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做起,聽似簡單,其實不簡單,如何才能夠從心出發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們全心投入,真誠相待。
記得在我的孩提時代有著這樣的記憶:因為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進了醫院,本來就對醫院有恐懼感,剛一進醫院大門,就一直哭嚷著要回家,醫生還說需要打針,于是在爸爸媽媽軟硬兼施的誘逼下,來到了打針的地方,就見有位阿姨穿立腳點白大褂,戴著白口罩,頭上還戴著一頂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舉著針,一手拿著棉簽,面無表情地來到了我的面前,我越發害怕,嚇得一直往后退,雖然被父母強行按住身體,但還是不停地扭動,就這樣,折騰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動,再動就給你多打幾針!”還邊責令母親將我按得動彈不得,現在想來,如果當時那個護士不是那么隱,而是微笑癥鼓勵我,也許我就不會那么害怕了吧!
隨著時光的推移,我慢慢地長大了,面對人生選擇時竟然也戲劇化地做了一名護士,成了人們眼中的“白衣天使”,當我成為兒科護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說:既然我也是一名兒科護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來面對生病的孩子,改變我孩提時腦海中那咱面無表情,看上去讓人生畏的護士形象。前不久,有一位6~7歲的小男孩的一句話讓我更堅信我這樣做是對的。第一次給這個小男孩做治療的時候,我就像平時一樣面帶微笑一樣走進病房,他就總是盯著我看,到了第二年,他哭吵著奶奶要找我給他打針,聽他奶奶說本來有護士準備給他打針的,可他硬是不肯,握著小拳頭不讓人碰,偏要找我,于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后竟然不器了,只是乖乖地伸出兩只小手由我挑選,我很詫異,為什么這個小男孩會有這樣的舉動,但當時沒有問,只是在思考,接下來幾天的治療都由我為他進行的,可由于工作忙,打完了他的針,我便忙著我自己班上的事兒去了,好久沒看到我,他就說打針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后,邊微笑著輕輕撫摸,邊細聲問道:還痛嗎?他眨眨眼望著我說:不痛,其實一點都不痛。到了他出院的時候,我就問他,為什么每次打針都找我,而他說了句讓我非常感動的話,阿姨,因為我想看見你對我笑。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于是我越來越能夠感覺出護理工作的重要必。曾經有人說過。“拉開人生帷幕的人是護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護士。”是啊,在人的一生當中有誰會不需要護士的細致關心和悉心照顧呢?“護理工作是一門精細的世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要有一雙愿意工作的手。”新形象的護士是會用她們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無私的奉獻支撐起無力的生命,重新揚起生的風帆,讓痛苦的臉上重綻笑顏,讓一個個家庭都重現歡聲笑語~“神話中天使的美麗在于她的圣潔與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麗在于溫馨與微笑。”進入新的世紀,特別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們的各項工作都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我想要塑造*護士的新形象就應該從心開始,從心做起!
人們常說:“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人類情緒中的喜怒誤用東都可以從眼神中表現出來,而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醫務工作者熾熱的眼神和那張被蒙在白色口罩后面真誠的笑臉,要塑造一個城市的新形象,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形象建設,更離不開一個個行業的新變化,衛生部門作為“窗口”行業影響和反映了一個地方的新形象,要塑造醫務人員新形象,離不開醫生護士的共同努力,必須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敏的觀察力,棄舊圖新,銳意進取,并要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腳踏實地,奮力拼搏,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善于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實踐著護理模式由個案護理,小組護理到功能制護理,責任制護理及現在的系統化整體護理,不再是像以前那么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將病當作一個整體的人來進行護理。這每一個新的工作方式都是在原有護理工作方式的繼承,者是為了讓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體,更系統化的服務!
5.12國際護士節演講稿(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們: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托舉生命的天使》。
我們的職業是被人尊稱的“白衣天使”,也許只有同行們才清楚這天使背后的苦和累。工作對我們的要求是苛刻的。白大褂一穿,什么情緒和煩惱都得拋得遠遠的,她們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在整個醫療活動中的作用卻是舉足輕重的;她們沒有點石成金的仙術,卻能為枯萎的生命注入生機;她們用睿智的頭腦、嫻熟的護理技能、先進的管理理念、無私的奉獻精神,創造出了許多輝煌。
一頂潔白的燕尾帽,是護士神圣美麗的標志,一聲"白衣天使"是人們對護士的尊敬和贊揚,多少個白天,護士們奮戰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為了救治生命爭分奪秒;多少個夜晚,護士們在病床旁抗拒著死神的肆虐,當病魔向無辜人們投下黑暗的陰影,白衣天使卻用她們的智慧,真情喚起生命的陽光.
