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本意是穩妥可靠。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需要,“保險”被演變成為一種商品。其主要作用是對未來風險的防患和對未來生活的規劃,是對人生活品質的保障。可讓我大惑不解的是,“這么好的商品”怎么不被大家所喜愛?
真是大家沒有保險意識嗎?我不以為然。
據我所知,有一家企業因為工傷事故過多,而被好幾家保險公司放棄,這不免讓我對那些自稱是“慈善機構”的“慈善行為”產生懷疑。
說到他們的保險產品,經人推薦,我給我兒子買過一個“康寧終身”的保險,從我兒子出生,連交20年保費,到我兒子臨終最高返回三倍的本金。人的一生按壽命七十歲算,七十年后返三倍的錢留給我孫子還算錢嗎?的確,每個人都無法預知自己的生老病死,其中也有極少一部分不幸的人成為了保險的受益者。
再看看那些保險公司的員工待遇吧,就算是普通員工的收入也遠遠高于其它行業員工的收入,至于他們的福利大家也都有目共睹,高品質的生活在他們身上真正得到了體現。
有“慈善機構”必先有“慈善家”或“施善者”。我認為現在每一位買保險的人都是施善者。做慈善固然值得提倡,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愿意或都有能力去做。
“保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什么它的銷售卻成了難題?作為商家是不是該有所反思,我們的商品真物有所值嗎?還有我們售后服務又如何?
我幻想著保險成為了一種這樣的商品,就如同水、電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人們自覺、自愿地去買,保險機構得到簡化。大家在“施善”的同時享受“保險”給他們帶來財富的增值。
我期盼名副其實的“保險”問世!
本文是對作為商品的“保險”“不被大家所喜愛”的原因的諸多思考,有切身的舉例作為佐證,有所見所聞來比較,從而將之和“慈善”相區別,最后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