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企業工商年報工作開始啦!時間為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下面提供吉林省工商年檢網上申報系統官網,希望能幫到你!
為指導全國企業填報年度報告,進行信用信息公示,小助手整理了全國各級工商、社保、統計部門的電話,供企業咨詢。
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提供全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填報、公示和查詢服務。
查詢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輸入名稱或注冊號進行查詢。系統支持按名稱的關鍵詞模糊查詢,一次最多顯示50條記錄。對于無效的查詢條件,將不會顯示查詢結果。
市場主體填報年度報告和其他信息,通過本系統選擇登記機關所在地區,點擊“企業公示信息填報”進行填報。
本系統公示的信息來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其他政府部門及市場主體,政府部門和市場主體分別對其公示信息的真實性負責。
本系統使用過程中如有問題,可撥打市場主體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主頁下方的業務咨詢電話或技術支持電話。
因微信篇幅所限,文內僅發布黑龍江省各地各機關聯系方式。
如需聯系其他省份單位,請在在電腦瀏覽器輸入鏈接進入全國各級單位電話列表。
http://www.gsxt.gov.cn/tel.html
拓展閱讀:吉林工商登記改革破局
醉易老茶坊公司負責人何麗萍告訴記者,自己營業執照上注冊資金200萬,其實并未出錢,這個資金可以分期到位,也可以有實力后再一步到位。
她稱,這次從辦理資質到開業差不多半個月就搞定,而且還是等于零元錢注冊了公司。
“以前就有一些業務基礎。”她對未來的業務前景看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她拿到的公司營業執照屬于自然人獨資,營業期限是從7月29日到2024年7月29日,這也就是說,她的公司獲批,需要最晚在10年內完成注冊資金繳納。
吉林是全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先行先試者。
2012年 8月1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試行意見》,在全國率先推行了先照后證、注冊資本零首付、驗資e線通、簡化住所登記手續、放寬年檢時限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這使得注冊公司人員踴躍。吉林政務大廳工作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后,一般一天100多人來辦照,高峰時可達300多人。
截至目前,吉林累計有2.5萬戶企業受益于先照后證,平均節省了3-6個月的籌建時間;共有11996戶企業通過驗資e線通平臺免費辦理了驗資業務,為企業節省資金約6300萬元。
“改革后代辦公司明顯減少,以前一開門一堆受理人拎著瓶子排隊,像上班一樣。”吉林省政務公開協調辦公室副主任徐彩晶笑言,驗資免費服務讓代辦受理這一行業幾乎消失了。
吉林新注冊的企業出現快速增長。僅2013年,吉林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9.3萬戶,同比增長32.6%,高于全國平均增速5個百分點,創吉林省歷史新高。今年3月到6月,全省登記市場主體、新增注冊資金分別增長23.3%、74.5%。
全國也取得了類似的效果。
今年2月7日,國務院發布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旨在放松市場主體準入管制,嚴格市場主體監督管理。3月1日,新修改的《公司法》正式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在此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實施后,今年3月至6月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440.06萬戶,同比增長20.48%;注冊資本(金)7.22萬億元,同比增長54.37%。
三產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而隨著注冊登記制度改革,吉林的第三產業發展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
根據了解,近年來吉林受國有工業企業,特別是重工業比重大的影響,該地工業增速不斷下降,經濟增速也呈現下降態勢。
今年吉林上半年經濟增速為6.8%,與2013年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GDP(地區生產總值)9%、12%的經濟增速相比,為3年來同期最低值。
吉林經濟放慢,與工業放慢關系大有關。 上半年吉林省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只有5.9%,比2013年同期的11.3%低5.4個百分點,與2012年上半年的14%相比,更是下跌了2/3。相比2010年的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25.8%,則已經下降了4/5。
不過吉林實施工商注冊登記改革,使得第三產業加快,成為緩沖經濟下滑的最主要動力。
統計顯示,自從2012年8月吉林實施注冊登記制度改革以來,全省大批的民營企業迅速產生。這部分企業主要是第三產業。