有人說,護士的胸懷象大海般寬廣,她能容納千百萬患病的父老兄弟;護士的品格象蠟燭般的無私,她燃燒著自己照亮了別人;護士的舉止象春風般的溫暖,她帶走了所有的憂傷和痛苦;護士的心靈象清泉般的純潔,為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帶來生命的春天。所以,人們給予她美麗的名字:白衣天使。
不是嗎?是誰把輸液針準確地輕輕插入病人的血管?是誰爭分奪秒搶救著陌生的生命?是誰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撫慰著患者?是誰從子夜的熟睡中,無條件地一躍而起,奔向病人?是誰踏著黎明的曙光獨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默默品味著一夜的辛勞?是誰滿懷欣慰地目送治愈康復的病人出院,剛放下送別的手臂,又轉身走向新的病員?而那嬰兒的第一聲響亮啼哭,首先震響著誰的耳鼓?生命終結的安詳又最后消失在誰的眼前?這就是我們護士生活中最最平常的一幅幅畫面啊!就這樣,演繹成一支支照亮別人生命的蠟燭,把這個世界裝點得絢麗多彩;她們是一張張堅穩的人梯,幫助一個個生命攀過危難的懸崖,綻放出新的希望!于是,我想到了一個更加生動形象的比喻:與病魔爭奪生命的勇士。
說到“勇士”這個詞,或許有人會不以為然。身穿一身潔白的護士服,踏著輕盈的腳步,悄無聲息的穿梭在病房和辦公室、手術室之間。沒有風雨,更沒有炮火硝煙,就連說話都是那樣的輕聲細語,彬彬有禮,暖如春風;不用與人搏斗,也無須撕殺流血,甚至動一動手臂都好像生怕碰痛了空氣,就這樣的人還能稱為“勇士”?可是,假如你曾經看到過以下的點點滴滴,你一定會感嘆:白衣天使,你是保衛人類生命的勇士!
讓我們走進一個普通的護士家庭,走向一個正在生病的九歲的孩子身邊,瞧!他正舉著病弱的手臂,迎著陽光在仔細看一支體溫計,上面顯示的溫度讓孩子自己也嚇了一跳:39度?!望著空蕩蕩的家,沒有人能幫助自己。于是,孩子拿起了電話:“喂,是媽媽嗎?我給自己量過體溫了,是39度。”電話那邊沉默了片刻,傳來了一個微微顫抖的聲音:“哦,媽媽知道了,媽媽還知道你是一個勇敢并且懂事的孩子,一定會照顧好自己,對嗎?因為你知道現在有病人需要媽媽,是嗎?”“媽媽,我懂!”放下電話的孩子孤獨地走向自己的小床;放下話筒的媽媽又匆匆走向了病房。這決不是一個虛幻的畫面,而是發生在我們醫院一位護士家中的真實故事。在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小太陽的今天,我們的護士難道擔當不起“義無反顧”這四個字嗎?
我是一名護士,打針、輸液、查房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生活。還記得有一次病房里住著一位老人,脾氣非常暴躁,每天給他輸液送藥他都大發雷霆。對于這些,我沒有絲毫抱怨,更沒有不理不睬,而是主動噓害問暖,去病房與他拉家常,津津有味地聽他講陳年往事。每當我看到他久久地沉浸在回憶中時,就感覺自己的心和他更貼近了,我更理解他了,他也更配合我的工作了。臨出院時他緊緊拉著我的手說:“你就是我的好孫女”。這時所有的委屈、不快都一下子煙消云散了。是啊!作為一名護士,要用春天的雨露去滋潤患者久旱的心田,要用有力的雙手攙扶患者走過心靈的沼澤,要積極與病人架立一座座心靈之橋,患者才能積極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這就是我們的天使,這就是我們的勇士.她們用微弱的肩膀承擔起人類的生命之重托!
白衣天使,這個比喻它帶著更多的美好和贊譽。而現實生活中的白衣天使,面對病人窒息時粘稠的濃痰,面對病人不能自主排泄的尷尬,作為護士,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幫他們吸痰、導尿、排便。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一切,克服著常人難以克服的艱辛,就因為我們是人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就因為我們是生命沙漠中綠色的橄欖枝。
穿越一個半世紀的歲月風塵,越過克里米亞戰爭的硝煙,我們的精神與南丁格爾一脈相承,我們的手與南丁格爾相握相牽,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會用我們用至誠至熱的愛,用我們自己的雙手,托起生命的太陽,鋪就了生命的綠洲,撐起了一片健康的天地,去造就每一束生命的陽光。 ????5.12
5.12國際護士節演講稿(三)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晚上好!
