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負責具體實施,調查樣本分布在全國134個縣、區,462個村,最終樣本數為11511份。調查內容為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經濟狀況、養老資源及安排等。報告最終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加權處理,可推論我國大陸地區60周歲及以上老人總體狀況估值。
數據1
仍呈現低齡老齡化特征,低齡老年人占54.03%
報告指出,我國老年人口中以60到69歲的低齡老年人居多,目前仍呈現低齡老齡化特征,但高齡化特征逐漸顯現。70歲及以上老人所占比例為45.97%,與低齡老年人所占比相差不到10%。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在報告發布會現場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老齡化速度會放緩,原因是1959年到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出生人口急劇下降,而十三五期間正好是這群人進入老齡化的時候。1963年后,出生人口又以每年2500萬的速度極速增加,直到1972年,“由此推算,2022年到2040年是中國老齡化最為嚴重的時候。”
加上老年社會高齡化特征逐漸顯現加強,十三五后中國老年社會將是大量低齡化老人和高齡化老人并存的局面。
數據2
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老年人養老金是農村的50倍
報告指出全國有85.90%的老年人領取養老保險金,其中城市老年人有91.25%領取養老金,比農村高出20.46%。
城市與農村在養老金上的差異非常大。報告根據各地養老金的中位數來看,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老年人的養老金為3000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為2300元,城鎮居民社會養老金為1070.9元,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中位數僅為60元。換句話講,養老金中的高檔機關事業單位為低檔農村的50倍。2015年,我國在時隔8年后首次上調農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為70元。
報告同時指出,城市中71.93%的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來源是養老金,而農村僅有17.22%的老年人能夠依靠養老金生活。這樣的數據造成的結果是,農村的老年人需要通過勞動來掙養老錢。農村有29.67%的老人參加勞動就業,比城市高10%。
城市和農村另一個比較大的差異在于養老設施的覆蓋率上。城市社區養老院的覆蓋比為21.22%,比農村高10.89%;城市社區老年活動室覆蓋比為80.58%,是農村的兩倍多。
數據3
失能老人比近13% ,重度失能老人約444萬
報告指出全國有87.4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完全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比近13%,其中2%的老人為重度失能。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底我國有2.22億老年人,照此數據推算,重度失能老人有444萬,這些老人需要家庭和社會提供長期照護服務。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表示,老齡辦所做報告得出的數據要比以上數據高。“19%的老年人為輕度和中度失能,2.3%的老年人為重度失能。”換句話講,老齡辦認為全國有21.3%的失能老人。
數據4
空巢老人近五成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認為比物質更可怕的是老年人的孤獨。報告指出,目前我國有47.53%的空巢老人,其中獨居老人占9.63%,老年人空巢的比例在85歲前呈明顯上升趨勢,換句話說,未來空巢老人比會超過五成。
在“養兒防老”觀念盛行的情況下,老年人的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28.19%的夫妻戶老年人認為“自己或者配偶應該承擔照料責任”,他們都是有子女的。報告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夫妻戶當前的獨立養老意愿相對較高。”
數據5
超八成老人有自己的住房,7%的城市老人有2套住房
報告指出,全國有84.77%的老年人擁有自己的住房,城市擁有住房的老年人比例為87.75%,比農村高7.78%,這是城鄉老年人各項指標中差異比較小的。城市有6.94%的老人擁有2套住房,是農村的1.9倍。
報告同時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擁有一套住房的比例逐漸下降,低齡老人擁有一套住房的比例為80.63%,比高齡老人高11.8%。報告認為:“低齡老年人在擁有房產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為其未來養老提供了有利的財產性條件。”
吳玉韶認為,過去幾年各地出臺了各種針對老年人的措施,但“政府制定措施是需要效果快,這樣可能考慮老人具體需求少了,這是十三五期間需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