全國實施注冊登記改革后,今年3月至6月,吉林市場主體數量仍在繼續增加,新登記市場主體10.6萬戶,新增注冊資本(金)91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3%和74.5%。其中新增市場主體82.8%為第三產業,比去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新增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比高達93.1%,至少帶動就業人數增加39.7萬,是去年全年新增就業的69.6%。
這使得吉林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加快。
2013年上半年吉林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為7.5%,全年增速為8.7%,今年上半年則為9%,大大高于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5.9%的增速,也高于全國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8%的速度,成為拉動經濟向上的最主要動力。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綜合研究所負責人衣保中認為,吉林的產業結構比較重,下一步通過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第三產業,是解決目前經濟放慢的關鍵所在。“民企發展慢,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吉林省2013年工業比重為52.8%,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為70%。第三產業比重為35.6%,為全國罕見的低于40%的地區,不如貴州和西藏,也低于新疆36%的比例。
長春格拉斯鋁塑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露,該公司3月3日辦證,一天就拿到了執照,3月15日開業,作為全國第一個獲得吉林省新版工商營業執照的人,“前三個月收支基本持平。”
由于很多公司是零元注冊,大大降低了過去的門檻,這使得其是否促進經濟增長的懷疑產生。
吉林省工商局改革辦副主任陳宇坦言,沒必要這么悲觀。
因為原來企業注冊門檻很高,把住入口不讓進,可能一年只登記1000戶企業。現在改革后登記了10000戶企業,即使只存活了20%,那也是2000戶,也比過去高。
所以與其在入口堵住,還不如“寬進嚴管”,讓市場來選擇企業。“我們現在也在跟蹤,新登記企業發展所遇到的瓶頸,以及它的生存能力。”她說。
仍需減負強化監管
不過,盡管吉林新的注冊企業快速增加,下一步對小微企業的支持仍需要加快。
根據了解,今年3-6月,吉林在辦理先照后證的企業中,多為家政、保潔、電子商務、信息咨詢等對資金規模要求不高的行業。其中,新登記“1元公司”14戶,占新登記公司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3萬元以下公司1325戶。
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認為,這表明現在注冊公司大多企業層次不是很高,下一步應該有更高端的生產性、技術性服務業的公司產生。
他認為,從下半年,國家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還會一步步兌現。但是應該少搞補貼。可以嘗試以創新成果來沖抵企業應納的所得稅。此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應該通過建立社區銀行來解決。
進一步減輕收費,減稅等需要加快。有些地方亂收費占到了地方財政收入的50%。“一些地方,甚至一些個人對企業的收費是較為雜亂的,要進一步減輕,清理。減少企業的壓力。”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目前很多新注冊的公司盡管成立,但是業務發展仍難度很大。
比如吉林省長春市76歲的常兆生,是長春常兆生攝影器材有限公司的注冊人,3月份成立,辦公地點在自己家中,員工就是常兆生和他的老伴,沒有投入絲毫貨幣資本,注冊資金一分錢也沒花。營業執照上注冊資金寫的是4917萬元的公司,是常兆生的專利技術資本。
他發明了“固定于人體的便攜式多功能照相錄像用三腳架”,并在2012年10月17日申請了國家專利。該技術要實現量產難度大,如果手工生產則成本高。他買現成的三腳架進行加工,成本不過100元。但如果一臺臺地手工操作會特別麻煩。
常兆生從沈陽藥學院畢業后留校,之后在省藥監局工作,目前退休成立公司,但最大的障礙是流動資本缺乏,獲得貸款難度也較大“我找過人,但是人家都搖頭。”
與常兆生公司不一樣的是,有的公司是有業務量,但是沒利潤。
比如華中科技大學2010級本科生黃鐵森,在2013年5月份創立的水果幫業務量好,他在今年4月份干脆在武漢注冊了森果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10萬元,是創業團隊家里支持的,沒有貸款,黃是公司法人代表。
目前他和4個畢業生1個本科生租用了130平方米的房子,利用微信做水果營銷,年營業額達到了40萬,但是收支只是持平,沒有純利潤。目前有投資商前來洽談,但是黃鐵森感覺最大的問題是,“對水果等傳統行業的信息了解不夠,不知道哪有渠道。”
不過有意思的是,有的企業負責人則認為,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資金,而是政府要做好監管,維護市場公平,因為市場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吉林省工商局改革辦副主任陳宇稱,下一步將通過構建以部門協同、企業自律、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事后監管體系,凡納入經營異常名錄或“黑名單”的企業,將會在評先選優、金融信貸、招標投標等各個領域受到限制,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