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考
一、問題式教學法教學意義
問題式教學法最大優勢即在于引導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認識與深化。通常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課上告訴學生的知識,學生可能會很快忘記;但若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究知識,則能加深印象,將知識內化,這便是問題教學法最重要價值之一。同時,問題教學法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探究能力。所謂“疑是思之始,學之端”,也就是說教師提出的種種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重要推動力;而在這些問題的推動下,學生通常能夠更多地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積極展開對答案的探究。此外,問題式教學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傳統教學模式,帶動了學生思考,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與“填鴨式”教學模式,這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真正意義上對教學模式創新的一種踐行。對學生而言,問題式教學法使其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在接觸問題式教學法之前,學生可能極少主動進行自主學習,然而隨著教師不斷提問,不斷地展開思考,學生為求解答自覺展開探究,這一過程不僅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
二、問題式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具體措施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首要任務是精心設疑,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著手去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初中課本所選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優秀作品,在詞語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此為學習的典范,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在知識積累之余深化文意認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馮驥才的《珍珠鳥》、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等佳文中,詞句運用寫作技巧無一不蘊藏著作者無限寓意、深情,教師可在學生掌握字詞、句子的基礎上,設置與課文寫作背景、引申含義、留白手法等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逐一思考、解答,進行知識的拓展訓練。其次是逐步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分析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即教師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時應作出具體的思路解析,對學生的優缺點要有所掌握,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加以引導,詳細說明該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慮,如何考慮以及注意事項等。再者是增進交流,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分析,確定教學中應著力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去分析、探究,進而自己去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發現的問題得到解決,還要對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二)注意事項據筆者教學經驗,建議采用上述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提前計劃,即在計劃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基礎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規劃,并將該教學方法融入到整體教學計劃之中,從而妥善分配課時。二是設計新教案,即教師先要全面加強對此教學方法的學習,積極借鑒以往教學案例,并對此展開縱深層的研究、分析,學習相關教學技巧與經驗,在已有的教案基礎上創新。三是充分教課準備,即在課堂開始前,教師應大致介紹本堂課采用的教學法的概念、作用和意義,使學生能夠對問題式教學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備課,即根據課標要求選擇應實施互動教學的章節,結合知識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并于課后調查此種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五是將課堂提問設置為開放性。語文學科并不像數學、物理,有固定的解題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將語文問答設作開放性的答題方式,能讓學生自由發揮,使想象力和聯想力得以充分鍛煉。以筆者教學經驗總結,在解答開放性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常會有更多嘗試性的思考,能緊扣文章主旨,進一步深化對文本內涵的認知。
(三)效果分析采取問題式教學法,結果顯示,學生“睡覺不聽課、聽講但不互動、聽講且參與互動、積極提問與考試成績”等課堂指標調查結果均優于傳統教學法授課的學生,同時,對于語文能力的培養與學習興趣的調動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由此,說明了問題式教學法對學生課堂表現、提升學習成績等改善作用顯著。
三、結語
閱讀教學是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僅需要學生投入學習精力,更是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然而,無論如何閱讀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基礎知識的基石,離不開語感的培養,離不開感性到理性的飛躍,離不開對生活的感悟,離不開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由此,教師應基于本文所述教學思考,結合學生個體差異,通過“問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一、篩選表述,整合關鍵語句
