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大連醫科大學招生網和新疆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新疆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29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558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大連醫科大學,不過每年大連醫科大學在新疆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連醫科大學
1、新疆高考2022年考生上大連醫科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056名;
2、新疆高考2022年考生上大連醫科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73名;
3、新疆高考2021年考生上大連醫科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582名;
4、新疆高考2020年考生上大連醫科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971名;
二、大連醫科大學在新疆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大連醫科大學在新疆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495 | 5056 | 省政府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單列類外語) | 429 | 1273 | 省政府 |
2、2021年大連醫科大學在新疆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509 | 5582 | 省政府 |
3、2020年大連醫科大學在新疆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536 | 4971 | 省政府 |
二本志愿填報技巧有什么
低分段:建議二本低分段的考生報考本省位于地市或者偏遠省份位于地級市的院校,尤其是二本“壓線”的考生,可以將這類院校作為選。
中分段:二本中等分數段的考生可以報考農林類、師范類、中醫類等院校。這類二本院校較多,可以選擇的范圍較大,建議考生在安排二本志愿時,將省內院校與省外院校結合起來考慮為佳。
公費師范大學都有什么
目前,公費師范生院校為教育部直屬的6所師范大學,具體名單為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
公費師范生之前稱為免費師范生,是面向師范專業本科生實行的,由中央財政承擔其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并給予生活費補助的培養管理制度,主要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培養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另外公費師范生是要履行相關任教責任和義務的,畢業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并承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公費師范生,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至少1年。如果錄取后發現不合適,如需要轉到其他專業,是需要退還享受的學費、住宿費等費用的。
三、大連醫科大學學校介紹
大連醫科大學創建于1947年,前身為關東醫學院。1949年并入大連大學,稱大連大學醫學院。1950年撤銷大連大學建制,大連醫學院獨立。1969年大連醫學院舉校南遷貴州省遵義市,建立遵義醫學院。1978年在大連市原址復辦,仍稱大連醫學院。1994年更名為大連醫科大學。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以醫學為主,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法學和哲學等多學科發展的醫科大學,是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南路西段9號,占地面積15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3.2萬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總值66.8億元,設備總值26.7億元。實體藏書285.3萬冊,電子館藏172.68萬冊,數據庫資源59種。現有二級單位50個,其中,教學、科研單位23個、管理部門20個、教輔部門6個,獨立學院1個。現有附屬醫院27所,其中,直屬附屬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4所。 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遼寧省一流建設學科4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9個。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機構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現有本科招生專業24個,其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6個,省一流本科專業10個。 學校現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9280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030余人、副高級職稱1160余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50余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800余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遼寧省創新團隊16個。現有國家級各類人才63人次,其中,“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3人。有省部級各類人才230人次,其中,衛生健康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人;省“興遼英才計劃”入選者30人,省優秀專家11人次,省教學名師31人,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21人次,遼寧特聘教授40人次,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選57人次。省級教學團隊6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美育優秀教研團隊1個。 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4900人,其中研究生近6000人,本科生近7900人,外國留學生1000余人。學校是國家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單位,遼寧省第二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現有國家級教學平臺6個,省級教學平臺30個;國家級課程5門,省級課程82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國家高等教育類教材建設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學校獲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總決賽(五年制賽道)全國總冠軍(金獎);另獲全國總決賽特等獎4次、一等獎2次,獲獎數量全國領先。2020年本科畢業生國家臨床執業醫師理論考試通過率87.95%、實踐技能考試通過率94.60%,總通過率超全國平均18.80個百分點,位于東北三省首位。學校是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省級“眾創空間”和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009年以來,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4項;以來獲“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十三五”以來,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18項,省級項目263項。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共有16名學生成功完成捐獻,是東北地區捐獻人數最多的高校。 學校現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2個。有部級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省專業技術創新中心、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省工程實驗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大科技平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科技平臺48個。“十三五”以來,學校獲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近2000項,以大連醫科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發表SCI論文3400余篇,進入ESI高被引論文34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40項。 學校現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總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編制床位8700張,總診療人數近500萬人次/年,住院人數25萬人次/年。有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6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3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腫瘤和心血管兩個學科獲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附屬一院、附屬二院均入選“中國頂級醫院100強”,榮獲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涌現出“南丁格爾獎獲得者”“中國好醫生”“中國好人”“最美醫生”“杰出護理工作者”等諸多典型。附屬三院主體工程已竣工,即將進入試運營階段。 學校把援藏、援疆、援青、援外作為一項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多年來,共派出醫療人才300余人次。切實擔負起遼寧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牽頭單位的職責,援建的那曲市人民醫院已創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的“三甲醫院”,學校援藏醫療隊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健康衛士”“最美醫生團隊”等榮譽稱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學校黨委積極響應黨中央、省委號召,共有近2萬余人次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以實際行動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學校先后派出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進駐雷神山醫院;廣大醫護人員全力守衛濱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奮戰在大連抗疫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截至2021年11月,學校共有859人次、22個集體受到國家、省市表彰,其中,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1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1個;遼寧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醫療隊獲得全國“時代楷模”稱號。 學校大力推進教育國際化,留學生教育水平位居全國醫科類高校前列,被評為首批“全國來華留學示范基地”,獲批中國政府獎學金生自主招生資格和教育部“絲綢之路”、“高校研究生”,“中非友誼”獎學金項目,2018年通過全國來華留學教育質量認證。生源累計覆蓋五大洲118個國家和地區;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大學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與美國班尼迪克大學合作舉辦了“中美公共衛生碩士中外合作辦學項目(MPH)”。加入一帶一路國際醫學教育聯盟。 傳承歷史,開創未來。全校師生秉承“甚解、敏行、明仁、濟世”的校訓和“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堅持走以提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之路,為建設國內先進、國際知名的醫科大學而努力奮斗。 (2021年1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