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安徽高考文綜試卷試題及答案解析(WORD文字版)

思而思學網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安徽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出境游作為一種大眾消費,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價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響。不考慮其他因素。圖1中能正確反映P與Q、M與Q關系的圖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196億美元,居世界首位。對外直接投資1029億美元,與利用外資并駕齊驅。這表明
①保持了進出口貿易平衡,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②可以主導國際金融市場,可以充分發揮經濟的比較優勢
③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在經濟發展中能夠更好利用國際市場優化資源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國去年商品價格總額為20萬億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4萬億元。假如貨幣流通速度不變,今年商品價格總額30萬億元,不考慮其他因素,理論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為
A.5萬億元 B. 6萬億元 C.7.5萬億元 D.10萬億元
4.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體系,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必須問法于民、立法為民,既要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動中的作用,又要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這意味著
①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廣泛民主 ②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參加行使國家權力 ④公民要積極依法行使立法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問題,要求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在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把農村精神文明提升至新得高度。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①具有與時俱進的執政能力 ②履行組織文化建設的職能
③始終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 ④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農村工作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簽證是指一國主管機關在本國或外國公民所持的護照活其他旅行證件上簽注、蓋印,表示準其出入本國國境。近年來,我國在簽證便利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級就同24個國家簽署了互免或簡化簽證手續的協議。這一進展說明
①表明國家力量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②離不開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
③是由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
④說明國家合作事宜國家間共同利益為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華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血脈,已經成為凝聚人心的紐帶。下列古語涵義與以愛國主義的中華民族精神疾病內涵對應恰當的是

A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

自強不息

B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愛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

勤勞勇敢

D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

團結統一

D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 團結統一
“鄉愁抹不去,鄉愁又回不去。”完成8-9題。
8.回首三十多年來的神州大地,許多人遠離故鄉,漂泊打拼于異地他鄉,鄉愁何寄?鄉愁是不可泯滅的記憶,是揮之不去的鄉音繚繞,是故鄉的風土人情在靈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見
①鄉愁的影響深遠持久 ②鄉愁增進了文化歸屬感
③鄉愁是鄉土文化的標志 ④鄉愁是民族文化的靈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人們在感懷鄉愁的同時,把夢想留在他鄉,把匆匆的背影留給故鄉。這說明
A.夢想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 B.價值觀念決定人的行為選擇
C.奉獻他鄉才能實現社會價值 D.價值選擇以價值判斷為基礎
10.圖2漫畫揭示的哲理是

A.人的認識受主客體因素制約 B.人的主觀認識影響客觀環境
C.經實踐檢驗的認識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決定認識的深度
11.為了讓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我們要根據污染物“隨波逐流”的特點,改變以往“各家自掃門前雪”的防治模式,從檢測、預警、治理、補償等方面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實現“無縫銜接”。從哲學上看,這體現了
①改變規律能避免前進中的困難曲折 ②解決矛盾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③抓住關鍵能夠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 ④統籌全局可以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據《史記》載:一日,魏太子下車,向一位新貴??宮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禮。太子問:“究竟富貴者還是貧賤者應當驕傲?”田子方答:“貧賤者!辈⒔忉,他隨時都能在別國宮廷上被派上用場。這反映了
A.士人為諸侯國所重用 B.士人輕視功名利祿
C.諸侯國內部等級森嚴 D.忠君思想已經形成
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諶,以知人出名,田歆對他說:“如今應推舉六名孝廉,多有貴戚書信相命,又不好違背,我想自己選一名名士以報效國家,你助我求之!边@體現了
A.地方無選舉權 B.選拔官吏以品評為主
C.察舉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選官方式
14.北宋仁宗年間,販賣婺州羅帛的沈贊沿路偷稅,在富陽境內被縣民蔣澤等人捉到。經杭州官府裁決,沒收其貨物182匹,蔣澤等人因此獲得賞錢。這說明(
A.官府重視商稅收入 B.杭州絲織業比婺州發達
C.江南商業環境惡劣 D.農本商末觀念根深蒂固
15.傳教士郎懷仁等上書拿破侖三世:“現在我們能夠自由地深入久閉的中國內地,在那里可以講道、設堂、建設慈善機構。取得這個自由應當歸功于陛下的大力保護,歸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視條約執行的公使!睋伺袛,該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際,《中央關于紀念今年雙十節的決定》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和全國一切真誠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實的繼承者。……我們共產黨人誓與全國一切革命真誠志士一道,誓與全國人民一道,繼續奮斗,不達目的,決不休止。”*發表該決定,旨在(
A、維護國共合作,堅持抗戰到底 B、推動國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爭取民權自由 D、實現人民民主專政
17、有學者評價:“它凝結了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經過反復討論、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擁護。”據此判斷,“它”是指(
A、《雙十協定》 B、《論聯合政府》 C、《共同綱領》 D、《論十大關系》
18.聯合國大會關于“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議案表決通過后,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布什感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雖然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剛剛投票的結果實際上確實代表著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的看法!庇纱丝梢
A.西方的“冷戰”政策徹底破產 B.中美兩國關系已經實現了正;
C.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反對美國 D.國際社會需要中國發揮應有作用
19.亞里士多德認為:“當一人或若干人所組成的一個團體,勢力增長的過大,以至于凌駕整個公民團體,……這樣的持續地位常常造成君主專制政治或門閥寡頭政治。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爾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許這種特殊人物產生以后方才加以補救總不能算是一個良好的政策!边@表明
人總不能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這表明
A.公民團體渴望社會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權政治應當未雨綢繆
C.雅典民主容易導致政治動亂 D.特權階層是城邦制必然產物

