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對于艾滋病,你是怎么想的?是害怕還是接受,無所謂?那如果遇到艾滋病病人,你怎樣待他們,是歧視還是關愛?我覺得不用怕,也不用歧視,不是嗎?
有一次看書,說一個女士,他哥哥是一名水手,因為揚帆橫渡大西洋,患了艾滋病。她很愛哥哥,一開始不能接受,后來才知道與艾滋病病人正常接觸沒什么壞處。所以就細心照顧哥哥,她的哥哥與病魔抗爭了很多年才離開人世。
還記得,幾名大學生,戴著口罩,對路人說:“我是艾滋病病人,你能給我一個擁抱嗎?”但是,在半個小時內,沒有人給他們擁抱。有人說自己知道與艾滋病病人擁抱不會傳染,就是要防著點。
看到這,我很不滿,雖然我不是艾滋病病人,但我知道他們得不到他人關愛的痛苦。生物老師講過,艾滋病只是靠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同吃同住,根本不會傳染。
小學學過一篇課文,是說一個黑人小孩恩科西,出生后,母親就因為艾滋病去世了,同時他也被遺傳了這個病,幸好有個好心的白人女士收養了他,這讓我很感動。但學校不要他,可能因為他是黑人,且有艾滋病,結果鬧了軒然大波。
后來,他有一個演講,講的就是不要歧視艾滋病患者,要給予他們關愛……在一個國際兒童節,所有兒童歡呼的節日,被折磨得不成樣子的恩科西靜靜地睡去了,那年他才12歲,太可憐了!
也許是當時對艾滋病沒有興趣,就沒在意。去年,看電視時有個紀錄片說:“有一個黑人小男孩得了艾滋病……”我驚叫起來“恩科西”又說起那些事,不過這時我對這些事有興趣了,認認真真地坐在沙發上看了。
我要告訴大家的就是我們生物老師說的那句話:“和艾滋病病人同吃同住不會被傳染……”我們要以“反對歧視,提倡關愛”為主題的宣傳口號。向周圍的人宣傳。
【第二篇】
忘記了是從那一天起,艾滋病這個略帶西方色彩的字眼闖如了我們的生活。它驚醒了沉睡中的我們。讓我們認識了愛滋,了解了愛滋,懼怕了愛滋。
首先是不要歧視艾滋病患者,其實他們痛苦的不是身體上的,是精神上的。大家都應該學習和了解艾滋病的傳染途徑,因為日常的接觸是不會傳染上艾滋病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關心艾滋病患者。如果身邊發現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們。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確態度是:同情、關心并盡力幫助他們,使他們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擴散他們的病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既要承受親人患艾滋病的巨大痛苦,又要承擔對病人的照顧和料理,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要像對待其他一切不幸的家庭一樣,給予充分的同情、關心和幫助。這對于創造一個有利于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安全的社會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患者是弱勢群體,要像關愛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關愛艾滋病患者。”
現在,我們得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和正確的性道德觀,志愿向同伴和他人分享防治知識,關愛和幫助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支持與關愛,減少歧視的創傷,我們大家伸出友愛、關懷之手來幫助那些身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幫助青少年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身邊做起,積極進行預防艾滋病宣傳讓艾滋病患者感到溫暖。
在這個全世界人民向艾滋病作斗爭的統一日子里,關注艾滋病,開啟心靈之窗,點燃心靈的光,重新照亮人生的路段,給人以無限的溫暖。
因此,我們應讓心靈的花朵開綻,散播著愛的花香。莫對著艾滋病患者蜚短流長,莫引導他們走向死亡。
因此,我們應該拿起智慧的槍桿,與艾滋病做誓死的對抗。讓生命的大樹更加堅強,讓我們的明天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