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上,兩個素不相識的球迷爭了起來。“甲隊準贏。說錯了,就把我姓倒寫!“甲隊準輸。否則,把我的姓橫寫!”“你貴姓?”“姓田,你呢?”“姓王。”
上面那則笑話一定讓你捧腹大笑吧,田倒過來依舊是田,而王倒過來還是王。漢字的魅力大吧,從古至今有關漢字的故事還不少: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大家猜到何瑭是怎么改的嗎?猜不到吧,他將“天心取米”,改成了“未必敢來”,這么巧妙的改法,一定令你大吃一驚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簡單的幾個字也能詮釋出不同的風格、特點。就像朋友這個詞,如果在前面加上個“小”字,那么這個詞的意思就從有交情的人變成了小孩子的意思,加上好字,表現出了深厚的的情誼;“美”這個字的來源,相信大家都不太明白,只知道指對方漂亮時用美,可這個字是很有來源的:也許你以為把美字拆成“羊”與“大”就能知道原意了,可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它的最初意思指站立的人,頭戴羽毛頭飾的形狀,但由于簡寫是誤作“羊”“大”導致一些人的誤解。
有的時候理解一個字的方法有很多,前面說的象形法便是其中之一。“男”
字,將它分開,便是“田”“力”,連起來就是在田里干活的人要有力氣。但有的字并不能用這種辦法,還有其他的方法: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都能幫助我們認識文字。
漢字就是這么有趣,值得我們去研究。
以一則笑話開頭,勾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明確了文章的觀點。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來表明觀點,舉例典型,恰當明確。論述語言有理有據、有力、富有文采、形象生動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