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心得體會范文一】
在談民族工作時強調,最關鍵是搞好團結,最管用是爭取人心。在多民族地區的新疆,這句話就顯得更科學更真切。在昨天召開的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要求今年 11 月底前,最晚明年2月底之前,自治區各級行政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帶頭每人結對聯系1戶基層群眾,各民族之間相互結親,實現黨員干部結對認親全覆蓋。這無疑是新疆推進民族團結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活動。
我們知道,家園意識是一種文化上最基礎的認同,生于斯,長于斯,這片水土,構建了我們的物質家園,也構建了精神家園。把祖國當自己的母親,把新疆當成各民族共同家園,都是這種文化認同的最真摯最純凈的精神維系和情感歸宿。也故如此,在共同家園里,各民族是一家人,各民族團結一家親。
此次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可以說是把積累多年的推進民族團結的經驗,提升到一個新高度。這個高度就是回歸到求真務實的結對認親工作中。我們知道,認親,是情感上的交融和關聯,是對社會關系中穩固而強勁的文化脈絡的確認,這也促進了社會陌生人向親人的文化復歸,將各民族之間三個離不開的關系深深植根在新疆大地之上。
一家人,維系的是共同的文化血脈,尋求的是共同的夢想,維護的是共同的至高利益,融匯的是共同的正向能量。結對認親活動,逾越了空間距離,拉近了心靈距離,以心交心,認親結對,核心是要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結出民族團結的果實。
此次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確保活動一人不少,全員參與,達到全覆蓋,這在新疆民族團結的進程中,也是罕見的。全覆蓋效應,強調了民族團結人人參與的意識,黨員干部要參與,援疆干部要參與,同樣也可以帶動全社會各民族人民共同參與。
民族團結結對認親,因此形成社會的共同責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關心民族團結,承擔社會責任,與基層各族群眾結對認親,村村有親,人人有愛,共同奔小康,共同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做基礎工作,做雪中送炭噓寒問暖的工作,做爭取人心工作。
此次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規定要經常走訪,堅持每兩個月與結對認親戶開展一次交流活動。這就強化了結對認親的互動性。3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認親不是終極目的,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形成合力,形成同心圓才是真正目的。串串門、聊聊天、跳跳舞、唱唱歌,解人之憂,寬人之心,在結對認親中,密切干群關系,凝聚民族關系,互動是最有效的途徑。
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可以說是又一次改進人與人基本關系的正能量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社會的互動性不斷強化,社會關系不斷淳化,社會共識不斷深化,源頭活水,涓涓汩汩,給我們的社會關系帶來新的潤澤,同時也保證了不同層面的人,在結對認親中,重新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維護民族團結,是進行時態,是不斷依靠每個人付出和努力的艱巨工作,所以,若想收獲民族團結帶來的社會之利,就要承擔推動民族團結工作的社會之責。一家人,讓我們滿懷家國情懷,不分彼此,和諧相處,擔起建設美好家園的責任;一家親,讓我們結對認親,同聲共氣,血脈相連,心手相牽,在親人的微笑中,看到希望,在親人的信任中,走向未來。
【民族團結一家親心得體會范文二】
指出: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這里就很好地詮釋了心的重要性。
開展此次活動的要求和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把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長期堅持下去,實現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植入各族干部群眾的心田,生根、開花、結果。怎么才能真正實現生根、開花和結果呢?交心乃至結心至關重要。
結親行動,只是良好的開端。如果只是在一起吃吃飯,搞些活動,送點米面油生活必需品或者慰問金,然后一走了之,是很難取得長期實效的。
一家人的穩定與和睦,靠什么來維系?除了天然的血脈之外,心靠在一起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而成為親戚的黨員干部和各族群眾也同樣如此,只有做到相互交心、貼心,才能真正心意相通、心心相連,才能開誠相見、互相理解、共同進步與發展。做到了交心結心,就會寬容和理解,就會有耐心和細心,就會一起去勇敢地面對所有的困難。
對每一個新疆人來說,民族團結從個人做起,不是高不可及,也不是遙遠的事,它就在我們身邊,是每天可以去做、去實現的事情。民族團結就像空氣、陽光,要成為我們生活的組成部分。其實每一個人的言行,都會形成蝴蝶效應,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最終良好的結果也會反作用到自己身上。
結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付出自己的愛。多一點付出,就會得到更多更大的滿足,也會讓愛得到升華。因為,愛加上愛是更多的愛。這會成為民族團結的大愛,成為民族團結源源不斷的力量。
結心的結親,牢不可破,堅不可摧。
【民族團結一家親心得體會范文三】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結對認親是載體與方法,更是重點與難點。因為,結對認親,結對易、幫扶難,認親易、真親難。不長期結對、持續幫扶,不認真親、付真情,必然難以認出真親、結出佳話。
結對子,就要成為家人、親人。如果只結對,不認親,或者假認親,不僅讓這項工作流于了一般公事、淪為了指令安排,讓結對缺乏認親真心與幫扶盡心,更會讓百姓產生距離感,很難形成齊心協力共克難題、脫貧致富的合力。倘若在親字上用心用力不夠,那么彼此之間的客觀障礙,只會成為結對認親工作推進的天然溝壑,而不會成為深厚親情的天然臺階。
所以,結對認親,親是工作開端、破題出口,也是用力重點、責任使然。那么,如何將親字訣念好念實,念出團結共進的偉力與恒心?恐怕,關鍵還要回答好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有沒有一顆認親之心?這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問題,而是第一個需要自我審視的重要問題。因為,有沒有認親之心,實質上能夠決定結對認親工作的成敗。有沒有認親之心,最重要的影響在于,結對責任人到底會發揮出多大的主觀能動性。沒有主觀努力,必然難出成績。這無疑是一條逃脫不了的規律。再者,以什么樣的態度、用多大力氣落實工作,百姓心里也最清楚、最敏感。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結對認親的好經被念歪,不僅傷了百姓的心,更損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其次,有沒有滿腔幫親之行?口號喊得再響,愿景描繪得再好,最終還是要落到一點一滴的行動上。百姓脫貧致富、生活更加幸福,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那么,就結對幫親而言,就是要看相關的責任人和單位,有沒有深入了解情況、研究問題、共商對策?有沒有真正將百姓的困難,當成是自己家的困難,食不甘味思索、積極努力協調、竭盡全力解決?有沒有對困難掛賬銷號、幫扶列出計劃表,穩步推進結對幫帶工作?
再次,有沒有做到親情恒久?只有做到幫扶不松勁,一步接著一步走,最終才能扶著百姓走向脫貧致富的大道。而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抱有活動一陣子、努力一下子的臨時工思想,也不能出了一點成績就松口氣、歇一歇,更不能讓自己的結對幫扶工作成為半吊子的爛尾工程。否則,親情半途走開,貧困依舊再來。結對認親,許的是一輩子的承諾,認的是一輩子的親人。
一言蔽之,結對認親,關鍵還在整個工作含親量有多高。親字含量高,無疑工作起點就會高、過程就會實、效果就會好。當然,民族團結也必然會在結對認親中更加牢固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