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央**批準,中央軍委近日印發了《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要點如下:
●牢牢把握“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原則,以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為重點,協調推進規模結構、政策制度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
●,組織實施軍隊規模結構和作戰力量體系、院校、武警部隊改革,基本完成階段性改革任務。
●從職能定位入手,按照突出核心職能、整合相近職能、加強監督職能、充實協調職能的思路,調整改革軍委機關設置,由總部制調整為多部門制。
●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要求,建立健全軍委、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構建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干高效的戰略戰役指揮體系。重新調整劃設戰區。
●裁減軍隊現役員額30萬,軍隊規模由230萬逐步減至200萬。優化軍種比例,減少非戰斗機構和人員。壓減軍官崗位。優化武器裝備規模結構,減少裝備型號種類,淘汰老舊裝備,發展新型裝備。
●優化預備役部隊結構,壓減民兵數量,調整力量布局和編組模式。
●調整軍隊人員分類,逐步建立軍銜主導的等級制度,推進軍官職業化,改革兵役制度、士官制度、文職人員制度。完善退役軍人安置政策和管理機構。深化經費管理、物資采購、工程建設和軍人工資、住房、醫療、保險等制度改革。
相關閱讀:
解讀《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
事件:12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大會隆重舉行,*主席授予軍旗并致訓詞。1月1日,中央軍委印發了《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
本次印發《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在上一次*主席重要講話的基礎上,具體了改革的總體目標:,重點組織實施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
,組織實施軍隊規模結構和作戰力量體系、院校、武警部隊改革,基本完成階段性改革任務;2017年至2020年,對相關領域改革作進一步調整、優化和完善,持續推進各領域改革。政策制度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成熟一項推進一項。我們重點關注:
領導管理體制。調整改革后勤保障領導管理體制,以現行聯勤保障體制為基礎,構建統分結合、通專兩線的后勤保障體制。改革裝備發展領導管理體制,構建由軍委裝備部門集中統管、軍種具體建管、戰區聯合運用的體制架構,裝備發展建設實行軍委裝備部門?軍種裝備部門體制,裝備管理保障實行軍委裝備部門?軍種裝備部門?部隊保障部門體制。
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有利于加快陸軍現代化建設,適應信息化時代陸軍建設模式,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有利于軍委機關調整職能、精簡機構人員,優化力量結構和部隊編成,加快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
成立火箭軍,將實際上擔負一個軍種職能任務的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有利于其承擔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任務,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加強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建設。我們也在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點評中細數了二炮裝備的國產主戰武器系統,重點利好航天科技科工兩大集團,推薦航天長峰、航天晨光等。
成立戰略支援部隊,主要是將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都很強的各類保障力量進行功能整合,有利于優化軍事力量結構、提高綜合保障能力。戰略支援部隊作為新型作戰力量,是我軍新質作戰能力的重要增長點。實際上早在閱兵中,信息支援就作為六大作戰模塊中的一個單獨作戰模塊進行編組,主要包括預警雷達、無人機、指揮信息系統等,我們認為戰略支援部隊的范圍將大于信息支援部隊,可能還包含電子對抗、網絡攻防等,推薦國睿科技、衛士通、南京熊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