我來自,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天使有愛沒有怨。
一襲飄然白衣,一頂別致燕帽,一個胸牌某某護士,這就是我們的形象,被人稱之為白衣天使。天使是傳說中神仙的使者,是幸福和溫暖的象征,是人們對護士形象美和內在美的深情贊譽。姐妹們,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風暴席卷而來的時候,當有人譏笑我們地位低收入薄的時候,當病人不理解我們的時候,你有過怨言嗎?我看到觀眾席上的護士姐妹都在搖頭,是的,沒有!因為我們是天使,我們有的只能是無盡的愛,愛病人愛自己愛這份平凡的工作。
我們做天使可不是在仙樂幻境中輕歌曼舞,也不是在轟轟烈烈中做英雄。你看:天天穿著一成不變的白大褂,在滿是血腥味大小便味消毒水味的病房里穿梭,聽到的是痛苦的呻吟聲或急或衰的喘息聲和煩躁病人的謾罵聲,干的是沒完美了的吸痰導尿輸液換瓶。對,這就是我熱愛的工作。
榮獲諾貝爾獎的特雷莎修女寫的人生戒律里就有,你如果行善事,人們會說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隱秘動機,不管怎樣,還是要做。
你今天所做的,明天就會被遺忘,不管怎樣,還是要做。
我知道我們今天所做的,必然會被遺忘,但是我還是會做。
是什么讓我有如此堅定的信念,是自信我有幫助病人的能力,既然穿上了這身潔白,我就會勇敢地走下去。
病人在我心中,病人在我們心中,在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心中。把病人放在心中,就意味著我們的每一天都會過得充實,快樂。
絕大多數病人,剛入院時,對醫護人員是相當排斥的,但我們的宗旨是"視患者如親人,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為了一切病人,時刻注意自己的行業形象,使每一位病人感到溫暖和親切。"這樣才能夠贏得他們的信任,才能保持護患關系的和諧健康。這種和諧的護患關系減輕了患者的精神負擔,打消了他們的顧慮,讓他們能夠對我們敞開心扉,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更快地恢復健康。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了"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很鮮明的指出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南丁格爾說過,"護理工作是一門藝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和一雙愿意工作的手"。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塑造新形象的護士。轉變觀念,善于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實踐護理模式的轉變,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單純的執行醫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應該能動的執行醫囑,將病人看作一個整體的人來進行護理,讓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體、更系統化的服務。我們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愛心幫助他們減輕痛苦,為他們支撐起無力的生命。
醫院的搬遷,為我們帶來了更大更好的發展前景,我做為一名*的年輕護士,我一定會順應時代護理發展的要求,順應醫院發展的需要,堅持不懈地學習,為我們偉大的護理事業努力奮斗!
一名真正的好護士不僅是技術上的頂尖人才,而且是最有愛心、最有耐心的。這愛心和耐心是上帝賜給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帶給病人的禮物。
在內科工作的護士,都有這樣一個愿望,要把我管的病人管理得干凈清爽。
說出來你們不信,我們碰見一位幾年沒洗澡的老人,掀開被子,全身發出難聞的汗臭味,用毛巾一擦,皮屑直掉。當我們用四盆水幫一位老人擦洗完后,他連聲說:“謝謝,謝謝,太舒服了。”
崇高源于微小,收獲來自付出。象這樣的事在內科里是再普通不過了。盡管我們也有過牢騷,也有過怨言,但是我們面對那在痛苦中煎熬的呻吟,無望哀傷的眼神,我們只知道我們有幫助病人的責任,減輕病人痛苦的義務。
榮獲諾貝爾獎的特雷莎修女寫的人生戒律里就有,你如果行善事,人們會說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隱秘動機,不管怎樣,還是要做。
你今天所做的,明天就會被遺忘,不管怎樣,還是要做。
我知道我們今天所做的,必然會被遺忘,但是我還是會做。
是什么讓我有如此堅定的信念,是自信我有幫助病人的能力,既然穿上了這身潔白,我就會勇敢地走下去。
提起死人,你說怕,我相信。老實說,我也怕。可是ICU的護士卻是女人常有男人膽。因為有患者搶救無效死亡后,護士要做尸體料理,有的家屬要求幫死者穿上衣服,我們盡量滿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是那么簡單。真的是只有他們,不求別的,只求心安。
回首2015年,我們內科療區響應了我院的號召,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得到此消息后,大家既高興又感到肩上多了一份責任感。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大家就一個信念: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不要辜負院領導及護理部對我們科室的信任。起初我們大家對“優質護理服務”這一稱呼其意義也不是很明白。隨即護理部對我們科室開了動員大會,讓我們每個人都從真正意義上認識到什么是“優質護理服務”。只有我們理解了才能將其開展并做的更好,得到每一位病友及家屬理解,使其對我們的服務放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