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重慶城市科技學院招生網和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寧夏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174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055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重慶城市科技學院,不過每年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在寧夏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寧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重慶城市科技學院
1、寧夏高考2021年考生上重慶城市科技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559名;
2、寧夏高考2021年考生上重慶城市科技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寧夏高考2020年考生上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461名;
4、寧夏高考2020年考生上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5、寧夏高考2021年考生上重慶城市科技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184名;
6、寧夏高考2021年考生上重慶城市科技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17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7、寧夏高考2020年考生上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76名;
8、寧夏高考2020年考生上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二、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在寧夏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1年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在寧夏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369 | 20559 | 市教委 |
2021 | 寧夏 | 理科 | 專科 | 240 | - | 市教委 |
2021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61 | 7184 | 市教委 |
2021 | 寧夏 | 文科 | 專科 | 174 | - | 市教委 |
2、2020年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在寧夏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388 | 20461 | 市教委 |
2020 | 寧夏 | 理科 | 專科 | 199 | - | 市教委 |
2020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77 | 7276 | 市教委 |
2020 | 寧夏 | 文科 | 專科 | 358 | - | 市教委 |
考軍校分數線一般多少
軍校錄取分數線在500—600分之間,最低分數是480分。
第一梯隊,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必須高一本線80分才能確保錄取,當然高60分也可以沖一沖。
第二梯隊,軍隊2100工程院校,如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空軍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火箭軍工程大學等10所院校,高一本線60分可以確保錄取,個別省份高一本線30分就可以報。
第三梯隊,就是除了上述院校外,招收普通高中生的軍校,高一本線20到30分就可以確定錄取,高過一本線就可報。
如何理解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規則
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是以院校專業組為投檔單位,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平行志愿投檔時,先按考生投檔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當遇到多名考生成績相同時,按照同分投檔排序規則排序),再按排序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檔到相應的院校專業組(先投分數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
只要考生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志愿中被檢索到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即向該院校專業組投檔。投檔后,其他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無效。如沒有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則不能投檔。
上述過程完成后,無論檔案是否投出,均視為該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檔機會。如果考生檔案投檔到某院校專業組后,因故被退出,將不再補投到該批次平行志愿的其他院校專業組。
三、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學校介紹
重慶城市科技學院是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始建于2005年,其前身是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2020年12月經教育部批準轉設為重慶城市科技學院。 學校有永川和巴南(在建)兩個校區,分別位于永川著名風景區茶山竹海之麓和巴南區高職城,現有在校生27000余人。學校設有建筑管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電氣信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藝術學院、人文學院7個二級學院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部。設有本科專業43個、專科專業4個,其中:重慶市“一流”建設專業2個(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重慶市特色專業5個(建筑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程造價、軟件工程),申報國家“雙萬計劃”建設專業1個(土木工程),形成了“以工學、管理學為主,工、管、經、文、法、藝、教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 學校以****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已為社會輸送5萬余名畢業生。2011年,學校獲批重慶市學士學位授予單位;成為教育部“中國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項目參研高校”;中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理事單位獲批首批重慶市轉型發展試點單位;榮獲2016年度“重慶市民辦教育先進單位”和“重慶市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獎”;2018年獲批重慶市第六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獲批重慶市第二批智慧校園建設示范校,經濟管理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獲批教育部全國黨建樣板支部培育單位;2019年獲批教師系列職稱評審權;連續多年獲評新華網“品牌影響力獨立學院”;電氣信息學院教工黨支部獲批教育部全國黨建樣板支部培育單位。 *新征程,學校秉持“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堅持走“內涵發展、創新發展”道路,以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