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增強教師職業素質,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實現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末的考試的情況來看,部分學生的成績普遍偏低。近期與科代表、部分學生座談,發現這些學生對歷史的學科興趣較差,對初一、初二的歷史沒有形成整體的清晰的認識,這對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挑戰,也對教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較短的、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既掌握好新學的知識、又能將以前所落下的知識彌補上來,這都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難度。另外,初三的學生從道德的養成上來講,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的形成時期,在這一個時期內的教學任務,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層面上來講,是一個培養愛國主義,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完成教育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的內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及資本主義的發展,兩次工業革命,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下冊的內容包括: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及挫折,國際關系格局的發展與演變,亞非拉美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等。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教學,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中外歷史所講述的重要歷史年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概念,把握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線索,全面掌握所學知識。
過程與方法: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通過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培養學生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學會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標:通過對中外歷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歷史情感教育、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歷史人物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學習他們的報國熱情和優良品德;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力求做到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一。
四、教學措施
1、細讀中考說明,課程目標,進一步分析歷年中考試題,把握中考脈搏。
2、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優勢,認真備課,既備教材、教法,又備學生。
3、嚴格落實教學常規,精心設計教案,教案的設計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學生實際。上課精講多練,努力提高課堂質量。
4、依據學生個性實施因材施教。注意對優秀生培養,定準目標,定期輔導,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們更好發展。同時做好績差生的轉化工作。
5、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因材施教,努力做到整體優化。注重拓寬歷史教育的情感功能,教書育人并重。
五、教學進度安排
1、新授課內容:《世界歷史》上、下兩冊,計劃28課時。
2、綜合復習,訓練,測試以及講評,計劃2周,4-6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