20.歷史示意圖通常以簡單的線條和符號等反映人類某一時期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狀況。圖3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啟蒙運動
D.工業革命
21.“在對自由權、參與權、反抗權的一片歡呼聲中,得到《人權宣言》認可的人民大眾似乎忘卻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強調的依法行事的原則;而失卻這一‘羈絆’,自由也就將如脫韁的野馬而狂奔不止。”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宣言制定者脫離民眾
B.《人權宣言》引發社會大革命
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
D.絕對自由違背了《人權宣言》
22.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學家正相反,專務求‘不共相’。倘若把許多史跡相異的屬性剔去,專抽出那相同的屬性,結果便將史的精魂剝奪凈盡了!毕铝杏^點與此相近的是
A.史學即史料學
B.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C.治史所以明變
D.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圖4為25°N-32°N之間某區域遙感影像。完成23?24題。

圖4

23、圖示地區主要的陸地自然帶是(
A.荒漠帶領 B.熱帶草原帶
C.熱帶雨林帶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24、圖示地區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貿易通道。該通道便捷地連接了(
A.北美東岸與西歐 B.東亞與南亞
C.北美東岸與西岸 D.西歐與南亞
23.A
24.D

【解析】

試題分析:

23、從遙感影像中拍攝的海陸輪廓及地中海、河流等信息可以判斷該區域為西亞和北非地區,該區域常年在
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或受來自陸地的信風的影響,多晴朗干燥天氣,所以形成的氣候類型為熱帶沙漠氣候,對應之下的陸地自然帶為熱帶荒漠帶,故A正確。

24.阿拉伯半島和非洲之間狹長水域為紅海,紅海是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貿易通道。其西北面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印度洋)相連,是歐洲。亞洲(南亞)見交通航道,是一條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具有戰略價值,故D正確。

【考點】:考查區域定位及區域地理特征。

【名師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空間定位,根據該區域的緯度范圍2 5°N-32°N和輪廓,判斷該區域為埃

及,從而確定圖示地區主要的陸地自然帶是熱點荒漠帶;第2問,該地區作為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貿易通道,便捷地連接兩個區域的判斷,也是根據空間定位后,就能準確判斷連接了西歐與南亞,其它三個選項都不符合條件。總體上,此難度不大,但對空間定位要求較高,這樣也就要求學生平時復習過程中,對世界區域的空間定位加強訓練。[來源:學圖5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積變化情況。完成25---26題。

圖5

25、據圖推測,2003?2013年該市
A.退耕還林,林地面積持續增加 B.圍湖造田,水域面積不斷減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積持續增加 D.城市擴張,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26、該市建設用地的變化可能導致
A、地表徑流下滲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離縮短
C、城市“熱島”效應增強 D、生物多樣性增加
25.D
26.C

【解析】

試題分析:

25.該題需要認真分析圖中各要素的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積是先增后減,而不是持續增加,故A錯;水域面積也是先增后減,但是變化不大,而不是不斷減少,故B錯;未利用地面積也是先增后減,而不是持續增加,C錯;圖中建設用地持續增加,耕地,面積持續下降,說明城市化的過程中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積不斷減少,故D正確。