做閱讀理解題要做到文通句順。答出答題的區域,顯示答題的方式。站在命題人的角度分析問題,所答與所問是否相扣、條理是否明晰。分析所答即所問的技巧,從語句中篩選整合并加以提煉。從原文中尋找答題信息的關鍵句,按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文章,在準確的語句中摘抄并提煉答案。關注的句子信息包括:名詞術語、表達方式、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語言特點、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論證方法、論證方式、理論論據、思想感情等。例如,分析題目法。假如題目是否定句,就反向推理,避免遺漏要點。假如題目是肯定句就采取正面分析的答題方式。通過分析題目的性質,體會文章的態度和情感傾向,弄清題目的結構形式。分析題目中是作者的思想的還是命題者的意思,明確答題的重點和限制的范圍。
二、關鍵句段提煉法
語文的閱讀理解往往從一些句子中提煉出要解答的重點信息。這些關鍵信息往往就隱含在關鍵句段中,學生閱讀時要把重點詞語、句子畫出來,再重點理解和分析。這一類型解題的技巧就是找關鍵句段,通俗的講就是找原話。步驟是帶著問題通讀全文,瀏覽要解答的問題,對照解題范圍,整合思路,找出最準確信息答題。有些試題要求用原文重點語句作答,可以利用關鍵句段提煉法找到要回答的句子。有些試題沒有明確的要求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的信息”整合作答;有些試題的要求是用自己的語言解答。
三、修辭方法解析技巧
閱讀理解解題類型中有一些出題方向是有關修辭方法類的試題。常用的修辭方法有8種:比喻、排比、夸張、設問、反問、對偶、比擬、反復。比喻的作用: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助學生加深印象;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使讀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對該說明的事物產生感情。夸張的作用:顯現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讀者的聯想。排比的作用: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設問的作用:啟發讀者思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反問的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反復的作用:使表達的感情更加強烈。在詩句中還能使得表達的句子格式整齊有序。對偶的作用:句式整齊,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與記憶,有韻律美。
總之,語文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技巧有很多,學生不懂得答題要領和技巧就會痛失分數,這是十分可惜的。因此,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總結并掌握一定的解題規律,答題時組織語言要規范,認真書寫,從而取得良好的成績。
第三篇: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
一、注意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方法訓練
良好的方法是正確解決問題的保證,是確保少走彎路的捷徑。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唯有特別注重方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讀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樣去讀、怎樣去寫。對于這個‘怎樣’,如果沒能切實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痹诮o學生日常授課和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白他們要去讀的是什么,要有明確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標要明確,還要明白怎么去讀,怎么去理解。對于不同題材的文章,它們有不同的體裁,有不同的語言風格,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脈絡。不同的作者在寫相同體裁的文章時也會因為個人文學修養、意趣愛好、側重習慣等的不一樣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寫作習慣和突出的語言文字風格等。
在給學生授課和指導時,要引導學生精細閱讀,逐漸去發現這些差異和不同,以有針對性的進行不同分類,以提高其學習能力。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記敘文時,首先要引領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旨,重點去品味敘述部分和議論抒情敘述部分。一般來說,初中學段學生所接觸到的議論文,其論點往往出現在句首或句尾。但偶爾也有出現在句中的,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不能因為一般性特征而湮沒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論。學習說明文時要仔細分析其課文內容,明確課文的說明對象,找出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并根據關鍵字詞句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體裁文章不同的知識點去進行有針對性的歸納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總結新的知識點,以循序漸進式地提高現代文學習和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獨立分析能力是關鍵。
二、鼓勵學生適度擴大閱讀視野,涉獵課外美文,加大閱讀量,進行閱讀量的積累和閱讀分析
能力的有效訓練語文課程標準規定:“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260萬字”。語文這一門課程的特點是其閱讀量積累量是沒有限度的,是沒有上限的。從古自今,沒有哪一個大文學家敢說自己讀盡了天下書,識盡了天下字。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也是積淀學生文學素養的關鍵。閱讀是積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閱讀材料內化為自己閱讀能力的關鍵步驟和必須方法。我們應該鼓勵新生代學生放寬視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學好教材里面的課文之外,還要廣泛涉獵那些內容健康、思想性強、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讀物和文章。在選取閱讀材料時,要注意選擇那些符合初中學生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的讀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細選擇,要挑選出那些能激發學生正義感和有助于培養學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老子在《道德經》里面也說:“九層高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量的長期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課外閱讀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起了強化和促進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符合法度,顯然跟吸收密切相關!睙o論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是針對語文考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當今時代賦予當今語文教師語文教學工作的重任。我們要將教材課文和課外閱讀相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以期幫助學生學好現代文,學好語文,受益終身。
