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
一、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這些內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 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數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回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回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教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 編排特點
1、 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 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措施:
1、 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
2、 針對計算教學這一教學重點,教學時注意:
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
鼓勵學生因題而異靈活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基礎。
培養認真、仔細地計算和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
3、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對學生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4、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五、本學期教改思路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托,積極開展教改實驗,盡快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最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第一部分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數學活動來呈現實際學習內容,加減法的處理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教材并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加減法學習混合,算法多樣。空間與圖形包括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形狀、大小。分類與統計都重視對過程的經歷。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20以內數的意義,會認、會讀寫0?20的數。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經歷比大小、高矮、、輕重、長短的過程。體驗“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感受日常生活與其的密切聯系。
3、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整時、半時、記時方法,體驗時間的長短。
4、認識物體的位置、順序、大小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5、學會簡單分類、統計,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
三、教學重難點:
1、認識2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四、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五、教學課時安排:
周次 | 教學內容 | 課時 | 周次 | 教學內容 | 課時 |
1 | 一、數一數、比一比 | 3 | 11 |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 5 |
2 | 二、比一比、1-5的認識 | 5 | 12 | 整理和復習,數學樂園 | 5 |
3 |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 5 | 13 | 11-20各數的認識 | 5 |
4 |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 5 | 14 | 認識鐘表,9加幾 | 5 |
5 | 認識物體和圖形 | 5 | 15 | 8、7、6加幾 | 5 |
6 | 國慶節放假 | 5 | 16 | 5、4、3、2加幾,整理和復習 | 5 |
7 | 分類 | 5 | 17 |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 | 5 |
8 | 6、7的認識和加減法 | 5 | 18 | 總復習 | 5 |
9 | 8、9的認識和加減法 | 5 | 19 | 總復習 | 5 |
10 | 10的認識和加減法 | 5 | 20 | 總復習 | 5 |
最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3
一、情況分析:
大部分入學前,都受過學前教育,可是每個學生的基礎都不一樣,一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一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
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際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最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4
一、情況分析:
今年教學一(7)班和一(8)班,每個班級都是60幾名學生。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
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際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 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