26.首先從上題分析或者從圖中看出建設用地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即面積持續增加,帶來的影響應從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影響角度分析。建設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滲量減少,A錯誤;城市化過程使城市面積擴大,以及現代交通工具讓住在較遠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離會變長,B錯;建設用地增加,地表硬化,不透水地表面積所占比例增加,會增強城市熱島效應,C正確;建設用地增加,會破壞地表,影響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多樣性受損,D錯。

【考點】:考查城市化問題及帶來的影響,意在考查學生讀圖、析圖能力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 名師點睛】該題以某市多年土地利用面積變化情況為材料,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重點考查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特點和之間的轉化關系,以及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第1問,要求學生根據圖中信息,能夠準確的表述各種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的特點,注意“持續”、“不斷”字眼的理解;第2問,要求學生結合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來回答,該市建設用地不斷增加,說明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從而對各個選項進行分析,這樣答案就變得簡單了。

圖6為世界某區域略圖,完成27?28題。

圖6

27、圖示區域西部沿海地區降水豐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氣旋頻繁過境 B、受沿岸寒流影響
C、東北季風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風帶來豐沛水汽
28、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是:
A、風力堆積 B、風力侵蝕 C、流水堆積 D、流水侵蝕
29、下列選項中,符合乙地農業地域類型特點的是
A、機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經營方式粗放 D、糧食單位面積總產量低
27.D
28.C
29.B

【解析】

試題分析:

27、從圖中的經緯度或看海陸輪廓、特殊地理事物(安達曼海、泰國灣等)可以判斷該區域為東南亞地區,該區域西部瀕臨印度洋,沿海地區降水豐富的原因是夏季受來自印度洋上西南季風的影響,帶來豐沛水汽,故D正確。

28、甲為湄公河入?谛纬傻匿毓尤侵蓿瑸楹恿飨掠,流速減低,從上中游攜帶而來的泥沙隨著流速降低沉積下來形成,故C正確。

29、該區域水熱豐沛,是世界的主要水稻種植區,乙地農業地域類型為水稻種植業或季風水田農業,該題考查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農田地塊小、機械化水平低、;季風不穩定,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進行所謂的精工細作;勞動力進行所謂的精耕細作,為勞動密集型農業;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靠傳統經驗種植,科技水平低等。故B正確。

【考點】:考查區域定位及區域地理特征、地貌成因、亞洲水稻種植業特點等。
【名師點睛】該題以世界某部分區域圖為材料,考查學生的空間定位、知識遷移和綜合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確定是東南亞地區,可以根據經緯網或者泰國灣來判斷出東南亞,然后在判斷該區域的氣候類型,從而區域西部沿海地區降水豐富的原因;甲地地貌是屬于堆積地貌,結合所學知識,在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類型的區別,位于河流入?诔龅娜侵薜孛矊儆诙逊e地貌;第(3)問,難度不大,只要判斷出乙地農業地域類型是水稻種植業,結合教科書結論就很快得出答案。所以,總體上,該題組難度不大,敘述對屬于基本知識、基本原理掌握就行。
企業總部是企業決策和控制中心。表1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國上市企業總部在四大區域間的遷移情況。完成30?31題。

表1

地區

遷入數

遷出數

其中遷入來自

東部

中部

西部

東北

東部

23

5

5

10

8

中部

3

5

2

-

0

1

西部

3

11

3

0

-

0

東北

1

9

0

0

1

-

30.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國上市企業總部在四大區域間的遷移表現為(
A、東部地區上市企業總部主要向東北地區遷移
B、東部地區是上市企業總部遷移的主要目的地
C、中部地區上市企業總部的凈遷出量最大
D、西部地區上市企業總部主要遷往中部
31.下列因素中,影響我國企業總部布局的主要是(
①原料 ②交通 ③勞動力 ④信息 ⑤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30.B
31.C

【解析】

試題分析:

30.認真分析表格可以看出,東部地區上市企業總部遷出數較少,且主要向中、西部地區遷移,而不是向東北地區遷移,故A錯;從遷入數可以看出東部地區遷入數量最多,說明東部地區是上市企業總部遷移的主要目的地,B正確;凈遷出量等于遷出數減去遷入數,中部5-3=2,西部為11-3=8,東北為9-1=8,所以中部地區上市企業總部的凈遷出量最小,C錯;西部地區上市企業總部主要遷往東部,D錯。

31.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東部為凈遷入最多的地區,而中、西部以及東北部地區是主要的凈遷出區,影響布局的因素應樹妖從東部發展的優勢考慮。東部經濟發達,人才眾多,交通便捷,信息獲取快以及國家優惠政策等,故C正確。

