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左宗棠、劉大夏、黎淳、郭嵩燾、吳敏樹、周式、張震、任弼時、毛致用、馬克儉、蔣超良,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岳陽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左宗棠
左宗棠(公元1812年—公元1885年),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今湖南湘陰)。是清末湘軍首領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并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左宗棠作為湘軍首領,在洋務運動期間主導了一系列重大的軍事活動,如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和收復新疆等,對于維護中國的統一和主權完整發揮了重要作用。左宗棠被譽為中國近代化的先驅者之一。他推動了中國的工業技術發展,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工業技術人才和海軍將士。他還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發展者和踐行者。他著有《楚軍營制》《樸存閣農書》等作品,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學術遺產。對于維護中國的統一和主權完整他在處理棘手的民族矛盾時,曾寫下“陜茴之禍由于漢茴構怨已久,起釁之故實由漢民”的話,這使得對他的評價頗有爭議。
劉大夏
劉大夏(1437年-1516年),字時雍,號東山居士,湖廣華容(今湖南華容縣)人。明朝中期大臣、文學家。劉大夏于天順八年(1464年),中進士,歷兵部職方司主事、郎中、廣東右布政使、戶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職,累官至兵部尚書。劉大夏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重臣,先后輔佐英、憲、孝、武4位皇帝,成為明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專家和文學家,也是德高望重的四朝元老。《明史》《中國通史》等稱劉大夏是明朝九大名臣之一、“弘治三君子”之一。劉大夏的文學成就也很高,他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例如《往香山海上》和《游閩中玄妙寺晚歸偶成奉同行徐沈二公》等詩篇,展現了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正德十一年(1516年),劉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贈太保,謚號“忠宣”。
黎淳
黎淳(公元1423年-公元1492年),字太樸,號樸庵,湖南華容縣人,明朝天順元年(1457)狀元,官至南京工部尚書、南京禮部尚書。他是明代唯一的湘籍狀元,也是岳陽市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黎淳一生清廉如水,正如其門生李東陽這樣評價他的恩師:“先生清德重望,誠可謂一代偉人矣!”他做官30余年,且是太子之師,皇帝之側,卻從不自夸自傲。他以博學多才而聞名,尤其在經史方面有很高造詣。黎淳參與修撰了《大明一統志》,并著有《龍峰集》《明實錄》《黎文僖集》等傳世之作。他于弘治壬子年四月十八日去世,享年70歲。黎淳被謚號為文僖,并葬于華容縣黃湖山之原。他的生平事跡被倪岳撰寫成《黎文僖公傳》,徐溥撰寫了《黎文僖公神道碑》,李東陽撰寫了《黎文僖公行狀》。黎淳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事跡至今仍被人們傳頌不衰。
郭嵩燾
郭嵩燾(公元1818年—公元1891年),乳名齡兒,學名先杞,后改名嵩燾。字筠仙,號云仙、筠軒,別號玉池山農、玉池老人,今湖南湘陰人。他是晚清的官員,湘軍創建者之一,也是中國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宦海浮沉。此時,太平天國興起,郭嵩燾四處動員,勸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出山,創辦湘軍。在當時,郭嵩燾成為具有高度“爭議”的人物,他被視為一個“砍樹者”。盡管郭嵩燾有著深遠的政治眼光和獨特的外交策略,但他的人生也充滿了挫折和困難。他曾因反對慈禧太后而被貶謫到廣東,并在那里度過了余生。郭嵩燾一生著述頗多,主要有《養知書屋遺集》《史記札記》《禮記質疑》《中庸質疑》《使西紀程》《郭侍郎奏疏》《養知書屋文集》《郭嵩燾日記》等,對后世影響極大。
吳敏樹
