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地震預警就是地震預報,其實地震預警和預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地震預警是指在災害性大地震發生以后,利用震中附近的地震臺快速確定,并根據電子信號與地震波的速度差,通過自動的技術系統,搶在地震波襲擊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或避免當地的損失。
內容類別 | 地震預報 | 地震預警 |
地震發生 | 發生前 | 發生后 |
信息發布提前時間 | 震前數天 | 震后十幾秒至幾十秒 |
信息發布對象 | 所有區域和人員 | 特殊設施、特殊區域人員 |
信息發布形式 | 政府公開發布 | 預警系統自動發布 |
利用原理 | 地震前兆異常 | 電子信號與地震波的速度差 |
目前水平 | 短臨較低 | 較低 |
近階段預期效果 | 不佳 | 較好 |
研究歷史 | 50年 | 開始起步 |
最佳適用范圍 | 震中所有地區 | 距震中50?200km環形區域 |
地震預警作用
通過地震預警搶出來的十幾秒甚至是幾十秒的應對時間,在技術手段充分和設施完備的前提下,可以非常有效地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一般來說,地震預警系統對距離破裂震中50公里至200公里的范圍最為有效。對于50公里以內的地區,即使發出預警可能也來不及反應;而對于200公里以外的地區,地震產生的破壞可能不嚴重,沒有必要發出預警。
地震預警系統建設
目前,我國已在部分重大工程建設中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地震報警系統或地震人工緊急處置系統。例如大亞灣、秦山和嶺澳核電站、冀寧輸氣管線等相繼建成了地震預警與緊急處置系統,當地震動超過設定的限值時,中心控制室將采取相應的緊急處置措施。根據《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要求,我國大陸地區正在建立大規模的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預警系統,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地震緊急處置工作。
地震預警原理示意圖
圖中黑色線路代表已經建成地震監測預警系統
目前,我國高速鐵路地震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京津城際、京滬、哈大、京石武等高速鐵路地震監測預警系統已經建成。
高鐵的速度一般會超過200千米/小時,這樣就使列車在輪軌間橫向波動增加,因此即便是中強地震也可能造成列車出軌甚至翻車等重大安全事故。高速鐵路地震預警是在高鐵沿線或附近布設地震觀測儀器,當儀器監測到地震并達到預警水平時,向正在行駛的列車發出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