【考點】:考查產業轉移,意在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名師點睛】該題以我國上市企業總部在四大區域間的遷移的表格數據為材料,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以及知識遷移能力,對表格數據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第1問,屬于基礎題,或者說送分題,把表格中數據看明白,注意四大區域間的遷入和遷出的關系,就能輕松得出答案,要求學生復習,對于表格數據類試題,學會多從各個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去思考,找出其中之間的聯系。第2問,企業總部布局的區位條件,結合題干“企業總部是企業決策和控制中心”的提示,可以推出需要從交通、信息和政策等方面考慮。

圖7表示一年中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隨緯度的變化為MJ/m2,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完成32-33題。

圖7

32.圖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3.a、b兩點太陽輻射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為(
A、太陽高度 B、白晝長短 C、海陸位置 D、天氣狀況

32.B
33.A
【解析】
試題分析:
32.從圖中可以看出為北半球,題干中提到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可知沒有太陽輻射的區域為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并且根據沒有太陽輻射區域的緯度變化規律和范圍變化規律可知該圖原點處和最右側的日期應為冬至日,依次類推,a處對應的日期為春分日,M處對應的日期為夏至日b處對應的日期為秋分日,故B正確。
33.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有①緯度位置:緯度低則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的路程短,被大氣削弱得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反之,則弱. ②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由于云層少且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陰雨的天氣,由于云層厚且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弱. ③海思而學低:海思而學,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反之,則弱④日照長短:日照時間長,獲得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短,獲得太陽輻射弱.夏半年,高緯地區白晝時間長,彌補太陽高度角低損失的能量.故C先排除;據上題分析,ab處都為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晝夜等長不存在日照時間長短問題B排除,天氣狀況該圖無法判斷D排除;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ab所處緯度不同而導致太陽高度不同a緯度較b低,所以太陽直射赤道時離直射緯度近,太陽高度大,被大氣削弱的少,太陽輻射強故A正確。
【考點】:考查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意在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名師點睛】該題以一年中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隨緯度變化為材料,考查學生讀圖、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對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綜合分析能力,難度較大。第1問,關鍵要找到突破口,根據“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說明在該時期內,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該時期包括冬至日,因而可推測出圖中M日最接近是夏至日;第2問,可以使用排除法,結合選項來分析,a點太陽輻射大于b點,圖中只有兩點緯度差異,其他海陸位置、天氣狀況都不能確定,所以可以很快推出A答案正確。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68分)
考生注意事項:
請用0.5毫米?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34.(22分)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圖8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與城市發展示意圖。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福建省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1982年的117.81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億元,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

圖8

(1)簡述福建省交通運輸網的變化特點。(10分)
(2)說明交通條件改善對福建省城市化的促進作用。(12分)

34. 【答案】
(1) 交通運輸線路里程增加,站點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從無到有,沿海地區及其與中西部之間的交通線明顯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為主的省級綜合運輸網。
(2) 加強了區域內外聯系;促進了經濟發展,推動了工業化進程和產業結構調整,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城市數量增多,規模擴大,等級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區城市密集,城市等級體系更加完善。
【解析】
試題分析:
(1)交通網的變化特點應從線路長度、數量、方式及分布區域變化等角度分析。對比兩幅圖,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從無到有,線路增多,尤其是沿海地區新增鐵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線路沿途城市增多,說明站點增多。交通網絡化更為明顯。
(2)首先應了解城市化的表現,即表現為城市數目增多、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提高等。交通條件的改善可以加強對外聯系,發達的城市交通系統不僅能夠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業、旅游和消費的增長,從而帶動城市和地區的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城市交通是聯系社會生產、消費、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紐帶,對于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交通條件的改善還可以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考點】:考查交通變化特點的描述以及交通對城市化的促進作用。
【名師點睛】該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和運用表達能力。第(1)問,考查福建省交通運輸網的變化特點,注意審題,交通變化特點和交通運輸網變化特點的區別,這樣就保證回答要點到位;第(2)問,難度不大,這是學生比較熟悉提問方式,交通發展對城市化的影響主要從城市人口數量和比重的變化,城市規模和城市等級的變化來分析回答。

35.(24分)根據材料和圖1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圖9為巴音布魯克地區示意圖。巴音布魯克濕地發育于天山山脈中部大、小尤爾都斯盆地中。盆地內河流蜿蜒,流向區外,年平均氣溫-4.7℃。
巴音布魯克濕地內有國家級天鵝自然保護區,棲息著大量的野生天鵝。濕地周圍草場廣闊,是傳統的畜牧業區。20世紀中后期,出現過牧現象。同時,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進入自然保護區,嚴重干擾了天鵝的生存與繁殖。