吳敏樹(公元1805年—公元1873年),字本深,號南屏,因他在故里南屏山有書齋,學者稱他為南屏先生,巴陵銅柈湖(今岳陽縣友愛鄉)人。他自幼才智超群,見者驚嘆以為非常人。8歲入塾,拜鄉儒秦石畬為師,受讀《五經》、《四書》、《左傳》、《國語》、《戰國策》及《史記》、《漢書》等傳記史書。郭嵩燾稱贊“湖南兩百年文章之盛,首推曾吳”中的“吳”,即吳敏樹。他是中國柈湖文派的創始人,詩文經史造詣日益深厚,著述豐碩,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史文學財富。在吳敏樹的一生中,他始終“有志于古文”。然而,他的才華并未得到廣泛的認可。盡管曾國藩對桐城派文統傳人傳緒的描述及對姚鼐的贊譽評價引發了吳敏樹與曾國藩的爭論,但吳敏樹仍然堅持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吳敏樹是一位堅持自我、熱愛古文的學者,為中國文學歷史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式
周式,湖南湘陰人,生活在宋代,是千年學府岳麓書院的首任山長。他以品學兼優、誨人不倦而著名。在宋開寶五年(972年),潭州太守朱洞籌資建造了岳麓書院,特聘周式為岳麓書院首任山長。周式不僅作為教育家享有盛譽,他還是湖湘學派的奠基人、湖湘文化的傳承人,為培育湖湘杰出人才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一生身歷五朝,大半時間扈從隨侍,為近臣之屬,其所職掌不過詔令章奏、經史文章之事,故無顯赫政績可言。唯有咸豐間疏劾賽尚阿逗遛不戰及襄贊曾國藩治師湖北二事,諸史傳稱譽倍至。他的主要作品有《毛詩箋傳辨誤》、《論語集解辨惑》等。這些作品體現了他深厚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張震:作為上將之首,卓越的領導者張震出生在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1988年9月榮獲上將軍銜。他是經歷多次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者,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任弼時:湖南省汨羅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任弼時是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曾擔任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毛致用:湖南省岳陽人,政協副主席。毛致用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其政治生涯充滿傳奇色彩,為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馬克儉:結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岳陽市出生的馬克儉是九三學社成員,對結構工程領域有著卓越貢獻,目前在湖南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蔣超良:湖南省汨羅人,曾任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蔣超良現任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龍明彪:湖南華容人,海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龍明彪曾在中央臺辦、國臺辦任職,并擔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第八屆理事會副主席。
許羅德:湖南湘陰人,中央紀委常委,國家監察委員會委員。許羅德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察委員會主任。
吳道槐:湖南華容人,中央紀委委員,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監察組組長。吳道槐曾擔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教育部紀檢監察組組長、教育部黨組成員。
甘霖:湖南湘陰人,致公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甘霖曾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反壟斷局局長。
張鳴:湖南汨羅人,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張鳴曾任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目前兼任市社科聯主席。
何報翔:湖南岳陽人,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何報翔曾任湖南省副省長、民革湖南省委會主委。
李小新:湖南岳陽人,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李小新是第二十屆中央委員,致力于中央組織工作。
