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福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細則

思而思學網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一直是參加事業單位考試的考生以及在職事業單位人員比較關心的問題,小編帶來福建省2016事業單位關于養老保險的改革細則,歡迎查看!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細則文件已由人社部和財政部共同推出,文件要求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下稱《決定》),并對部分群眾關心政策進行了解釋。

人社部與財政部聯合文件指出,改革后,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干部管理權限,經批準可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的工作人員,繼續參保繳費。但其中少數人員年滿70歲時仍繼續工作的,個人可以選擇繼續繳費,也可以選擇不再繼續繳費。待正式辦理退休手續時,按規定計發養老待遇。

此次,人社部還專門針對“中人”過渡問題進行了解讀,表示全國將實行統一的過渡辦法。對于10月1日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即: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激發待遇低于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10月1日至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1月1日至12月31日)發放20%,以此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門的100%。過渡期結束后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人社部還表示,改革后對于符合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條件的人員,其改革前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作為視同繳費年限,退休時按照有關規定計發待遇,改革前個人繳費本息,劃轉至改革后的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本人退休時,該部分本息不計入新老辦法標準對比范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對于目前劃分為生產經營類,但尚未轉企改制到位的事業單位,已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仍繼續參加,尚未參加的,要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其轉企改制到位后,仍需按有關規定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

近年來,養老“雙軌制”成為社會詬病的不公平因素。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只進不出”,造成不少企業職工呼吁養老保險“并軌”。

自去年10月1日起,醞釀多年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式進入實施。時至今日,改革已經啟動近9個月,養老金并軌在各地逐漸落實。從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廣東、陜西、安徽多地實際情況來看,這項改革推進并非一并了之這么簡單。

7月29日,山東省率先發布《山東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江蘇省養老保險并軌的實施意見也于日前出臺。而早在今年兩會上,這項改革就被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列為了年度任務。

與之同步,作為養老保險并軌的一項配套措施,截至7月底,機關事業單位調整基本工資標準的兌現工作已全面完成。

“此次工資調整,其實不是漲工資,實際是變為當期工資加未來延期支付的薪酬,是針對養老保險并軌做的一次結構調整。”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表示,養老保險并軌揭開了中國養老金深入改革的序幕,先行理順機關事業單位薪酬體系,有利于為后續實施改革鋪路。但此次并軌只是實現了起點公平,三大群體合并為兩大群體:職工一個計劃,居民一個計劃,但后續遺留問題仍然存在,尤其是并軌后的結構缺陷亟待解決。

據悉,目前多省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并表態年內要啟動實施改革;有的省份流程已走到了省級層面,實施方案不日便可對外發布。

以東部省份福建為例,按照部署,福州市已于7月初基本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括人員摸底、財政測算、政策宣傳等,預計10月份將全面啟動改革。

在西部省份貴州、陜西,這項改革都被列入了下半年任務清單中,要求“盡早推進和完成改革,確保年底前按時“銷號”。

這意味著,以山東率先啟動實施改革為序,在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調整完畢后,呼吁10余年之久的養老保險并軌改革,將真正進入實際操作層面。

養老保險雙軌制之所以稱為“雙軌”,不僅是因為機關事業單位員工養老金待遇高于企業退休人員,更因為這種高標準是建立在前者不用繳費的基礎上。因而,養老保險的并軌,意味著,機關事業單位員工也要和企業員工一樣開始繳納養老保險費用。

根據國發2號文要求,養老保險繳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其中個人所需繳費項目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費用和職業年金費用,比例共計為個人繳費工資的12%。

繳費比例確定后,個人繳費工資又該以什么為基準?根據《通知》,機關單位(含參公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四部分: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規范后的津貼補貼、年終一次性獎金。事業單位員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則由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三部分構成,分別是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績效工資。

“這明確了養老保險繳費的大基數,因為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本來工資結構就不一樣,加之前幾年事業單位進行了績效改革,所以兩大群體的繳費基數構成不盡相同。”楊燕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資部分抵扣社保繳費后,有部分人反而工資下降了,所以后來針對這部分人群補加了100元。

那具體到個人,月均繳費到底是多少?陜西財政廳在年初解讀國發2號文時,曾透露了中央設計的繳費水平。其稱,為實現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中央確定,從10月1日起,全國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月人均將提高1200元左右(平均數據,具體到個人會有所不同),其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個人繳費600元左右(繳納個人賬戶養老金400元左右,個人繳納職業年金200元左右),從津補貼或績效工資中納入300元左右,實際凈增資300元左右。

這也就是說,12%的機關事業單位繳費比例,個人對應平均約600元的繳費水平,其中涵蓋8%的基本養老金400元,4%的職業年金200元。

這與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平均工資,進而測算出來的數據基本一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7346元,核算下來月平均工資4778.8元。若按此,則機關事業單位12%的養老保險個人繳費為573.5元。

但實施方案的出臺只是第一步,后續仍需要一系列人事、工資等配套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

“并軌陸續實施后,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中人’待遇的銜接問題。”北師大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認為,現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并入企業職工系統中,待在職的“中人”在改革后退休,“未來他們的待遇會不會向企業看齊而有所下降,之前視同繳費年限的部分又該如何計算,基本工資調整什么時候調、怎么調?這都需要有明確的制度規定,讓參保人員有明確的預期。”

(本文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