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程序需要教育部現場監管
“北約”、“華約”、“卓越”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聯盟22日同時發布了自主招生聯考方案。記者對比發現,明年三大聯盟的自主招生考試基本沒有太大調整,但各聯盟之間、各高校之間的自主招生策略存在一些差異。
盡管人大自主招生只是個案,但是這樣的個案無疑起著一只老鼠壞一鍋湯的毒副作用。這不,人大自主招生的黑幕尚待徹底披露,其他大學的自主招生季又來了。我們不禁要問,在這些大學的自主招生過程中,還會不會發生人們不愿意看到的黑幕又一重?
自主招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產物,大學本來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積極發揮自主招生的政策優勢,把自主招生做得更加陽光和公平公正。然而自從人大自主招生黑幕被揭露之后,大學自主招生的社會聲譽受到了一定成都的負面影響,聯盟自主招生的城墻至少算是倒了一面。人們有理由質疑大學自主招生的公平和公正究竟用什么樣的制度在做保證。
我們知道,在十年之間,我國大學自主招生試點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擴大到90所,招生結果也有相應的公示規定和公示平臺。但是主要問題在于如何保證招生透明和公平公正。因此,我們還需要教育部對如何監督大學自主招生公平公正做出具體回答。
我們知道的事實是,教育部對高校自主招生有明確的指導意見。然而,自主招生還在試點過程中,許多方面尚待進一步試驗和完善。事實上,教育部也發現了一些大學在自主招生過程出現的“小高考”問題和“掐尖”等問題,也在著力督促出現問題的大學正確理解自主招生選拔人才的意義,進而糾正自身的問題。不僅如此,教育部在程序管理上也表示要嚴格選拔錄取程序,完善學校考務管理辦法,保證考試安全和促進考生入學機會公平,對發生違規行為的試點高校、中學,視情節輕重予以相應處理,嚴重違規的高校將取消其試點資格。這些做法是好的。
不過更大的問題則在于,等到問題發生了才去忙著滅火,是不是上乘之策呢?當然不是。例如人民大學的招生黑幕發生了,再去按規定處理和取消試點資格,就是秋后算賬,充其量是亡羊補牢而已。那么上乘之策又是什么?答曰現場監管和督導。如果我們的管理者進入現場監督大學的自主招生程序,讓監管現場化,發生招生黑幕的幾率是不是就會降低呢?教育部不妨試一試。程序監管是系統管理的關鍵所在,這就像生產流水線旁邊的質檢員,當場發現問題當場處理總比事后處理節約成本,總比事后挽回壞影響少費周折。
可見,在大學自主招生過程中的自律機制尚未健全之前,教育部的現場監管就是不可缺少的。
晨霧點評:
自主招生程序需要監督是對的,但是需要教育部的現場監督是不切合實際的。全國90所自主招生高校,每一所高校教育部派出一個督察組?是否有效不好說,可能嗎?
實現自主招生的有效監督,還是要從結合高考改革,從高校招生機制上想辦法。
高校自主招生程序需要教育部現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