陳四清:湖南湘陰人,中國工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四清還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任德奇:湖南華容人,交通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執行董事。他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為交通銀行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黃良波:湖南華容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黃良波現任中央紀委委員,負責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供銷合作總社紀檢監察組。
戴應軍:湖南湘陰人,江蘇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戴應軍曾在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擔任院長、黨組書記。
劉平治:湖南汨羅人,海南省政府黨組成員。劉平治曾任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財政廳廳長。
鐘志華:湖南湘陰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車輛工程專家。鐘志華是中國研究車輛工程的杰出專家,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二、岳陽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 約在20萬年前,岳陽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臨湘市沅潭鎮長源村發掘出舊石器時代遺址,采集石器標本7件。
新石器時代 距今l萬年至5000年前,岳陽先民即已開始種植稻桑,飼養禽畜,紡織制陶。汨羅市黃家園、附山園,華容縣車轱山等130余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表明,原始農業、手工業已有發展,原始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已經萌芽。
夏商時期 距今約5000年左右,岳陽為云夢之野,三苗之地。傳說黃帝、堯、舜、禹均增在境內留有足跡,見諸《史記》《莊子》《淮南子》等。
西周時期 西周初,岳陽屬越人及其他土著部族的活動區域。至西周末時,周宣王封召公于江漢,岳陽是召公的分封地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 岳陽屬楚。楚國在開疆拓土中,將滅國遺民遷入岳陽,建有羅子國、麋(一作麇)子國等附庸國。
秦朝 岳陽屬長沙郡。
兩漢三國時期 漢時分屬長沙下雋縣,羅縣及南郡古華容縣,武陵郡孱陵縣。王莽代漢建新后,岳陽分隸于荊州、武陵郡。熹平年間(172-178),析羅縣東部建漢昌縣。建安十五年(210),吳析長沙郡北部置漢昌郡,郡治設于平江縣東南金鋪觀,為市境置郡之始。建安二十年(215),孫權于巴丘邸閣設大屯戍(今岳陽樓區)駐軍,并建為巴丘城(岳陽古城前身)。三國時期境域屬吳。
兩晉時期 岳陽屬荊州、湘州。西晉太康元年(280),析下雋縣西部置巴陵縣,析江安縣建南安縣(今華容)。元康元年(291),分長沙郡北部四縣建立建昌郡,郡治設巴陵縣城。自此,岳陽古城一直為郡、州、府及今地、市治所。東晉咸康元年(335)撤建昌郡并入長沙郡。
南北朝時期 岳陽屬湘州、荊州、巴州、羅州、南荊州。元嘉十六年(439),置巴陵郡,仍屬湘州,郡治設于巴陵縣城。南朝宋元徽二年(474),析益陽、湘西、羅縣部分置湘陰縣。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分羅縣東部及吳昌縣西部建岳陽縣,又分羅縣南部建湘濱縣;以岳陽、羅縣、湘濱、玉山、湘陰建岳陽郡,縣、郡治均設今汨羅市長樂鎮長蘭村。
隋朝 隋開皇九年(589),裁撤岳陽郡,巴陵郡改為巴州。十一年(591)改巴州為岳州,是為今岳陽稱岳州之始。大業元年(605),改岳州為羅州。大業三年(607),廢州為郡,改羅州為巴陵郡,領巴陵、華容、湘陰、羅、沅江等5縣。
唐朝 武德四年(621),改巴陵郡為巴州。六年(623),因與四川的巴州(今蒼溪縣)同名,改稱岳州。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十道,岳州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岳州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改岳州為巴陵郡。乾元元年 (758),改巴陵郡為岳州。
五代 后梁開平元年(907)五月,楊渥設岳州團練使。后唐清泰年間(934-936),南楚析巴陵縣東北部在陸城設王朝場。后周廣順元年(951),岳州歸屬南唐武安軍節度使。次年復為南楚舊將控制。
