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17時高考數學考試已經結束,山西頻道邀請了太原成成中學高中數學教師王雙兵就高考數學(理科)試卷進行了點評。王雙兵就本次考試(理科)數學試題難度及特點談了幾點看法。 一、新課標山西卷文理試題結構完全一致,相對穩定,重點突出有創新。 從總體情況看,試卷的整體結構沒有變化。依然是延續12道選擇題、4道填空題、5+3(3選1)道大題,選擇填空每題5分,大題每題12或10分(選作10分)。從命題風格角度看,2014高考數學試題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試卷仍緊扣新課程標準的考試說明,基礎知識考察全面。強調各種數學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縱觀整套試題,今年沒有繁、難、偏、舊,試題結構比較穩定。不過今年的風格有較大創新,無論文理在填空題14題考察了一個關于邏輯推理和實際相聯系的基礎題,在概率統計的解答題18題中考查了估計的思想,理科進一步考察了正態分布的有關內容(連續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以前從未考過),在形式上感覺到比較"反常規"。 選擇題波瀾不驚,全都是立足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當然11,12題稍難一些,12題有一定的綜合度和能力要求。解答題仍然考察的是五個重點類型:數列(2013年考的三角)、概率統計(文科2013年考莖葉圖,考頻率分布直方圖)分布列(理科2013年考離散型隨機變量,考連續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導數。 考題從宏觀上來講命題結構與2013年、2012年類似,題型、題量、分值、難度、知識分布與覆蓋上保持相對穩定。函數知識所占分數約為27分(理科約為22分),立體幾何約為17分,解析幾何約為22分(圓,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都涉及到了),文科數理統計、概率約為17分,理科數理統計、概率、二項式定理約為22分,三角函數約為15分,數列約為12分,集合、復數、程序框圖、平面向量分別占5分,選修占10分。試題結構與平時考試訓練相差不多,面對這樣的試題同學們應該似曾相識。 二、命題特點更加注重學生的數學能力, 重難點題型數學思維能力要求更高。 從命題特點看,新課標以來高考數學試題總能感到親切,順暢,自然,注重數學思維能力的考查。因此考生不能用數學知識記憶、數學技巧來代替數學能力。例如2013年理科的解三角形大題,過程簡單,思維能力要求卻比較高,讓人回味無窮。今年的考題在形式上很有創新,像填空題的14題,理科解答題的18題正態分布的考察,這都是創新點,不過這些題依然繼承了新課標高考以來創新題型的命題思路。在解答題17題中文科考了一個錯位相減法求和(2013年考的裂項相消法求和),需要考生在考試中冷靜處理,認真分析,精確計算。 三、命題難度穩中有變。 從整體難度看,2014新課標高考山西卷數學試題理科難度略微有一定上升,文科試題略微有一點下降,變化不明顯,但是大多數題目難度基本與2013年持平。 今年試題重點仍然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的程度;考查考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及對數學本質的認識水平;考查考生提煉相關數量關系,整理、分析和處理數據,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次試題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比較廣,難度與去年相比沒有明顯的變化,但在形式上更加靈活。 集合、復數、算法與程序框圖、概率、二項式定理等問題的考查難易程度與2013,2012年幾乎沒有區別。 數列較去年相比難度有所降低,題型變成一道解答分值增加,三角函數考查三道小題,考查三角函數的周期性,有關基本公式的靈活應用及解三角形問題(涉及的三角形不在一個平面內,學生不易解答)。函數的考查有三道小題(理科兩道)和一道解答題,還需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對數學本質的深刻理解。 立體幾何,考題中這一模塊主要考查三視圖與立體幾何大題的常規考法,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小(文科更易,理科更難12題),大題第一問考查證明,去年和今年都是異面直線垂直,第二問去年求體積,今年是求高,方法本質上是一樣的(理科第二問,去年求線面角讓求正弦值,今年回歸求二面角,對大多數理科生而言,二面角的計算習慣于利用建系的方法解決,本次試題建系也是可以的,與去年比較難度有所增加),小題在第8題(理科第12題)來考查,整體難度加大,圓準曲線小題考查了雙曲線和拋物線的基本知識,解答題是對圓與圓錐曲線(理科是橢圓有關的)的綜合考查,比較復雜,運算量也較大,第一問考查軌跡方程(理科考標準方程)的確定,第二問屬于圓錐曲線有關綜合問題。 數理統計主要考查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沿襲了去年側重應用和實際密切聯系的考查方式,但理科考查到了我們不太容易關注的正態分布問題,值得回味。 考題面較廣與去年遙相呼應,互相補充,比如我們說去年未考到的簡易邏輯,線性規劃,排列組合,正態分布等今年都涉及到了。需要指出的是,考生需要注重解題規范,用清晰嚴謹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解題過程,從而讓自己把會做的題做對,使做對的題得相應的滿分,完善自我,展現自己,訓練能力,提升數學綜合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