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一】
感恩江海,才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壯;
感恩逆境,方顯“嚴寒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幽谷”的無畏;
感恩中秋,流露“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柔情;
中秋感恩,譜寫‘慈烏反哺,羔羊跪乳’的華彩樂章。
中秋里說感恩真是一個絕妙的創意,人們說感恩之水從心田流淌;人們說中秋之節源于真情洋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感動,而它確是永恒。
中秋應該是個感恩的季節,而感恩也必當成為月圓之夜的主題。
同學們,朋友們,當我們立足于腳下的同時不要忘記,這是先輩們用血與淚換來的土地,我們不僅繼承了他們的榮譽還有酸楚,滿懷豪情的當不要忘記了我們的責任??為祖國的興旺,為民族的自尊,為無能成為歷史,為悲劇不再重演。
對于我們*的學生,感恩需要我們的行動來做最美麗的詮釋。哲人說,昨天的答案來自昨天,而今天的答案還要來自今人。是的,對于現在的我們一切是那么的新奇,但那都不能使我動搖,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擁有要實實在在,不務于空想;真正的收獲要踏踏實實,不墜于嵐渺。
感恩需要心的連續,不要只在中秋才撿起失去已久的熱情。感恩同時也需要包容,包容一切的不悅,吸納所有的真情。作到??敞開胸襟“窗含西嶺千秋雪”;摒除偏見“門泊東吳萬里船”。
人是一個有感情的動物,同樣一個沒有感情的人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相信呼喚的總是真情,一個連真情都不懂的人也不配稱之為人。同學們相信大家都是有感請的,也存有感恩之心。愿我們都能心懷感激,感恩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愿懂得感恩的人都能長風破浪,直掛云帆。
中秋月夜分外圓,感恩情懷永掛心。
杜鵑啼血是感恩春之美麗;
碧荷映日是感恩夏之熱烈;
金玉頷首是感恩秋之饋贈;
寒梅傲雪是感恩冬之煉骨。
總之大自然的萬種風情映射出人性陽光的一面。沐浴在陽光下的我們也必將成為知恩圖報的陽光男女。
最后,希望今天的演講能給大家帶去些許啟迪,這是我最大的欣慰,連祝老師同學在這個尋常中秋愉悅康健、幸福平安。
學校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二】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因為處在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個節日在我們國人心中的地位僅次于春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秋濃月圓時,我們最想的就是家人能夠團圓,雖然人生所遇之事難免會有不全,但只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就會擁有碩果累累。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為“團圓節”。
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里,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無論什么形式,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華瑰寶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中秋節尤為甚。中秋,是一個飄溢親情的節日;中秋,是一個彌漫團圓的時節。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這些,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
同學們,一定能背誦出許多關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歷史的時空流傳至今,不正是因為我們人類有著的共同信念嗎。
中秋最美是親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著人們同一個心聲:親情是黑暗中的燈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過思念;月亮最高,高不過想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個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父母給予的培養……老師們,同學們,這個中秋,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心懷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
感恩的心靈美勝過中秋月圓美。感恩,讓我們擁有一顆知足常樂的心去珍惜身邊的人和事;感恩,讓我們發現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和富有;感恩,讓我們領悟和體會生命給我們的饋贈。中秋月圓夜帶給我們的就是滿滿的幸福體會,最后祝福學校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中秋節快樂,一切圓滿!
學校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三】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中秋節剛過,大家還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么中秋節告訴我們什么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征,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么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為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為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著團圓的喜悅,遙祝著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里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里去"。應該說,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梁,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寄托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人大校長紀寶成說:“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愿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既象征著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溫和、安定的美感”。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眾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于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說,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于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梁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春華秋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獲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為創建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