第四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
一、以“讀”為本,咀嚼文本語言
文本細讀,顧名思義一是要“細”,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所以,要進行文本細讀,就必須從語言入手,從最基本的字詞入手;二是要“讀”,南宋朱熹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后自精熟,精熟了理自見得!苯Y合這兩點要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文本細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重朗讀朗讀是親近和理解語言的前提,也是進入文本的必要一環。在朗讀中,更容易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辭質樸,情感真摯,就適宜在朗讀中體會,如“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在反復朗讀中,學生可以走進朱自清的情感世界,感同身受地體會那種對父親依依不舍的情感。
2、閱讀時間要充分教師要上好語文課,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對于課上朗讀,短小的篇幅適宜集體朗讀,較長的篇幅宜選取部分集體朗讀、自由朗讀。整篇文章應該給學生預留課前預習時間,在這時間段朗讀。總之要讓所有學生都能有充分的時間來閱讀文本。
3、尋找切入點在閱讀文本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一些細微處,仔細閱讀,細細揣摩,才能品出精妙之處。(1)細讀關鍵字。“從一個讀者角度來看,最重要的字就是能讓你頭痛的字,關鍵字詞通常僅提供最有特點的細部,而把其他的部分留給讀者,須調動讀者想象,用讀者的經驗來補充刺激讀者的聯想或者想象,把他們的經驗與記憶激活”。所以真正要分析作品,還是得從分析關鍵字入手。例如,魯迅的小說《孔乙己》,課文一開始安排孔乙己就是在眾人的“笑”中入場,在文章最后又是以“笑”結束,“笑”這個字貫穿全篇,細讀“笑”可以品味出這種笑是眾人冷漠麻木的笑,作者更是用眾人的笑來突出孔乙己的悲劇命運,而這不僅僅是孔乙己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劇。(2)細讀人物稱謂。人物稱謂就是人物間彼此的叫法,細細地深入挖掘,你會收獲良多。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文中的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一會兒是“好心的人”、“善良的人”,一會兒又是“賊”、“討飯一樣的人”,隨著這稱謂的變化,就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變化,而這改變的依據就是于勒是否有錢。通過對人物稱謂的探究,我們可以看到在金錢社會里人與人之間冷漠、勢利的關系。(3)細讀標點。文中的一些標點寓意深刻卻經常易被忽略。例如,《故鄉》里“我”重新看到閏土時,“啊!閏土哥,???你來了?……”這處標點很有特點,仔細品味誦讀之后,我們能讀出對重新見到久別的兒時伙伴的興奮激動,也有對兒時伙伴變化之大的疑惑,更有想說的話很多卻無從說起的遲疑等復雜的人物心理活動,從而能更加形象地感受閏土這個人物形象。(4)細讀空白處?瞻最櫭剂x就是作品省略了的地方。文學是一種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它往往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正為讀者參與文本創設了彈性空間。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中,漁人“一一為具言,皆嘆惋”。漁人“一一”敘說了些什么呢?桃花源人為什么皆嘆惋呢?因為漁人敘說的就是當時的社會現狀,這就引導讀者了解當時作者生活時代背景,當時社會戰亂頻繁,賦稅沉重,民不聊生,這正與桃花源中的人們和平安寧、自給自足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借桃源中人“嘆惋”表達了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文學作品中的“留白”,需要讀者發揮想象力來填充。
二、結合語境,把握文章整體之美
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研究文本語境,有助于學生更透徹地把握文章主旨,體悟作者思想感情。結合語境,讀懂作者。文本細讀的大語境是指作者創作文本時的社會生活情景,包括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閱讀教學時,聯系大語境也是實現文本細讀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李白的《行路難》“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有兩個典故,一是姜子牙在渭河垂釣得遇周文王,受周文王賞識重用,助周滅商;二是伊尹乘小舟從日月旁經過被商湯聘請重用,助商滅夏。要理解詩人李白在此處用典的意圖,就得聯系李白的生平經歷。原來在寫作此詩時,李白受權貴排擠,被迫離開長安,抑郁苦悶下寫了這首詩,此處用典是用古人的經歷來安慰自己,古人能有這等機遇,自己未必沒有,對于自己能受朝廷重用又再次充滿了希望。聯系語境,品味感情。如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更開顏”,詩中的“喜”字用得妙。作者寫紅軍過雪山時,為什么要突出“喜”呢?聯系當時的紅軍長征情景,因為翻過雪山后,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目的地就在前面,三軍即將會師。所以用“喜”既突出了紅軍戰士過雪山時的樂觀心情,又表現了戰士們對勝利的信心。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關注時代背景,才能體味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實際上,文本細讀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善于結合文本,靈活選擇合適的策略,營造恰當的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體味文本結構的深層含義,領悟作者情感。如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才會收到異于傳統教學的特別效果,呈現別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