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是新高考模式,即通常所說的“3+3”模式,在“3+3”的模式下,選科組合有20種,以下小編為同學們總結了每種選科組合的特點,與大學專業的對應關系,各位同學根據自己的科目特長,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科目。
一、2025年北京新高考選科組合專業覆蓋率比例
二、2025年北京高考模式
2025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包括統一高考和學考等級考。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考等級考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由考生自主選擇3門參加考試。
(一)統一高考時間安排
日期 | 時間、科目 | |||
6月7日 | 9:00-11:30 語文 | 15:00-17:00 數學 | ||
6月8日 | 15:00-16:30 英語(筆試) | |||
15:00-17:00 其他外語(含聽力考試) |
外語考試分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六個語種,由考生任選一種。
統考英語聽說考試與筆試分離,實行計算機考試,一年兩次考試,第一次考試于2023年12月16日進行,第二次考試于2024年3月16日進行。其他外語(非英語)考試使用全國卷,聽力考試一年兩考,第一次考試于2024年1月8日進行,第二次考試于2024年6月8日進行。
(二)學考等級考時間安排
日期 | 時間、科目 | |||
6月9日 | 8:00-9:30 物理 | 15:30-17:00 化學 | ||
11:00-12:30 思想政治 | ||||
6月10日 | 8:00-9:30 歷史 | 15:30-17:00 地理 | ||
11:00-12:30 生物 |
成績
語文、數學、外語滿分均為150分。
英語聽說考試滿分50分,其他外語(非英語)聽力考試滿分30分,取兩次聽說(聽力)考試的最高成績與其他部分試題成績一同組成外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學考等級考科目成績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普通高中等級性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方式的通知》(京教計〔2018〕21號)要求進行折算,每科目滿分100分。
錄取控制分數線劃定
本科批次按照語文、數學、外語以及學考等級考共六門科目總分劃定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專科批次按照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科目總分劃定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三、選科必須注意的事項
01
跟風式胡亂選擇
這種情況是最多的,為什么很多學生扎堆選擇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選物理確實重要,因為這樣大學專業幾乎沒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績很不好呢?也還得選嗎?實際情況就是有些物理成績不好的學生也跟風選了,好像不學物理讓人感覺不夠聰明,屬于智商低行列似的。強求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
02
靠感覺感性選擇
也有不少學生完全跟著感覺走,自己感覺哪門學科學的還可以,成績還不錯就選了,其實人家這一門成績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強。也有的同學自己比較自己的各科情況,認為其中某幾科成績相對其它科較好,于是就選了,而不是和別人比較。
03
靠興趣愛好選擇
有的學生是因為喜歡某個學科,或者喜歡某個老師,最終選了這門學科,上課喜歡聽這個老師的課,但是就是考不了高分。喜歡老師和你最終能考多少分是兩碼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師不能最后幫你考大學。一是借助專業測評工作,做綜合評判。建議學生和家長應該多了解一些有關興趣傾向的知識,可以借助一些專業測評工具來做綜合評判。二是從后期報志愿選專業方面長遠考慮。
04
哪科分高選哪科
一些學生在選科時,會根據自己初中時學習各學科的印象來判斷是否適合某個學科的學習,這樣選擇容易忽視初高中學科知識的區別。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選哪科,有些學科的難點會出現在選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難度會越來越大。
05
選文理矛盾學科,因暫時成績回避難點
在3+1+2的12種組合中,有極少數學生選擇史化生這樣的組合。對于這種“文理兼顧”的組合,要慎重選擇,“不推薦這樣思維方式相互矛盾的學科組合,“3+1+2”的選擇方式,實際上也是區分文理的”,這樣選很可能沒有專業可以報。
06
片面追求專業覆蓋率
有的家長和學生對于以后的職業方向和未來沒有規劃,又擔心高考報志愿受限,因此盲目選擇覆蓋率很高的組合。專業覆蓋率只是選科時的參照因素之一,片面追求不可取。
雖然“物理、化學、政治”組合可選專業覆蓋率最廣,但是學習難度也很大,得分偏難,對考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要求較大。
1)高中入學就著手生涯規劃是十分必要的。越來越多的專業明確了選科要求,選科前先選專業這可能成為未來的必經之路,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學生可以多多參與社會實踐。接觸不同的職業,通過多種途徑對職業情況進行了解,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幫助孩子確立目標,科學選科。
07
過分鉆“賦分”空子
現階段,部分家長及考生在選科時存在“鉆空子”心理,希望僥幸能選到賦分有利的科目。賦分情況會根據每年的選考情況有所變化,一般很難預測。從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選考數據來看,學霸選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績略差一點的考生可能會選擇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這樣就導致了在等級賦分制下,大家的總分越來越集中,中上游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無論如何選擇都無法避開和尖子生之前的競爭,反而賦分情況下,1+2學科的分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是有縮小的。因此“繞路而行”“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提升自身實力才是王道。尤其在大多數省市高考滿分750分,語數外三科450分,占到了總分的一半之多,關注外界數據之余還是應該在自身分數提升上多下功夫!
考慮學科思維的搭配問題。科學來說,物理化學理科思維明顯;歷史政治學科思維相似度更高。比如一個學生政治、地理成績很好,但卻不喜歡歷史,如果他因此就選了物政地組合,其實并不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