宋朝 岳州屬荊湖北路、荊湖東路、荊湖南路。至道二年(996),岳州領巴陵、臨湘、平江、華容、沅江等5縣。宣和元年 (1119)六月,以岳州為岳陽軍,置節度使。德祐元年(1275),阿里海牙攻占岳州。次年,元于潭州設湖南安撫司,岳州屬之。
元朝 元至元十四年(1277),岳州改為岳州路總管府,屬湖廣行省江南北道。
明朝 明洪武二年(1369) 岳州路改為岳州府,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四年(1371),于岳州府治東南置岳州衛指揮使,負責武昌至沔陽、長沙、常德的江防守備。
清朝 岳州屬湖南承宣布政使司之岳常澧道。雍正三年(1725年),以岳州衛歸并巴陵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岳州辟為通商口岸,原駐常德的岳常澧道,移駐岳州。
民國時期 1913年9月,改巴陵縣為岳陽縣。1914年,岳陽分屬武陵道、湘江道。1916年,屬湘江道。1922年,廢道存縣,各縣直屬湖南省。1930年8月,中共湘北特委設于岳陽縣柘港洞南石坡(今張谷英鎮竹坪村),領導岳陽、平江、臨湘、華容、湘陰等5縣革命根據地的活動。1931年5月,湘北特委撤向井岡山。1938年11月-1939年9月,境內各縣相繼遭日軍侵占,分別設立日偽維持會或日偽縣政府。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期間,中日軍隊在湘北地區先后4次拉鋸激戰,岳陽軍民付出巨大犧牲和財產損失予日軍以沉重打擊,史稱四次“湘北會戰”。1938年12月,湖南全省設立9個行政督察區,岳陽、臨湘、平江、湘陰屬第一督察區轄,華容屬第四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7月,境內各縣相繼和平解放,岳陽從此進入*建設時期。1949年7月-1952年10月,境內各縣屬長沙專區(華容縣屬常德專區,后屬益陽專區)。1952年10月-1964年7月,境內各縣(不含華容縣)屬湘潭專區。
1964年9月,根據*主席毛澤東指示精神,正式設立岳陽專署,轄原屬湘潭專區的岳陽、平江、臨湘、湘陰4縣和原屬益陽專區的華容縣,專署機關駐今岳陽樓區竹蔭街。1966年2月,分湘陰縣東半部的5個區建立汨羅縣。1967年3月,成立岳陽地區生產領導小組代行專署的領導職能。4月,岳陽地區生產領導小組改為岳陽地區抓革命促生產指揮部。1968年2月,成立岳陽地區革命委員會,取代地委和專署的領導職權,岳陽專區改稱岳陽地區。1979年,撤銷岳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岳陽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岳陽市(1960年1月設,1962年10月撤,1975年12月恢復)升為省轄市。1984年4月,設立岳陽市南區、北區、郊區。
1986年1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岳陽地區,其所轄平江、臨湘、湘陰、汨羅、華容5縣和屈原、錢糧湖、黃蓋湖3個農場劃歸岳陽市管轄,實行市管縣體制。1987年9月,撤銷汨羅縣,設立汨羅市;1992年9月,撤銷臨湘縣,設立臨湘市。1996年4月,撤銷岳陽市南區、郊區,設立岳陽樓區、君山區,北區更名為云溪區。2000年5月,撤銷君山農場,設立柳林洲鎮;撤銷黃蓋湖農場,設立黃蓋鎮;9月,撤銷錢糧湖農場,設立錢糧湖鎮、良心堡鎮、采桑湖鎮。前述5鎮,黃蓋鎮隸屬臨湘市管轄,其余4鎮屬君山區管轄。12月,撤銷屈原農場,設立屈原管理區,隸屬岳陽市。
岳陽市轄4縣3區:平江縣、岳陽縣、華容縣、湘陰縣、岳陽樓區、云溪區、君山區,代管2個縣級市:汨羅市、臨湘市,設有屈原管理區、岳陽經開區、城陵磯新港區、南湖新區,有鄉鎮(街道)130個、村1375個、社區461個。
三、岳陽簡介
岳陽,古稱“巴陵”、“岳州”,湖南省轄地級市,國務院首批沿江開放城市,長江中游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省內第二大經濟體,湖南省大城市。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因原郡治位于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得名,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東北部,懷抱洞庭,北依長江、南納三湘四水,江湖交匯。
岳陽交通便利,長江、京廣鐵路、浩吉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等國家交通大動脈在市區縱橫交錯。岳陽是湖南唯一的沿江國際貿易口岸城市,也是中國著名的港口城市。城陵磯港通江達海,設有城陵磯綜合保稅區。2018年12月26日,岳陽三荷機場正式通航,該市形成水陸空鐵四位一體綜合性大交通格局。
全市常住人口為5051922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476084人相比,減少424162人,減少7.75%。全市共有家庭戶1693071戶,集體戶57633戶,家庭戶人口為4666924人,集體戶人口為38499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減少0.61人。
