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以下是小編整理關于教師師德的議論文,以供參考。
除家長之外,教師是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教師常常被學生視為最親近、最信任、最崇高的人,所以教師的道德、人品表現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其一生.因此,教師的師德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范.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一個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才會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
當前,教育工作者面對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著課程改革的新標準、新要求時,應該首先想到的是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兒童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是的,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里的“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著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我們教師若不是路標,你講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無雨之云、無光之燈!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無意地進行著現場的觀摩表演,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范性,這種示范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動力.
師德是一種作風,它時刻影響著學生.教師時常面帶微笑,整日朝氣蓬勃,他所帶的學生就會活潑,天天陽光燦爛;他的課堂就會活躍,學生該說就說,須議便議.教師辦事雷厲風行,學生做事就不會拖沓.如學校工作有布置,教師馬上就安排;學生一行動,教師就督促.教師及時安排,按時督察,適時總結,一項工作就會很快完成.久而久之,學生也會養成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教師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學生學習就會認認真真.教師上課的板書一筆一畫,學生的作業就會工工整整;教師都能象藤野先生那樣連學生課堂筆記中的語法錯誤都改了,學生能不認真對待每次作業嗎?師德是一種行動,它時時帶動著學生.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必須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率先垂范,嚴于律己.教師應以嚴格的制度約束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性.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教師是學生學校生活的組織者,要讓學生過好集體生活,必須有校規班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很多教師說,現在的學生難管,說得輕了不管用,說得重了家長和你鬧個沒完.但我認為:不僅要管學生,而且還要嚴管.只要是出自內心的愛,采用正當的手段,學生都能接受.其法寶就是誠信、愛心和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在一次師德演講會上,一位師德標兵說:“在我每次給學生提出一個要求的時候,我也讓學生給我提出一個要求,即使給我提的要求有些苛刻,我也會不折不扣的做到.例如有一次教學情況調查時,班上的學生提出:‘只要你以后在課堂上不發脾氣,我們就會遵守紀律.’于是在以后和學生的相處中,即使有時候我的內心被折騰得翻江倒海,但是只要一想到我們師生有‘君子協定’,再難受我也會強迫自己平靜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我感覺到自己的氣量比以前大了,學會寬容和忍耐了,情緒也比以前穩定多了,而最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的自覺性確實提高了很多.”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中,有許多科任教師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顧慮,不愿管學生,也不敢管學生,一怕學生和自己頂撞,下不了臺;二怕學生以此為借口,滋生是非,自己落過.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恐怕只會是事與愿違,惡性循環,教師會有更多的時候下不了臺,學生會有更多的借口找你的麻煩.其實,管學生靠的不只是周密的制度和嚴厲的態度??學生根本不買帳,而是靠教育者自身的一種人格魅力、寬厚仁慈的愛心.“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就是對教師人格魅力作用的最好證明.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為人師表、愛生如子、嚴字為頭.作為師者,要注意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作為育人者,要盡己所能樹一方正氣,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要信奉“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為此,在平時,教師不說臟話,布置任務面帶微笑,學生幫了忙說聲謝謝,師生之間 平等,互相尊重;在家里,上孝敬父母,下愛護子女;在學校,上團結同事,下熱愛學生;在課堂上,從不把病痛和煩心事寫在臉上,始終以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情緒感染學生.這一切不都是教師在用自已規范的文明行為影響學生嗎?
師德是一種寬容,它常常塑造著學生.仁愛為先,寬容為懷.教師對學生,多些關愛,多些寬容,多些鼓勵;學生就會多些自信,多些努力,多些成功.記得《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很發人深省: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當教師把和藹可親的微笑撒向每一個學生、用真誠炙熱的關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時,他就會蠃得學生的喜愛與信任.學生才能以最佳的心態敞開心扉,樂意聽從老師的教誨.從而“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圓滿地完成學業.這不正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嗎?
師德無價.學子對恩師的追隨,如同云翔而影從.沒有什么比師魂的陽光更具無窮魅力了,沒有什么比師德榜樣更有無限動力了.師德??學生的一面鏡子.社會賦予了我們教育工作者太多的責任,家庭賦予了我們太多的希望,孩子們賦予了我們太多的信任,只要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已經沒有了退路,沒有了借口,我們必須把全部的身心義無返顧地獻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