圖9

(1)描述圖示區域河流干流流向。(10分)
(2)簡析巴音布魯克濕地的形成條件。(14分)
(3)請你對巴音布魯克天鵝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提出建議。(10分)
35. 【答案】
(1)(自源頭)由東向西流經小尤爾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魯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爾都斯盆地,然后再向東南流出本區。
(2)該地區有較多的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和地下水補給,河流眾多;盆地內地勢平坦,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弱;地下凍土層發育,阻滯水分下滲。
(3)合理放牧,防止草場退化,恢復天然植被,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保護濕地,嚴禁人類活動對天鵝棲息地的干擾和破壞;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解析】
試題分析:
(1) 河流流向的判斷有以下幾種方法:①地形地勢,河流從高處流向低處;②海陸狀況,河流有陸地流向海洋(外流河而言);③干支流夾角判斷,一般而言,干支流之間的夾角< 90°為銳角;④河流寬度,河流上游河道窄;河流下游河道寬;⑤沉積顆粒物大小,河流上游沉積顆粒物較大;河流下游沉積顆粒物較小;以及河流流量變化、橫剖面、工業布局等來判斷。該圖可以從干支流的夾角可以判斷。
(2) 濕地形成、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地貌和氣候條件決定了地表水的狀況。從地貌條件來看,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地表有多條徑流匯集,地下有隔水層或凍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滲,使地表常年處于過濕狀態形成濕地;從氣候條件來看,降水較為豐沛地區易形成濕地,降水雖少,但氣溫較低,蒸發微弱地區,因原有水分便于保存,也易形成濕地。
(3) 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應從法律、管理、宣傳教育、行為等角度分析。加強宣傳,增強環保意識;加強管理,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同時保護該區地表植被,保護天鵝棲息地等。
【考點】:考查河流流向的判斷方法、濕地形成條件以及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措施。

【名師點睛】該題以中國部分區域圖為背景材料,通過對巴音布魯克地區示意圖分析,考查區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其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讀圖、獲取地理信息能力。第(1)問,難度不大,注意是判斷干流的流向,結合圖中等高線和河水往低流的特點,可以得到答案;第(2)問,分析濕地的成因,可結合學過的三江平原的濕地成因知識遷移,但同時注意兩者的區別,該區域巴音布魯克濕地是位于天山上,海拔較高,成因表述不能完全照搬,這就考查了學生的知識遷移和靈活運用能力;第(3)問相關知識遷移難度不大。

36.(26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論

顧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絕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

??《日知錄》

魏源

1794-1857

廣東互市二百年,始則奇技淫巧受之,繼則邪教毒煙受之,獨于行軍利器則不一師其長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

??《海國圖志》

陳獨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豐批評時政,青年修養,亦不豐討論政治,然有關國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號《答顧克剛》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論分別反映的社會問題及主張。(12分)
(2)根據材料,聯系明清以來歷史發展的趨勢,簡析有識之士引領時代的原因。(14分)


37.(30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有學者認為,在16 ??19 世紀中葉的世界經濟發展中,英國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終獨占鰲頭,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中最大的剝削者。表2 所列為英國在這一進程中的歷史事件。
表2英國歷史大事年表(部分)

1562年 英國的非洲奴隸貿易開始
1583年 英國開始在北美殖民
1600年 倫敦商人開始組建東印度公司
1651年 英國議會頒布《航海條例》
17世紀中后期 三次英荷戰爭
1688年 英國“光榮革命”
1742年 英國與西班牙發生貿易戰爭
1825年 斯蒂芬孫的蒸汽機車運行成功
1840年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材料二
“二戰”后,世界經濟的演進路線,是由解決了歐洲欠美國債務的盟國間的金融協定所決定的。針對這些協定的談判,將沖突從戰場上轉移到了外交家的會議室里。盟國與軸心國之間此前的角逐讓位于盟國彼此之間的競賽。而美國則從這場競賽中勝出。
??[美]邁克爾?赫德森《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
材料三
任何國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發展時,若一直忽視甚至無視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存在,則不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全人類。
??賀金瑞《全球化與交往實踐》
(1)結合所學知識,為材料一中“英國歷史大事年表”補充兩件大事并說明理由。(8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在“二戰”后世界經濟演進中是如何勝出的。
(12分)
(3)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和美國確立各自經濟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啟示。(12分)