岳陽人文深厚、風景秀麗,集名山、名水、名樓、名人、名文于一體,是中華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內外聞名的旅游勝地。
中文名稱 | 岳陽市 | ||
外文名稱 | Yueyang City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別 名 | 岳州、巴陵 | 著名景點 | 岳陽樓、君山島、張谷英村、屈子祠、汨羅江、石牛寨、天岳幕阜山 |
行政區類別 | 地級市 | ||
所屬地區 | 中國華中 | 機 場 | 岳陽三荷機場 |
下轄地區 | 3區,4縣,2縣級市 | 火車站 | 岳陽站、岳陽東站等 |
政府駐地 | 岳陽市岳陽樓區金鄂中路235號 | 車牌代碼 | 湘F |
電話區號 | 0730 | 港 口 | 城陵磯港、漕溪港 |
郵政區碼 | 414000 | 行政區劃代碼 | 430600 |
地理位置 | 湖南東北部 | 面 積 | 15019.2平方公里 |
【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 約在20萬年前,岳陽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臨湘市沅潭鎮長源村發掘出舊石器時代遺址,采集石器標本7件。
新石器時代 距今l萬年至5000年前,岳陽先民即已開始種植稻桑,飼養禽畜,紡織制陶。汨羅市黃家園、附山園,華容縣車轱山等130余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表明,原始農業、手工業已有發展,原始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已經萌芽。
夏商時期 距今約5000年左右,岳陽為云夢之野,三苗之地。傳說黃帝、堯、舜、禹均增在境內留有足跡,見諸《史記》《莊子》《淮南子》等。
西周時期 西周初,岳陽屬越人及其他土著部族的活動區域。至西周末時,周宣王封召公于江漢,岳陽是召公的分封地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 岳陽屬楚。楚國在開疆拓土中,將滅國遺民遷入岳陽,建有羅子國、麋(一作麇)子國等附庸國。
秦朝 岳陽屬長沙郡。
兩漢三國時期 漢時分屬長沙下雋縣,羅縣及南郡古華容縣,武陵郡孱陵縣。王莽代漢建新后,岳陽分隸于荊州、武陵郡。熹平年間(172-178),析羅縣東部建漢昌縣。建安十五年(210),吳析長沙郡北部置漢昌郡,郡治設于平江縣東南金鋪觀,為市境置郡之始。建安二十年(215),孫權于巴丘邸閣設大屯戍(今岳陽樓區)駐軍,并建為巴丘城(岳陽古城前身)。三國時期境域屬吳。
兩晉時期 岳陽屬荊州、湘州。西晉太康元年(280),析下雋縣西部置巴陵縣,析江安縣建南安縣(今華容)。元康元年(291),分長沙郡北部四縣建立建昌郡,郡治設巴陵縣城。自此,岳陽古城一直為郡、州、府及今地、市治所。東晉咸康元年(335)撤建昌郡并入長沙郡。
南北朝時期 岳陽屬湘州、荊州、巴州、羅州、南荊州。元嘉十六年(439),置巴陵郡,仍屬湘州,郡治設于巴陵縣城。南朝宋元徽二年(474),析益陽、湘西、羅縣部分置湘陰縣。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分羅縣東部及吳昌縣西部建岳陽縣,又分羅縣南部建湘濱縣;以岳陽、羅縣、湘濱、玉山、湘陰建岳陽郡,縣、郡治均設今汨羅市長樂鎮長蘭村。
隋朝 隋開皇九年(589),裁撤岳陽郡,巴陵郡改為巴州。十一年(591)改巴州為岳州,是為今岳陽稱岳州之始。大業元年(605),改岳州為羅州。大業三年(607),廢州為郡,改羅州為巴陵郡,領巴陵、華容、湘陰、羅、沅江等5縣。
唐朝 武德四年(621),改巴陵郡為巴州。六年(623),因與四川的巴州(今蒼溪縣)同名,改稱岳州。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十道,岳州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岳州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改岳州為巴陵郡。乾元元年 (758),改巴陵郡為岳州。
五代 后梁開平元年(907)五月,楊渥設岳州團練使。后唐清泰年間(934-936),南楚析巴陵縣東北部在陸城設王朝場。后周廣順元年(951),岳州歸屬南唐武安軍節度使。次年復為南楚舊將控制。
宋朝 岳州屬荊湖北路、荊湖東路、荊湖南路。至道二年(996),岳州領巴陵、臨湘、平江、華容、沅江等5縣。宣和元年 (1119)六月,以岳州為岳陽軍,置節度使。德祐元年(1275),阿里海牙攻占岳州。次年,元于潭州設湖南安撫司,岳州屬之。
元朝 元至元十四年(1277),岳州改為岳州路總管府,屬湖廣行省江南北道。
明朝 明洪武二年(1369) 岳州路改為岳州府,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四年(1371),于岳州府治東南置岳州衛指揮使,負責武昌至沔陽、長沙、常德的江防守備。
