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政法大學在寧夏招生計劃專業代碼和人數
中國政法大學在寧夏2022年招生計劃專業代碼和人數如下:工商管理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法學專業招生人數為19人、國際商務專業招生人數為1人、新聞學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社會工作專業招生人數為1人、行政管理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招生人數為1人、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招生人數為1人、應用心理學專業招生人數為1人等,完整的招生計劃見下表。
二、中國政法大學在寧夏招生計劃和人數完整數據
1、2022中國政法大學在寧夏招生計劃和人數
招生省份 | 專業名稱 | 專業招生代碼 | 招生計劃人數 | 年份/批次 | 選科要求 | 科目 | 學制 | 學費 |
---|---|---|---|---|---|---|---|---|
寧夏 | 工商管理 ((語種不限)) | 01 | 2 | 2022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法學 ((語種不限)) | 02 | 8 | 2022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國際商務 ((語種不限)) | 03 | 1 | 2022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新聞學 ((語種不限)) | 04 | 1 | 2022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社會工作 ((語種不限)) | 05 | 1 | 2022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法學 ((語種不限)) | 01 | 11 | 2022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行政管理 ((語種不限)) | 03 | 2 | 2022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新聞學 ((語種不限)) | 04 | 1 | 2022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漢語言文學 ((語種不限)) | 05 | 1 | 2022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政治學與行政學 ((語種不限)) | 06 | 1 | 2022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應用心理學 ((語種不限)) | 07 | 1 | 2022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2、2021中國政法大學在寧夏招生計劃和人數
招生省份 | 專業名稱 | 專業招生代碼 | 招生計劃人數 | 年份/批次 | 選科要求 | 科目 | 學制 | 學費 |
---|---|---|---|---|---|---|---|---|
寧夏 | 法學 ((語種不限)) | 02 | 11 | 2021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新聞學 ((語種不限)) | 03 | 1 | 2021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應用心理學 ((語種不限)) | 04 | 1 | 2021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政治學與行政學 ((語種不限)) | 05 | 1 | 2021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漢語言文學 ((語種不限)) | 06 | 1 | 2021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行政管理 ((語種不限)) | 07 | 2 | 2021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新聞學 ((語種不限)) | 01 | 1 | 2021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法學 ((語種不限)) | 02 | 8 | 2021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工商管理 ((語種不限)) | 03 | 2 | 2021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國際商務 ((語種不限)) | 04 | 1 | 2021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社會工作 ((語種不限)) | 05 | 1 | 2021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3、2020中國政法大學在寧夏招生計劃和人數
招生省份 | 專業名稱 | 專業招生代碼 | 招生計劃人數 | 年份/批次 | 選科要求 | 科目 | 學制 | 學費 |
---|---|---|---|---|---|---|---|---|
寧夏 | 法學 ((語種不限)) | 01 | 8 | 2020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新聞學 ((語種不限)) | 02 | 1 | 2020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工商管理 ((語種不限)) | 03 | 2 | 2020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國際商務 ((語種不限)) | 04 | 2 | 2020 / 本一 | - | 理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法學 ((語種不限)) | 01 | 11 | 2020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漢語言文學 ((語種不限)) | 02 | 1 | 2020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新聞學 ((語種不限)) | 03 | 1 | 2020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應用心理學 ((語種不限)) | 04 | 1 | 2020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行政管理 ((語種不限)) | 05 | 2 | 2020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寧夏 | 政治學與行政學 ((語種不限)) | 06 | 1 | 2020 / 本一 | - | 文科 | 4年 | 5000 |
三、中國政法大學簡介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于國家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最初在北京沙灘紅樓辦學,1954年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學院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