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8%、96.04%、96.09%”畢業生年終就業率在近三年中穩步提升,并保持較高水平,這一組喜人的數字,為云南農業大學就業工作交出了漂亮的答卷。2005-2015年,連續11年被評為云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考評優秀,入選2011-2012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榮譽稱號……一項項沉甸甸的榮譽,是云南農業大學全校上下一條心,每個“農大人”一步一腳印留下的光輝足記。
就業工作考評結果與獎勵績效等直接掛鉤
“全校一條心,大家齊心協力地來做就業工作,形成了合力,也形成了較好的氛圍,這是我們的一大特色”,談起學校的就業工作,云南農業大學黎素梅副校長熱情洋溢,言語中充滿著自豪與動力。
據了解,作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云南農業大學在省內高校中率先實行以目標責任抵押金制度為抓手的考核機制,將考評結果與招生計劃安排、領導干部考核、獎勵績效分配硬性掛鉤,將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嵌入學校各項工作,層層分解,責任到人;注重過程管理和痕跡管理,根據學院工作基礎科學設定考評重點,分類指導、客觀評價;各學院制定就業創業工作獎勵實施辦法,設立專項獎勵經費,全力保障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順利開展。
同時,學校以“畢業生”,形成學校、學院、班主任、畢業生導師、學生社團等六方聯動、共同協作的“蜂窩式”就業創業工作模式,通過學校推動、學院主動、師生互動,為畢業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
設“正大班”“神農班”等實現訂單培養
由于高校的農林類專業大多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如何加強實踐教育、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已成為新時期農科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中面臨的普遍問題。
據介紹,為了提高農科類大學生的實踐教學質量,云南農業大學根據農科類大學生的學科特點,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專業實習-就業推薦-單位反饋-人才培養”路徑,建立起110個專業實習基地、校外教學科研基地和36個預就業實習基地,以實習實訓基地為抓手,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提升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就業滿意度。
在校企合作方面,云南農業大學與企業的合作不斷深化,正大集團、、大北農集團、昆明天天向上營養快餐集團公司等16家企業通過設立“正大班”、“神農班”、“鵬程六建班”等形式與學校實現訂單培養、優勢互補、校企共贏。“擠進特色班的同學均按照企業用人標準來培養,不僅學費甚至部分生活費由企業承擔,畢業后基本全部實現就業。”黎素梅說。
拓寬就業市場和渠道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崗位
為全方位開拓就業市場,云南農業大學各學院積極主動聯系企業,通過邀請函、電話,甚至親自到用人單位走訪調研的方式,及時了解用人單位人才需求變化,適時調整人才培養計劃,為畢業生與各用人單位架起“信息溝通”的橋梁。
現如今,云南農業大學用人單位信息庫已達2200余家,2015年到校招聘用人單位達985家,提供畢業生崗位15000余個;并與正邦集團、三峽集團等250余家省外優質用人單位建立起人才培養-招聘長效合作機制(出省就業308人,占8.22%)。值得一體的是,堅持校院主要領導直接參與招聘活動制度,每年都由盛軍校長帶頭走進各類招聘會現場,向用人單位傾情推薦學校畢業生。
而在拓寬就業渠道方面,云南農業大學重視對基層就業創業的引導,邀請施甸縣農業局、昌寧縣水務局等29家基層事業單位到校開展專場招聘;借助暑期“三下鄉”、社區服務、農技推廣等活動,幫助畢業生走進基層、了解基層;依托云南農村干部學院資源優勢,定期邀請基層干部、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典型代表現身說法,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創業觀念,在基層成就夢想;重視基層就業創業畢業生的跟蹤服務,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調研、定期聯系反饋等方式,做好基層畢業生后續服務工作。
對學生“滴灌式”教育讓就業指導入腦入心
“學生一進校,我們的老師就要對其就行就業指導,讓學生樹立起努力的目標和方向,不虛度四年的大學時光。”據黎素梅介紹,云南農業大學結合不同階段學生需求,細化就業指導兩門必修課、一門選修課課程內容,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就業創業主題班會、職業生涯及就業創業指導講座、校長為畢業生上“最后一課”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無間歇“滴灌式”就業指導。
根據不同專業特點,云南農業大學分行業邀請校外人力資源專家和成功人士介紹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情況;建立畢業生就業檔案,按照求職需求編印《職業燈塔》報、《就業指導報》等求職實用報刊,分類開辦培訓講座、考研交流會、創業分享會等,提升畢業生求職創業能力;結合專業實際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會計資格證、茶藝師、花卉園藝師等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畢業生就業創業競爭力。2015年學校畢業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累計人數達2410人次,占畢業生總數的50.2%。
“三個一百”工程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困難女生、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
云南農業大學中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自于農村家庭,他們中即有貧困戶,也有就業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如何精確、有效的幫扶他們,對于每個學校的就業工作而言是一種考驗。
目前,云南農業大學采取幫扶精準化的措施,針對“三個一百”(100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100名就業困難女生、100名就業困難少數民族畢業生)重點幫扶項目學生,采取領導負責、導師指導和同學互助模式,進行重點關注、重點指導、重點推薦。
開展動物疫病防治員、水產養殖員等職業技能培訓,2015年累計培訓幫扶畢業生達872人次;開展“三個一百”專場招聘會、女生專場招聘會,千方百計為幫扶對象尋找就業機會;與華民慈善基金會開展大學生就業扶助項目,為100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就業幫扶。
全校遴選拔尖人才試點開展實用創業課及創業指導
在創新創業方面,云南農業大學豐富以創新創業教育,KAB創業課程、創業MOOC(慕課)、青帆夜校、SYB創業培訓、電子商務培訓班、創業講座、創業訪談、創業經驗交流會、創新創業計劃大賽、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等交互支撐的創新創業教育“同心圓”體系,為學生提供從理論到實踐、從群體到個人,從模擬到實戰的創業指導;充分發揮百名校外創業導師作用,邀請云南青年創業省長獎獲得者陳鴻睿、永賽集團董事長黃永賽等作創業講座和訪談,以創業故事分享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與萬達旅業聯合舉辦“萬達約你來創業”創業項目分享會,分享創業心得,進行創業項目推介;組織54校園•智慧大學生創就業導師高校巡回公益講座、54校園•褚橙莊園鮮花餅大學生勵志創業訓練營,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出臺了《云南農業大學本科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方案》,遴選出28名同學組成2015年農科本科生拔尖創新實驗班;在食品學院試點開辦創業班,為有創業興趣和愿望的同學提供針對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創業課程及創業指導。
打造3400平方米“云農眾創空間”激活創業項目
為充分發揮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園引領作用,云南農業大學每年投入2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創業園區建設,同時通過組織創業沙龍、創業分享會等活動,實現創業學生信息共享和資源互通,老項目帶新項目,新項目促老項目,共同成長成熟。
充分整合校內外創新創業資源,在學校商業核心區域著力打造“云農眾創空間”,空間建筑面積為3400平方米,由創新創業成果展示中心、創業孵化中心、創客咖啡吧、創業項目路演中心、創業報告廳五個部分組成。
此外,依托“云農眾創空間”,云南農業大學積極推進就業創業系列品牌活動,舉辦“贏在校園?對話職場”系列活動,增強學生的職業認知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舉辦簡歷制作大賽,使畢業生能更好地掌握簡歷制作技巧;發起辣木微商大賽,讓學生在實踐中錘煉創業能力;舉辦實戰模擬招聘大賽,強化學生對職業世界和求職面試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