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學校都在忙“入戶調查” 今年材料審核更嚴苛
6月21日、22日是杭城公辦小學招生的日子,而本周末開始,部分學校開始公布錄取名單,其他學校會在7月中下旬公布名單。
從報名結束到錄取名單公布,這段時間,報名的學生和家長過得有些忐忑,公辦小學的校長也過得很不安耽。“報名人太多,到底怎么安排,我們壓力太大了。”有校長說雖然臨近放假了,但為了招生的事情,他們肩上的壓力依舊不小。
根據今年報名的情況來看,主城區戶籍生超過招生計劃的學校挺多。有學校老師很擔憂:“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讀書問題了,許多學校的戶籍生大多都是一表生。”按往年操作來看,學校一般通過擴班擴容、外借場地、調劑等手段解決學生入學問題。
那么,調劑的標準又是什么呢?這段時間,所有學校都在忙一件事——入戶調查,即老師上門核實學生報名信息。對于一些戶籍生都爆表的學校來說,是否住戶一致、落戶年限成為學校實施調劑的重要標準。
今年材料審核更嚴苛
老師多次上門調查“住戶一致”
一表生爆棚的學校,在核實材料以后,根據落戶時間前后來排序。記者咨詢了幾所一表生爆棚的學校,對方表示,由于材料核實工作還未完畢,相關政策還未完全制定出來。
不過,去年的情況是這樣的:采荷一小將落戶時間在2013年7月以后的一表生調劑至采荷二小、采荷三小;勝利小學將落戶時間在2013年4月以后的一表生調劑至周邊小學。勝利小學有名老師預測,目前入戶3年以上的一表生,入勝利小學問題應該不大。
相對來說,材料核實的難度并不大。學生報名當天提交的材料上就有相關數據。而這段時間學校“入戶”的主要是核實“是否住戶一致”,孩子和家長是否真的住在該學區內。
為了保證公正,一般會安排2人同時進行。6月27—28日,城北一所小學派出40個老師,分成20組,進行了第一次“入戶調查”,而6月4日—6月5日,該小學繼續進行第二次“入戶調查”。據悉,今年該校開12個班,但符合條件的報名人數已超過了80人。
“因為要核實孩子是否住在學區內,所以我們上門家訪,只會提前10分鐘左右通知家長。”一名參加“入戶調查”的老師告訴記者,學校還特意把時間設在周末,就是考慮到家長平時白天要上班。不過,第一次“家訪”就吃了2個閉門羹。
同樣是城北,另外一所小學今年計劃招生210人左右,但實際報名已超出了20人。學校老師利用整整一周的時間進行“入戶調查”。“我們調查的時間是晚上8:30以后,家長白天再怎么上班,也該回家休息了吧。”參與“家訪”工作的一名年輕女老師也“出師不利”,4個家訪對象,有2個沒訪到。“今天訪不到,我得第二天來,第二天訪不到,我得繼續訪。畢竟孩子讀書是大事,我不能這樣就隨意在回饋單上寫上住戶不一致吧。”
城西一所熱點學校的老師曾在一周時間,針對同一戶家庭走訪了5次。之前每次敲門,家里都沒人。家長的解釋,不是帶孩子上培訓班,就是外出有事。“因為是突襲調查,不可能提前通知,遇到這種閉門羹很正常。”后來,這名老師一直在附近等,到晚上9點多才見到這名學生。
是否有孩子居住痕跡等細節 老師都會留意
是不是老師“家訪”時,孩子和家長正好在家,就算過關了?或許,情況并沒有那么簡單。城北一所小學有位老師當天的任務是家訪4戶,她成功敲開了其中2戶家門,但2戶家庭都有點小狀況。
“你好,某某同學住在這嗎?”敲開第一戶,出來迎接的是一名四十來歲的大姐。這位大姐上下打量了一番2名老師,有些警惕,脫口否認“不認識”。其中一名負責調查的老師,自報家門地說明了來意,這位大姐的態度突然來了180度大轉彎,“哦!不好意思啊,這孩子是住在我們這的,剛才我沒聽清。”老師當即給報名的學生家長撥通了電話,還要求看一下孩子的房間。“說實在,從進門的鞋架一直到孩子的房間,我們都沒有找到孩子的居住痕跡。就連一件孩子的衣服都沒有。”像這樣的情況,老師就會留意標注“兒童入住痕跡不明顯”,后期還將會有其他老師跟進核實。
另外一戶的家訪看起來比較順利,不過70多平米的房子里面,有兩戶家庭入住,兩個孩子睡在一塊,一個孩子讀幼兒園,一個孩子讀小學。“這個聽起來感覺也不太現實。據家長說是兩個朋友一起合租的房子。”像這樣的信息,也被家訪的老師詳細地登記在反饋單上。老師說:“我們學校并不算很熱門。據說有一表生都爆棚的熱門學校,為了防止學區房轉手太快,提出了一條原則:一套住房6年內,只有一個孩子的學額。”
老師們都說家訪就跟破案似的,他們在家訪時會使用各種“側面”的招,比如第一時間向鄰居打聽消息;進門核實信息是關注客廳、墻壁上是否有孩子的書籍、貼畫和涂鴉;單獨跟孩子交流。一表生爆棚的學校,會在生源信息的核實上更嚴苛。不少熱門小學的老師告訴記者,有些家長在本學區內購房落戶,但房子出租,并沒實際居住的,這樣的孩子一旦被發現很可能會被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