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嘉興學院招生網和云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云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9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5100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嘉興學院,不過每年嘉興學院在云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嘉興學院
1、云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嘉興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672名;
2、云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嘉興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009名;
3、云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嘉興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517名;
4、云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嘉興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981名;
5、云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嘉興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840名;
6、云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嘉興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34名;
二、嘉興學院在云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嘉興學院在云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500 | 48672 | 省政府 |
2022 | 云南 | 文科 | 本二 | 572 | 12981 | 省政府 |
2、2021年嘉興學院在云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498 | 51009 | 省政府 |
2021 | 云南 | 文科 | 本二 | 556 | 14840 | 省政府 |
3、2020年嘉興學院在云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508 | 48517 | 省政府 |
2020 | 云南 | 文科 | 本二 | 549 | 12134 | 省政府 |
學校代碼及專業代碼查詢網
考生進入所在省市官方志愿填報系統,輸入院校及專業名稱,即可顯示院校及專業代碼,僅供參考!
省市 | 官網名稱 |
安徽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北京 | 北京教育考試院 |
福建 | 福建省教育考試院 |
甘肅 | 甘肅省教育考試院 |
廣東 |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
廣西 | 廣西招生考試院 |
貴州 | 貴州省招生考試院 |
海南 | 海南省考試局 |
河北 | 河北省教育考試院 |
河南 | 河南教育廳 |
黑龍江 | 黑龍江省招生考試信息港 |
湖北 | 湖北省教育考試院 |
湖南 | 湖南省教育考試院 |
吉林 | 吉林省教育考試院 |
江蘇 |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
江西 | 江西省教育考試院 |
遼寧 | 遼寧招生考試之窗 |
內蒙古 | 內蒙古招生考試信息網 |
寧夏 | 寧夏教育考試院 |
青海 | 青海省教育考試網 |
山東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山西 | 山西招生考試網 |
陜西 | 陜西省教育考試院 |
上海 | 上海教育考試院 |
四川 | 四川省教育考試院 |
天津 | 天津招考資訊網 |
西藏 | 西藏自治區教育考試院 |
新疆 | 新疆招生網 |
云南 | 云南省招生考試院 |
浙江 |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
重慶 | 重慶教育考試院 |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1.高考考生登陸時需要輸入準考證號、報名號、密碼、身份證號、驗證碼等信息,然后點“登錄”按鈕進行身份驗證。只有以上信息的輸入全部正確,才能通過系統的身份驗證進入網上填報志愿系統。
2.如果考生輸入了以上正確的信息后仍不能通過身份驗證,可能的原因是系統內初始設置的該高考考生身份證號(或學籍號)與實際有誤,請聯系老師核對更改后再進行登陸。
3.考生首次登陸網上填報高考志愿系統時,其初始密碼為身份證號后6位數。
4.若考生首次登錄網上高考填報志愿系統,則登錄成功后將進入“密碼修改”頁面,被強制要求修改自己的初始密碼,這是為了確保考生的身份安全;若非首次登錄網上填報志愿系統,則登錄成功后將進入志愿類別鏈接頁面。
三、嘉興學院學校介紹
嘉興學院是2000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和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原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辦學肇始于1914年,此后百年間數易校址,相繼在寧波鄞縣、杭州建德辦學,先后隸屬于國家重工業部、冶金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被譽為中國有色行業經濟管理人才的“搖籃”。 學校辦學所在地——嘉興,地處東南沿海、長三角中心腹地,東接上海、北鄰蘇州、西連杭州、南瀕杭州灣,區位優勢獨特,產業發達、經濟繁榮,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江南文化發源地、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地、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 學校校園面積1660余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65億元,圖書館紙質藏書217萬余冊,電子藏書199萬余冊,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浙江省平安校園、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園。下設17個教學機構,全日制在校生15600余人,成教本專科生13000余人。擁有附屬醫院8所,其中直屬附屬醫院1所。 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為學校校長,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香港科技大學原校長朱經武教授為學校名譽校長。學校現有教職工1700余人,全職院士3人,柔性聘用院士7人,有國家級特聘專家、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入選人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論界人才入選者、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等一批高層次人才;有省級重點創新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嘉興市重點科技創新團隊16個。 學校設有5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通過國家專業認證(評估)專業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3個,省級重點(優勢、特色)專業16個,省級師范教育創新工程項目入選專業1個。擁有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平臺11個。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與美、英、澳、德、日、韓等22個國家(地區)的80多所高校開展聯培博士、本碩連讀、雙學位攻讀、交換生培養等合作,與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常州大學等90余所省內外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7%以上。 學校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3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省級科研平臺12個,省級一流學科6個,嘉興市重點實驗室11個。《嘉興學院學報》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學報,“嘉興名人與嘉興文化”欄目入選教育部“名欄工程”。近5年,學校教師承擔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53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7項;獲省部級(含一級協會)科研獎勵58項,其中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核心區優勢、與有色行業聯系緊密優勢,主動對接長三角地區產業、企業發展需求,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有亞特機電學院、阿里巴巴產學研基地等30余個校企合作育人平臺,搭建有浙江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究中心、嘉興市大學科技園、嘉興學院G60科創走廊產業與創新研究院、浙江(嘉興)中外政黨研究中心、嘉興學院中國共同富裕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創新載體。學校被認定為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第一批合作院校,2項校企合作育人成果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61個校企合作項目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學校創業學院入選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創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實踐園被評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學子2次榮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學校為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高校,連續五年在浙江省教育廳普通本科高校分類評價中列同類院校第1位,2018年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黨的誕生地優勢,以大力傳承弘揚“紅船精神”為己任,建有全國首個“紅船精神研究中心”。嘉興學院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研究中心為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紅色文化研究與傳承協同創新中心為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學校是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浙江省**理論體系研究基地、嘉興學院(全省教育系統)黨員教育基地、浙江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單位、浙江省高校二級學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試點單位、浙江省高校文化校園建設首批試點單位、浙江省*高校思政課研學基地(嘉興市)依托高校、浙江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重點支持高校。學校“紅船先鋒營”文化品牌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省身文化”品牌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黨建工作在2017年省屬高校黨建工作述職評議中位列第一名。學校學子先后榮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質獎章”、2008-2010年連續三屆“浙江驕傲”、浙江省十佳大學生、浙江省杰出志愿者、浙江省第一屆感動校園人物、浙江省首屆美德學子等榮譽。 當前,學校正牢記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同志“努力把學校辦成一所有特色、善創新的綜合性大學”的殷切囑托,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秉承“方正為人 勤慎治學”校訓,踐行“求是求真求正”校風,勇猛精進、追求卓越,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全力以赴創建嘉興大學,建設有特色、善創新的一流應用型綜合性大學。 202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