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湖北工資水平怎么樣?武漢的工資標準是多少一般?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的最低工資情況.
湖北全省最低工資標準按區域劃分為三檔,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依次為14元、11元、9.5元。全日制勞動者月最低工資標準又是多少呢?
一、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月最低工資標準依次為1300元、1020元、900元。
二、全日制就業勞動者的最低小時工資標準,按每月21.75天、每天8小時進行折算。
三、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依次為14元、11元、9.5元。
四、湖北省最低工資標準適用區域
(一)1300元/月、14元/小時
武漢市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市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
(二)1020元/月、11元/小時
武漢市東西湖區、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黃石市市區、大冶市;襄陽市市區、襄州區、棗陽市、老河口市;宜昌市市區、夷陵區、宜都市、枝江市、當陽市;荊州市市區;十堰市市區;孝感市市區、漢川市;荊門市市區、鐘祥市、京山縣;鄂州市;黃岡市市區;咸寧市市區、赤壁市、嘉魚縣;隨州市市區;恩施市區;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
(三)900元/月、9.5元/時
陽新縣;宜城市、谷城縣、南漳縣、保康縣;石首市、松滋市、公安縣、江陵縣、監利縣、洪湖市;興山縣、秭歸縣、遠安縣、長陽縣、五峰縣;丹江口市、鄖縣、房縣、竹山縣、竹溪縣、鄖西縣;應城市、云夢縣、安陸市、大悟縣、孝昌縣;沙洋縣;浠水縣、武穴市、黃梅縣、紅安縣、麻城市、羅田縣、英山縣、蘄春縣、團鳳縣;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廣水市、隨縣;利川市、建始縣、咸豐縣、巴東縣、宣恩縣、來鳳縣、鶴峰縣;神農架林區。
注意:
1、本標準適用于湖北省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標準執行。
2、用人單位應根據其經濟效益和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與工會組織和勞動者積極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合理確定本單位的工資水平和工資標準,協商確定的工資標準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在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其工資收入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最低工資標準不包括:加班加點的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在剔除不包括內容和個人按下限繳存住房公積金后,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月工資不得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某網站聯合北京大學在京發布了2014《90后畢業生飯碗報告》,基于35余萬份來自90后就業情況的調研數據,報告顯示武漢平均起薪僅2018元,在報告中的24個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一。
8月5日,荊楚網記者采訪多個武漢高校的學生,紛紛表示覺得報告的結果比較靠譜,不少人甚至表示薪水低于2018元的都不少,自己“被平均”了。
作為擁有7所部屬高校,20所省屬高校的教育大市,這樣的結果引起軒然大波。有網友和專家表示,武漢高校眾多,加劇競爭,就業薪酬方面,武漢和同級別城市相比,不具備競爭力。
不少武漢高校畢業生吐槽可能更低
畢業人數創新高、就業率創新低——成就了2014“史上最難就業季”。《報告》顯示,截至到今年6月末,90后畢業生的就業率僅為14。3%。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也讓90后畢業生不斷調整預期,準確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
《報告》顯示,從地域對薪酬的影響來看,今年一線城市薪資水平依舊領先,上海以3241元居首,北京以3109元位居第二;武漢作為教育大市,畢業生起薪僅為2018元,排在青島、濟南、石家莊、福州、西安、貴陽、呼和浩特、沈陽、成都、南昌等眾多城市之后,在報告中的24個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一。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武漢高校圈和職場炸開了鍋
網友“玻璃心,也可以很勇敢”稱,“在武漢讀了幾年大學,我想說的是,應屆生1500元底薪的多得是好嘛,那些說武漢工資沒這么低的人你們是打腫臉充胖子嗎?呵呵,關于你們說的賣衣服或者奶茶店那些工資是高,不過搞清楚這調查的大部分是在公司上班的剛畢業的人。在武漢四年了,從最開始厭惡到現在的不知道怎么講,四年多的青春在這兒,這個城市我愛不起來因為工資真的太低,環境也不怎么好,擁擠到爆,但是我也討厭不起來,因為青春在這,90后這一代加油吧,該有的總會有的。”該帖子一經發出2個小時即獲得了506個點贊,網友紛紛表示支持。
網友“星☆星”則調侃道,“3000塊錢你想招工人?我告訴你!!3000塊錢,你只能招到大學生!!!--藍翔校長如是說。”
同時,網友“點智-劍劍”也稱,“2千給應屆畢業生,在武漢是企業良心了。”
網友紛紛吐槽,在武漢高校畢業生的起薪簡直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武漢高校畢業生不少因為薪酬逃離江城
記者采訪多個武漢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不少學生自己以及同學都因為薪水原因逃離江城武漢。
剛剛畢業于武漢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施同學,現在在北京某網絡公司工作,月薪為8000余元。幾個月前,他拒絕了某知名網絡公司武漢分部提供的客戶經理的職位,原因是對方給出的起薪只有每月3000余元。施同學班上68名學生中,也僅有5人留在了武漢。施同學說,武漢的薪資水平和工作平臺都不好,大公司也不夠多,盡管對口的機會不少,但他們專業的學生一般不會選擇留在武漢工作。
與施同學想法相似的還有剛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的范同學。據范同學說,他們專業今年畢業生有180余人,僅10到15人選擇留在武漢工作。而他自己,雖然收到了不少offer,但“武漢根本沒在我的選擇范圍內”。范同學現在在廈門某游戲公司,月薪5500元。“如果在武漢,基本都是2000到4000元。”
同是剛離開華中科技大學的楊同學,還在掙扎是繼續留學還是找工作,但他很肯定地說:“如果找工作,一定不會在武漢找。”自動化專業的楊同學全班24人僅2人在畢業后選擇留在武漢,其中一個還是因為女朋友在武漢。一樣的情況還發生在了武漢大學材料工程專業的徐同學班上,她們班28人,也只有2-3人留漢。說到武漢這“最低應屆生平均起薪”,楊同學覺得報告結果靠譜。
張同學畢業于武漢另一211高校會計專業,今年全系應屆畢業生114人中,留在武漢的不到5個人。“同學們幾乎沒有第一選擇是武漢的。”張同學說。和大多數人一樣,他找工作的初期也是抱著“要去北京上海闖一闖”的心態,可最后還是留在了武漢。他說:“武漢也算是一個‘準一線’城市,且未來也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一番權衡之后,我還是決定留在武漢工作。” 現在,張同學在武漢某銀行工作,月薪為4500元加1500元績效工資。“在武漢的低薪酬水平環境下,還是不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