清朝 岳州屬湖南承宣布政使司之岳常澧道。雍正三年(1725年),以岳州衛歸并巴陵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岳州辟為通商口岸,原駐常德的岳常澧道,移駐岳州。
民國時期 1913年9月,改巴陵縣為岳陽縣。1914年,岳陽分屬武陵道、湘江道。1916年,屬湘江道。1922年,廢道存縣,各縣直屬湖南省。1930年8月,中共湘北特委設于岳陽縣柘港洞南石坡(今張谷英鎮竹坪村),領導岳陽、平江、臨湘、華容、湘陰等5縣革命根據地的活動。1931年5月,湘北特委撤向井岡山。1938年11月-1939年9月,境內各縣相繼遭日軍侵占,分別設立日偽維持會或日偽縣政府。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期間,中日軍隊在湘北地區先后4次拉鋸激戰,岳陽軍民付出巨大犧牲和財產損失予日軍以沉重打擊,史稱四次“湘北會戰”。1938年12月,湖南全省設立9個行政督察區,岳陽、臨湘、平江、湘陰屬第一督察區轄,華容屬第四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7月,境內各縣相繼和平解放,岳陽從此進入*建設時期。1949年7月-1952年10月,境內各縣屬長沙專區(華容縣屬常德專區,后屬益陽專區)。1952年10月-1964年7月,境內各縣(不含華容縣)屬湘潭專區。
1964年9月,根據*主席毛澤東指示精神,正式設立岳陽專署,轄原屬湘潭專區的岳陽、平江、臨湘、湘陰4縣和原屬益陽專區的華容縣,專署機關駐今岳陽樓區竹蔭街。1966年2月,分湘陰縣東半部的5個區建立汨羅縣。1967年3月,成立岳陽地區生產領導小組代行專署的領導職能。4月,岳陽地區生產領導小組改為岳陽地區抓革命促生產指揮部。1968年2月,成立岳陽地區革命委員會,取代地委和專署的領導職權,岳陽專區改稱岳陽地區。1979年,撤銷岳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岳陽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岳陽市(1960年1月設,1962年10月撤,1975年12月恢復)升為省轄市。1984年4月,設立岳陽市南區、北區、郊區。
1986年1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岳陽地區,其所轄平江、臨湘、湘陰、汨羅、華容5縣和屈原、錢糧湖、黃蓋湖3個農場劃歸岳陽市管轄,實行市管縣體制。1987年9月,撤銷汨羅縣,設立汨羅市;1992年9月,撤銷臨湘縣,設立臨湘市。1996年4月,撤銷岳陽市南區、郊區,設立岳陽樓區、君山區,北區更名為云溪區。2000年5月,撤銷君山農場,設立柳林洲鎮;撤銷黃蓋湖農場,設立黃蓋鎮;9月,撤銷錢糧湖農場,設立錢糧湖鎮、良心堡鎮、采桑湖鎮。前述5鎮,黃蓋鎮隸屬臨湘市管轄,其余4鎮屬君山區管轄。12月,撤銷屈原農場,設立屈原管理區,隸屬岳陽市。
岳陽市轄4縣3區:平江縣、岳陽縣、華容縣、湘陰縣、岳陽樓區、云溪區、君山區,代管2個縣級市:汨羅市、臨湘市,設有屈原管理區、岳陽經開區、城陵磯新港區、南湖新區,有鄉鎮(街道)130個、村1375個、社區461個。
【市名由來】關于“岳陽”這一地名的來源,有幕阜山之南說 、巴丘山之南說、顏延之詩句說3種,以幕阜山之南說影響最大。王象之《輿地紀勝》:“幕阜亦謂天岳,州據其陽,故謂之岳陽。”后來人們提出疑問:明明幕阜山在南,岳陽城在北,按照地理方位,只能說是“岳陰”,不能叫“岳陽”。對此,明隆慶《岳州府志》如此解釋: “岳陽本湘陰古郡,隋改縣,屬岳州,故岳陽名之在此也。”清邑人吳敏樹在《柈湖文錄》說“岳陽之為郡,自隋也,其為縣自梁。蓋至于湘陰、玉山之間,在天岳山之南,今平江縣之西境;而屬之巴陵郡,隋廢縣名郡,而居天岳之北。名實不相應,世莫能辨云。”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分羅縣東部及吳昌縣西部建岳陽縣,又分羅縣南部建湘濱縣;以岳陽、羅縣、湘濱、玉山、湘陰建岳陽郡,縣、郡治均設今汨羅市長樂鎮長蘭村。郡、縣轄地均在天岳山之南。其時岳陽縣、岳陽郡與北部毗鄰的巴陵郡、巴陵縣并立,同時隸屬于新立的羅州。隋開皇九年(589) 撤銷岳陽郡,又廢巴陵郡為巴州。開皇十一年(591),改岳陽縣為湘陰縣,改巴州為岳州。次年,以原岳陽郡地玉州并入岳州,以“岳”字名郡正式由南移北。
【行政區劃】岳陽市下轄岳陽樓區、云溪區、君山區3個區,岳陽縣、華容縣、湘陰縣、平江縣4個縣,代管汨羅市、臨湘市2個縣級市,設有國家級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南湖新區和屈原管理區4個功能區。市政府駐岳陽樓區岳陽大道。
【地理環境】岳陽市位于湖南東北部,素稱“湘北門戶”。地處北緯28°25′31.65″~29°51′6.23″,東經112°18′33.13″~114°09′11.64″之間。東鄰江西省銅鼓、修水縣和湖北省通城縣;南抵湖南省瀏陽市、長沙市、望城區;西接湖南省沅江市、南縣、安鄉縣;北接湖北省赤壁、洪湖、監利、石首縣(市)。市 東西橫跨178.185公里,南北縱長158.08公里。 行政面積14858平方公里。(依據岳陽市民政局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0年最新數據)
