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大家了解更多養老保險政策,今天準備了山東養老保險新政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山東省印發《山東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意味著我省35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開始正式繳納養老保險,我省成為全國首個印發實施細則的省份,也是首個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的。29日,省人社廳召開發布會,對實施辦法進行解讀。
近年來,養老“雙軌制”成為社會詬病的不公平因素。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只進不出”,造成不少企業職工呼吁養老保險“并軌”。“改革初期,想過難,但沒想過這么難。想過復雜,但沒想過這么復雜。”29日,省人社廳廳長韓金峰在發布會上連用兩個“難”和“復雜”來形容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
實施辦法規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逐步過渡辦法”。改革前已經退休的“老人”,繼續按照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今后的待遇調整政策。改革后參加工作的“新人”,退休時按這次改革確定的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對于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同時,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等因素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這次改革把單位養老轉變成社會養老,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障不再單純依賴單位,而是納入社會保障的大盤子。改革之后,體制內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金單獨建賬,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方式計算待遇,與企業的養老金計發辦法是一樣的。”山東省人社廳副廳長房波介紹。
此外,今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待遇調整,不再與在職職工工資增長掛鉤,而是與企業退休人員統籌安排。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結合我省經濟發展、物價水平、工資增長等因素,由省政府統籌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逐步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正常調整機制。
據了解,此次改革的核心還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還實行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將原來單純依靠退休費保障的制度,改變為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結構。
延伸閱讀:山東省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情況
30日是人社系統"12333全國統一咨詢日",今年的主題為"話說居民養老保險"。作為全國宣傳活動的主會場,我省在濱州市南楊大集開展現場咨詢和政策宣講活動。國家人社部、省人社廳和山東廣播電視臺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山東人民廣播電臺進行了現場直播。請聽記者呂芫至的報道:
【這個養老保險怎么個繳法?必須得到15年以上……】在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熱情地向咨詢者解釋養老保險相關政策法規。12333工作人員崔曉媛:【參加居民養老之后,男士女士都到60之后呢,按月領取養老金,然后沒有任何后顧之憂了。】
濱城區市民耿洪超得知參加養老保險有這么多的優惠政策,表示近期就要把自己的養老保險給補上:【現在是年輕的話還可以,如果到了退休的話沒有工作了沒有什么保障,交一份養老保險對以后也是一個保障吧。】
目前,我省12333已經發展成為電話、網站以及微信多渠道的服務模式。省人社廳副廳長夏魯青:【日前,全省日平均接聽1.2萬個電話,年來電量達到了628萬多個,12333已經成為了人社部門的一個重要品牌,成為人社部門的一個新的名片。】
截至2017年底,我省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538.9萬人,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待遇發放人數為1438.6萬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待遇領取率100%,基金累計結余680.6億元。目前,我省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全國第二,待遇領取人數全國第一,基金累計結余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