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究其原因是其對自己的領導能力不自信,對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不自信,缺乏干事創業能力的具體表現。這樣的領導干部不是不想擔當,而是缺乏勇于擔當的能力,不能擔當、不會擔當,尤其是在面對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各種矛盾激化,突發事件頻發的今天,他們更加缺乏破解難題的能力和勇氣,只寄望于老辦法、老手段來拖延矛盾的爆發以保全自己的位子、票子,甘心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混日子,擔負不起工作所賦予的各項職責、任務。

缺失監督,獎懲力度不夠,不愿擔當。從現行各項政治制度和政策層面來分析,并不是所有政策、制度都是有利于敢于擔當干部脫穎而出的。如在一些地方存在著的干部考察任用時,對票的理解不夠、對民意分析不到位,簡單以票取人用人,認為得票高的就一定好、不高的就一定差的認識偏差問題;個別領導干部對敢于擔當干部存在偏見,認為他們總“惹事”不聽組織的話,因而對他們不支持、不鼓勵,甚至是排斥的問題;對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求全責備,以成敗論英雄,不允許失敗,不允許糾正錯誤的問題;把選拔使用干部當做福利待遇,論資排輩,看年頭提拔,把不出錯當做晉升選拔的重要條件的問題;對于創新型、實干型干部缺少應有關心和培養選拔綠色通道等等問題,都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敢于擔當干部的干事熱情。還有在個別單位工作分工不合理,權力過分集中,一把手就是“天”,說的話就的聽,不聽就是沒能力,同時又缺少有效的監督,導致副職、一般干部缺乏應有“位置”,干事創業的舞臺不大,使他們想負責沒有事做,敢碰硬沒有權力,想創新缺少機會,從而一步步走向不愿擔當的境地。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