地形地貌
岳陽市境內地貌類型多樣,丘崗與盆地相穿插,平原與湖泊犬牙交錯。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向洞庭湖盆地傾斜。全境地貌可劃分為三個分形區,即東部山丘區、中部丘崗區、西部平原區。
氣候
岳陽市處在東亞季風氣候區中,氣候帶上具有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性質,屬濕潤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征: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季節性強;熱量豐富,嚴寒期短、無霜期長,春溫多變,盛夏酷熱;雨水充沛,雨季明顯,降水集中;“湖陸風”盛行,“洞庭秋月”明;湖區氣候均一,山地氣候懸殊。年平均降水量為1304.4~1582.5毫米,呈春夏多、秋冬少,東部多、西部少的格局,春夏雨量占全年的69%~71%,降雨年際分布不均,最多達2352.7毫米,降雨少的年份只有750.0毫米。年平均氣溫在16.8~17.5℃之間,極端最高氣溫為39.3~41.5℃,極端最低氣溫為-18.1~-11.8℃。年日照時數為1562.6~1690.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35~38%,呈中、西部比東部多的格局,為湖南省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年無霜期為260~296天。市境主導風向為北風和東北偏北風,年平均風速為1.3~2.7米/秒。生長季中光熱水充足,農業氣候條件較好。
【水文】境內水系復雜,江河縱橫,湖泊密布,共有大小湖泊165處,280多條大小河流流入長江和洞庭湖。其中長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273條,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條。境內有兩大河流:①汨羅江253公里,流域面積554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7億立米;②新墻河108公里,流域面積237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6億立米。
長江:流經湖南163 公里均在岳陽境內,上段自華容五馬口至君山穆湖鋪99.5 公里,其中華容段37公里、岳陽監獄段2.8公里、君山段59.7公里;下段自城陵磯至臨湘鐵山嘴63.5公里,其中樓區云溪段28公里、臨湘段35.5公里。
湘江:流經我市 117.7 公里,上起湘陰嶺北喬口,下至城陵磯,流經湘陰、屈原、汨羅、岳陽縣和岳陽樓區。
洞庭湖:地處長江中游,是我國吞吐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長江中游最重要的集水湖盆與調洪湖泊。城陵磯站水位 33.5 米時,洞庭湖面積 2625 平方公里,總容積 167 億立米。根據自然形態,洞庭湖分成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由目平湖、七里湖組成),對應面積分別為 1313 平方公里、905 平方公里、407 平方公里。東洞庭湖是洞庭湖湖泊群落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季節性湖泊,冬夏水位落差達 13 米,現有水面 1313 平方公里,占洞庭湖總水面的 50%;現有容量 118.98 億立米,占洞庭湖總容量的 71%。我市境內洞庭湖面積 1312 平方公里,其中東洞庭湖 920 平方公里、南洞庭湖 392 平方公里。在洞庭湖周邊,沿東、南、西、北4個方向,分別有新墻河、汨羅江、湘江、資江、沅江、灃水、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等九條大中江河入湖,形成以洞庭湖為中心的輻射狀水系,亦被稱“九龍鬧洞庭”。其中前六條統稱為“南水”,后三條統稱為“北水”,南、北兩水在洞庭湖“九九歸一”于城陵磯匯入長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岳陽市的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是,耕地531.33萬畝,占土地面積的23.84%,其中水田391.38萬畝,旱地139.95萬畝;林地875.34萬畝,占39.28%;園地90.87萬畝,占4.08%;草地14.95萬畝,占0.67%;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60.38萬畝,占7.20%;交通運輸用地43.59萬畝,占1.95%;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72.37萬畝,占21.19%;其他土地39.83萬畝,占1.79%。
