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自我保護是個體維護心理平衡的一種自發性行為,即是通過壓抑、補償、文飾和升華(雖然這些詞組是在精神分析學派中產生的,但是在整個心理調適和心理咨詢過程中,他們是通用的)的手段改變對心理緊張的主觀感受,掩飾不能接受的內在沖動和虛擬現實環境的危險,用以減少痛苦以及對痛苦的意識,達到心理平衡的行為反應。
安全自我保護手抄報圖片大全
安全自我保護手抄報圖片大全:
自防自救
單純的孩子身處復雜的社會,教他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自防自救以應對各種侵害和災難是非常必要的。
遇人求助多個心眼
告訴孩子,對于陌生人問路、請求協助尋找丟失的寵物之類的事要保持警惕,這是犯罪分子誘拐兒童的慣伎倆。不要隨便跟人走,即便是穿制服的警察或消防員。
不要只防陌生人
父母常會叮囑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逼鋵崳⒆硬⒉灰欢ǘ檬裁词悄吧,在他們看來,只有那些面目兇惡的人才像壞人。而事實上,許多想侵犯孩子的人通常都會裝出一幅和藹可親的樣子。
遇事大聲呼救
孩子能做許多吸引周圍人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大聲喊救命以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和警惕,或者利用周圍的障礙物與壞人周旋。
勇敢地說“不”
有人想威逼孩子做無禮或危險的事時,孩子要勇敢地說“不”!
讓孩子盡情傾訴
父母與孩子要經常交流,如果孩子對某人不滿,不要簡單地制止孩子說某人的壞話,而要讓他暢所欲言,并和孩子一起分析。這樣,孩子一旦遇到騷擾會愿意向他所信賴的人吐露實情。
給孩子必要教育
孩子到了四五歲,父母就應向孩子說明哪些部位是個人隱私區,任何人無權隨意接觸。即使是醫生檢查身體,也要有監護人在場監督。
遇事不僅求助警察
遇到麻煩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識。除此還要讓孩子知道,公園、商場、電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員甚至路人都可以成為求助對象,多一個可求助的人,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在游戲中掌握自護自救本領
平時,父母可以設計多種可能發生的情境,測試孩子的反應能力。教孩子記住父母的通訊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