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在初中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習經歷,反思總結如何做好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以及如何在課堂內容的設置上更加吸引學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實習教師 課程內容設置
一、教師角色與學生角色的轉換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學理論與方法指導下的一個教育過程,也是一種教育技術更是一種教育服務。這種教育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前途等方面取得良好的適應,從而完美健全地成長[1]。經歷了一學期的心理健康教師的實習生活,讓我初嘗了作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在實習中我對于眾多的學生來說是實習教師,而對于學校的各位教師來說我是實習生,在學生與教師雙重角色的不斷轉換中體會到了許多,也學習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一直想要建立一種朋友般的師生關系,實際扮演了教師角色后發現,老師還是要和學生間有距離,要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定的崇拜感和距離感,有教師應有的姿態,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帶動學生,讓他們看到一個好的標榜,這也是教師”教”的一個方式。在塑造這樣一個教師形象的同時不能忘記和學生是民主平等的,作為心理教師更要如此,要讓學生看到對他們的理解,讓他們在做錯事情時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對于老師提出的批評建議發自心底的贊同、信服,嚴厲的批判也許當下會得到學生認錯的結果,可是也許會埋下一顆反叛的種子,只有在聽到他們心里的聲音時才會了解到他們的需求他們行為的原因所在,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才會行之有效。
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很強的相對性,沒有唯一確定的答案,很多問題不是在學校環境里就可以解決的[2]。作為心理健康課程的老師,我們更多的教授給學生貼切其年齡段生長狀況的相關心理知識,同時教給他們在這一時期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處理方法,如親子沖突、同伴沖突等,培養并鍛煉這一階段需要加強的能力,如意志力、情緒調控能力等等。而我在作為教師對學生講授知識時,認識到要教會學生知識,首先自己要有知識。常言道:”要給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學生喜歡上你教的課才會喜歡你、佩服你,使自己的教學得到學生的認可,這對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二、課程內容設置
那么如何讓自己的課程使學生喜歡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課程內容的安排。能否吸引學生重要的是能否在一開始就提起他們的興趣,而能否提起興趣重要的又是這些內容是否讓學生產生了共鳴,貼近他們的生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安排課程的內容、搜集資料、設置活動,提起學生的興趣就更加簡單輕松一點,而這樣也容易聽到他們心里的聲音,更多的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
第二,視聽資料的選擇。僅用單純的文字性的材料去給學生講授知識時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出現轉移等現象,如在課堂上與周圍同學聊天,做小動作,甚至睡覺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均是學生對所講內容感覺乏味時產生的,而適時的加入恰當的視聽資料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們對于所講內容有更多的體會,加深理解。選擇恰當的視聽資料是一個難點,首先該資料要貼合所講內容,其次要有能夠觸動學生的方面,讓他們在感動中學習領悟,最后就是要有一定的深度,值得反復回味思考。
第三,課堂活動的篩選。鑒于初中生的活潑好動這一特點,課堂活動是一個非常好的環節,課堂活動的設置篩選同樣要貼切課程內容,激發起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觸更多學習更多。
第四,課后作業的布置。課后作業是能夠讓學生更多的體會到課程內容的環節,甚至于有些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學習到感觸到的東西更多,比如說生命教育的課后作業是每一天十五分鐘體驗一下盲人,殘疾人,聾啞人等等在身體上不健全的人的生活狀態,在第二節課上有很多學生談到了他們在做這一作業時的感觸,完全出乎我意料外的收獲,遠比一節課上給他們看圖片、視頻、講實例帶來的感受多,這樣的課后作業就達到了良好的效果。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課程內容都需要布置課后作業,主要是以帶給學生心理上的感受學習為前提的。
第五,對待學生的態度。這一點對于我們實習老師來說更多的就是如何做好師生雙重角色的轉變。要注意在學生面前要做好老師應該做的事情,擺出教師應該有的姿態,要做好榜樣作用,也就是說在學生面前要拋棄掉自己的學生角色。想要與學生相處的像朋友一樣也是可以的,但是仍要保持適當的師生距離感,不能讓學生覺得在你這個老師面前可以沒大沒小,對待學生的態度要平等民主,可以溫和但是不能沒有嚴厲,要寬嚴相濟,獎懲分明。
三、家校結合教育的調節
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校、家庭對學生發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加強教師與廣大家長的交往、合作,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3]。當家長、老師、學校這三者之間因為在孩子的成長教育的方法上出現分歧時,作為心理老師要做好協調溝通工作,做到相互理解,這些問題在處理時就好像是做心理咨詢一樣,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他的想法,然后進一步解除誤會,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促進,這樣就可以做好對學生的家校結合教育,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會有更大的幫助[4]。
參考文獻:
[1]佟榮頤.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家庭”互動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
[2]申繼亮.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1).
[3]李德勇.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