38.(2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中國消費引領中國制造
近年來,伴隨著收入水平提高,中國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風式消費觀逐漸轉變,國外的高品質產品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話語權的愈益凸顯,既對中國制造業提出了挑戰,也引領中國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1) 根據材料一,分析其中體現的經濟生活道理。(8分)
材料二 工匠精神筑夢中國制造
自古以來,專注細節、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國工匠秉承的精神,這種精神鑄就了傳統制造業的輝煌,也是助推現代制造業的重要動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要自覺弘揚工匠精神,主動擔當歷史責任;要將工匠精神與現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創造高品質產品,滿足用戶消費。中國制造正在敞開一扇扇新的夢想之門。
(2)根據材料二,闡明“工匠精神筑夢中國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據。(12分)
材料三 “互聯網+”激活中國制造
當前,中國制造業創新能力不足、產能過剩等問題突出,亟需實現由低端向高端轉型升級。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現代制造業深度融合,促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元素,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3)材料三是如何體現“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8分)
39.(2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調整、民生改善等都離不開政府的積極作為。
我國GDP與三次產業變化情況

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1) 根據材料一,從經濟生活角度闡明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實現經濟穩中有進,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機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盲目投資的沖動,著力解決收入、就業、社保、治安、環保等民生問題;要求政府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激發人民群眾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要求政府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建設法治政府。
(1) 根據材料一,從經濟生活角度闡明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8分)
(2) 運用整治生活知識說明材料二中對政府要求的理論依據,并從認識社會“正確認識社會”角度對材料二進行哲學思考。(20分)


安徽卷文綜(歷史部分)-2015年高考部分試題解析(參考版)

12. 【答案】A

13. 【答案】C
【解析】由“推舉六名孝廉”可知是漢朝的察舉制,“多有貴戚書信相命,又不好違背”說明了其的一些弊端,為此可知C符合題意,故選C。
14.【答案】A
【解析】材料中強調的是“販賣婺州羅帛的沈贊沿路偷稅”,也因其被“杭州官府裁決,沒收其貨物182匹”,由此可知政府裁決的原因是“偷稅”,綜合分析可知才來哦反映的是政府重視商稅收入,A符合題意,故選A。
15.【答案】B
【解析】解答本題需要緊扣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即“拿破侖三世”,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拿破侖三世其生于1808年4月20日,卒于1873年1月9日,且由于“自由地深入久閉的中國內地,在那里可以講道、設堂、建設慈善機構”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斷是《北京條約》,故選B。
16、【答案】A

17、【答案】C
【解析】題干中“凝結了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是解題的關鍵,突出了社會各階層,且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擁護”,由此可以得出應該是《共同綱領》,故選C。
18.【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益得以恢復后,美國代表發表的感嘆,“剛剛投票的結果實際上確實代表著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的看法”突出了國際社會需要中國發揮應有的作用,據此可知D符合題意,故選D。
19.【答案】B

20.【答案】B
【解析】本題以地圖的形式旨在考查學生觀察圖片,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地圖中的“德意志”“英國”“日內瓦”“瑞典”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斷與宗教改革相關,B符合題意,故選B。
21.【答案】D

22.【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基本歷史素養,材料中“倘若把許多史跡相異的屬性剔去……結果便將史的精魂剝奪凈盡了”強調了歷史需要變,否則就失去了歷史的真諦,為此可知與“治史所以明變”相近,C符合題意,故選C。
36.【答案】(1)顧炎武:社會問題:文風浮華;主張:文章事業是非常重要的,文章應該有益于世。
魏源:社會問題:中國缺少學習精神;主張:向西方學習。
陳獨秀:社會問題:不討論時政;主張:關注政治。
(2)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促進了人民的覺醒;

37.【答案】(1)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1832年議會改革和
理由:英國民主政治的確立與不斷完善為英國工業革命與英國的殖民擴張提供了前提條件。
(2)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關貿總協定、馬歇爾計劃
(3)方式:英國:殖民擴張;美國:確立經濟體系、經濟援助
啟示:圍繞確立經濟地位的方式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015年高考安徽卷文綜政治試題解析(精編版)(解析版)

1、

2.

3.

4.

5.

6.

悖是引起沖突的根源。碰到兩個國家進行合作類的試題,考生除了可以從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進行分析說明之外,還可以從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當今 綜合國力競爭的實質的角度進行分析 說明即可。

7.

8.

9.

10.

11.

38.


39.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