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招生網和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四川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183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5943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不過每年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在四川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1、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外合作)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3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8172名;
2、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8957名;
3、四川高考2020年考生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9437名;
4、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外合作)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3401名;
5、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8674名;
6、四川高考2021年考生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938名;
7、四川高考2021年考生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7346名;
8、四川高考2020年考生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0719名;
二、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在四川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在四川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33 | 178172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65 | 140289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312 | 258957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479 | 63401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05 | 41194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336 | 168674 | 省政府 |
2、2021年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在四川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89 | 116420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300 | 241030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24 | 27938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449 | 87346 | 省政府 |
3、2020年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在四川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97 | 114062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183 | 259437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07 | 28479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430 | 90719 | 省政府 |
二本成績要不要去外省
二本成績適不適合去外省讀書這個問題其實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出發,如果沒有考研深造的想法,想要本科畢業之后馬上就業,選擇本省的院校好處會多一些;成績二本中上等的水平,本省二本院校層次沒有那么高,那這種情況選擇省外的院校好處會更多一些。
如果成績一般,并且沒有考研深造的想法,我們選擇本省二本院校的好處是本省二本院校在找工作的時候,企業的認可度會大一些,并且普通院校的校招,大多數都是本省的企業,對于畢業生而言,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如果自己足夠優異的話,大學老師還會給推薦工作,因為老師教書多年,在社會上有一定的人脈和資源。
最厲害的醫學院校排行榜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35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7★ |
64 | 海軍軍醫大學 | 6★ |
65 | 首都醫科大學 | 5★ |
72 | 空軍軍醫大學 | 6★ |
99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6★ |
104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5★ |
105 | 中國藥科大學 | 5★ |
107 | 陸軍軍醫大學 | 5★ |
110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6★ |
110 | 中國醫科大學 | 4★ |
111 | 南方醫科大學 | 4★ |
114 | 南京醫科大學 | 4★ |
115 | 天津醫科大學 | 4★ |
122 | 重慶醫科大學 | 4★ |
126 | 河北醫科大學 | 4★ |
129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5★ |
129 | 溫州醫科大學 | 4★ |
133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5★ |
142 | 山西醫科大學 | 4★ |
144 | 廣州醫科大學 | 4★ |
153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5★ |
160 | 大連醫科大學 | 3★ |
167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4★ |
175 | 安徽醫科大學 | 3★ |
181 | 新疆醫科大學 | 3★ |
202 | 昆明醫科大學 | 3★ |
209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4★ |
209 | 沈陽藥科大學 | 4★ |
211 | 廣西醫科大學 | 3★ |
211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3★ |
216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3★ |
224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3★ |
230 | 寧夏醫科大學 | 2★ |
237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3★ |
246 | 福建醫科大學 | 3★ |
250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3★ |
三、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校介紹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三亞市人民政府、三沙市人民政府等共建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省屬高校,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上海合作組織大學中方成員院校,也是海南省中南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搖籃和知識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基地。 學校的前身是廣東省1954年創辦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范學校和1958年創辦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范專科學校。幾經分合、調整、更名,于1993年由海南省通什師范專科學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合并組建為瓊州大學(專科),2006年瓊州大學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瓊州學院,同年4月海南民族師范學校并入瓊州學院。2009年學校主校區由五指山市搬遷至三亞市。2015年9月,更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2018年12月,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轉隸歸屬學校管理。 學校擁有三亞、五指山兩個校區,校園面積2100多畝。現有總建筑面積53.2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97771.82萬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9112.24萬元;館藏紙質圖書177.07萬冊,電子圖書206.97萬冊。 學校現有19個二級學院,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8個專業碩士點,53個本科專業(其中18個涉海本科專業),2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專業,7個專科專業,涵蓋理、工、管、文、法、農、教、藝、史9大學科門類。學校已有海洋科學等18個涉海類專業(方向),確定了海洋科學與技術、熱帶海洋生命、熱帶海洋生態環境、海洋海島旅游、民族等五大特色學科方向和領域,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態為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擁有院士工作站4個,國家級科研平臺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12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省級重點培育智庫9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團隊2個,省“雙百”人才團隊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應用型轉型試點專業13個。此外還有科技部、教育部、外交部等國家部委批準或設立的大學科技園和對外交流、人文社科、人才培訓類平臺基地10余個,為學校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提供重要的支撐平臺。 學校現有教職工12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840多人,高級職稱教師450多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630多人,雙聘院士4人。教師隊伍中既有國務院特貼專家、省優專家,省委聯系服務重點專家、南海名家、省515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全國師德標兵、省級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也有來自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的雙師型教師。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8730多人,其中碩士研究生341人,本科生15429人、專科生2878人,留學生83人。學校確立了“服務需求,心智為本,通專結合,德能并舉,知行合一,創新自立,勇于擔當”的人才培養理念,突出教學中心地位,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先后設有中國國際青少年活動中心(海南)三亞基地、全國青少年道德培養實驗基地、*馬克思主義者學院等,學生獲得國家級獎勵328項、省部級獎勵669項。近3年在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中獲一等獎2項,“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銅獎2個,“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1個、銅獎1個,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1個、銅獎2個,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個人各1個。在電子設計大賽、導游大賽、創新創業技能大賽等學科競賽中表現出色,獲得國家級一等獎90個,二等獎72個,全國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大洋獎1個。學校榮獲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2次,“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2次,“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優秀項目辦”3次。 近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376項,省部級以上項目12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8項,省級重大科技項目2項。學校海洋測繪保障應用項目獲得資助7991萬元,三亞崖州灣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洋牧場教學科研示范基地項目獲得資助5000萬元。在海南黎、苗族本土文化研究方面,《黎族通史》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實現了海南省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零的突破。學校先后獲得“海南省產學研結合十大杰出院校”“海南省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先進院校”、海南省“十三五”產學研合作優秀單位、海南省“十三五”產學研合作突出貢獻單位和海南省“十三五”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等榮譽稱號。 學校注重發揮科技支持、文化影響、智力服務等作用,主辦的《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成為“RCCSE中國核心期刊”“中國高校民族類特色科技期刊”。近年來,學校先后承擔一批國家、省、市科技創新項目;分別承擔了“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國家“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組織開展金磚國家*會晤、博鰲亞洲論壇等公共國際事務公益服務活動及“三下鄉”“四進社區”、義務支教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依托三亞國際熱帶濱海旅游城市的區位優勢,國際化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化交流合作優勢日益彰顯。學校先后與五大洲和港、澳、臺共65個國家和地區的135所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簽署合作協議156份,其中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協議87項。派出1000多名學生做交換生、漢語志愿者、共同培養碩士生、游學生、海外實習生,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接收來華留學生320名,涉及15個國家。交流合作項目數十個,其中包括教育部批準的海南省第一個中外合作本科項目:中國-奧地利旅游管理項目。招聘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的38名外教到學校工作。近年來,學校組織承辦的國際論壇、國際研討會30余場,接待和參加國際國內合作交流會議320多次。 學校將秉承“明德、博學、勵志、篤行”的校訓,以****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抓住“一帶一路”、海洋強國、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三大機遇,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加快推進學校轉型發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國際化、開放性、特色鮮明的應用型高水平海洋大學,為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作出更大的貢獻。 (注:數據統計截止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