礦產資源 岳陽市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礦產種類49種,探明儲量的礦種35種,列入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有27種。其中,金礦在全省占有較大比重,資源潛力在1000噸以上,金礦(含砂金)保有資源儲量98938千克;鉛礦保有資源儲量52.38萬噸;鋅礦保有資源儲量80.44萬噸;銅礦保有資源儲量9.27萬噸;鈮鉭礦保有資源儲量814.03噸;鉿礦保有資源儲量2.8萬噸;高嶺土礦保有資源儲量3390萬噸。礦產資源按其種類可劃分為四類:一是金屬礦產,有黃金、鉛、釩、鐵、錳、銅、鎢、錫、銻等。二是非金屬礦產,有白云石、螢石、鉀長石、重晶石、耐火粘土、高嶺土、石英、白云母、磷、草炭、大理石、石膏、花崗巖、石灰石、煙煤等。三是稀有及輕稀土金屬礦產,有鈮、鉭、鈹、鋰、銣、銫、獨居石等。四是地下礦泉水與地熱水,境內礦泉水達到飲料標準的有近30處,地熱水2處,分布在岳陽縣、汨羅市、華容縣、平江縣等地。
水資源 境內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冷暖氣流交匯頻繁,雨季明顯,降水集中,水資源豐沛,降水年徑流總量95.2億立米,多年平均過境水量6381.8億立米,地下水可采量131.6億立米,全市可利用水資源總量6608.6億立米。
過境水:長江干流、洞庭湖水系過境水量以城陵磯下游的螺山為控制點,多年平均過境水量2881.14億立方米,其中洞庭湖占99.6%。過境水量為本境水量的27倍,人均約5.0萬立方米。
地表水: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1439.1毫米,年徑流總量103.9億立方米。
地下水:俗稱“陰河”。據勘測,地下補給水量年平均為20.05億立方米,為地表水資源數量的21%。岳陽市多年平均徑流量加地下水年平均水量,水資源年平均儲量為115.27億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平原及山丘崗地的溪流河畔。
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洞庭湖天然水質良好,雖然有工業“三廢”、礦山開采、農藥排放等污染,由于稀釋力較強,其污染程度比入湖之前的湘、資、沅、澧四水有所減輕。長江岳陽河段,由于污染源多,排放量大,經多次檢驗,江水屬輕污染水體。汨羅江水質基本良好,上游屬于國家二級水質標準,中、下游屬于三級水質標準。新墻河由于桃林鉛鋅礦常年沖洗礦渣,水體的含鋅量為0.02毫克/升。內湖的溝渠港漢、水庫、塘壩,大部分水質良好。
根據河流落差及多年平均流量,境內多年平均理論水能蘊藏量為41.5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年均水能資源為14.24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34.2%。
【植物資源】岳陽市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區,同時具備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度的特征,境內地質類型多樣,地形起伏較大,立體氣候明顯,為各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植物種類繁多;特別是平江縣幕阜山及連云山區尚存天然針闊葉林植被群落,君山島現存的繁雜的剛竹屬植被群落,成為全省重要的天然物種基因庫之一。
岳陽市現有野生及栽培植物種類2000余種,樹木種類共有95科、281屬、800余種,其中以殼斗科、杉科、松科、樟科、木蘭科分布最廣。珍稀樹種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4種,分別為:銀杏、南方紅豆杉、水杉、伯樂樹;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1種,分別為:閩楠、樟樹、厚樸、杜仲、香果樹、鵝掌楸、金錢松、喜樹、凹葉厚樸、香榧、福建柏。
動物資源
岳陽市是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野生動物資源比較豐富,有以洞庭湖濕地生態類型(水禽類為主)和以幕阜山、藥菇山森林生態類型(獸類為主)。
境內脊椎動物23目84科近600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云豹、麋鹿、黃腹角雉、金雕、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鸛、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11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江豚、穿山甲、灰鶴、白枕鶴、虎紋蛙、各猛禽類等36種。鳥類資源極其豐富,僅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內觀測記錄的鳥類有352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