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裝在心中,更加眾志成城;國防為我,我為國防。
盡管已經遠離了金戈鐵馬飲冰河,盡管已經用不著再醉里挑燈看劍,盡管現在我們已經意氣風發走進*,可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安危,與當代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國防觀念和獻身精神密不可分。青年學生是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接班人,是國家興旺和繁榮昌盛的希望。自覺接受國防教育,勇敢地挑起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責任,是歷史賦予當代青年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國防是一個國家政治穩定的必要條件,是經濟建設的安全保障,是獨立自主地行使外交權的強大后盾,是保證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重要支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偉的藍圖,可是戰爭、恐怖的陰影還籠罩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全世界,威脅人類的和平穩定。我們可愛的人民軍隊擔負著為保駕護航的重任。沒有他們,就不會有和平穩定的發展局面;沒有他們,就不能與霸權主義、與強權斗爭到底;沒有他們,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將無從說起,經濟建設更是一句空話。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是安全利益。沒有強大的國防,沒有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切都無從談起。事實證明,一個國家如果忽視國防建設,居安忘戰、馬放南山,就難以避免戰爭的災禍。
回顧近代百年歷史,全世界幾乎所有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我國,使中華民族慘遭殺戮、備受欺凌,飽嘗了“亡國奴不如喪家犬”的苦難。大家還記得腐朽清政府被帝國主義列強打敗后被迫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情形嗎?之所以如此,就是當時腐朽的舊政府安于享樂、貪圖享受,軍備廢弛,經不起帝國主義堅船利炮的打擊。這個教訓值得我們永遠深思和汲取。由此可見,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國防作后盾,就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穩定和領土完整;如果平時不注重加強國防建設,戰時就要吃大虧、倒大霉。仗可百年不打,國不可一日無防。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等敵人打進家門口,等刺刀架在脖子上,再想起加強國防建設,一切都為之晚矣。
古羅馬國由昌盛到衰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昌盛時期良好的國防到后來疏于防范。唐太宗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鼎盛時,余后,天下不太平,各項兵制日益廢弛,到唐玄宗天寶年間以后后患無窮,內亂不止,宋朝輕視武力,終于滅亡。清朝末“國困,民窮,兵弱”。導致了喪權辱國的結果,寫下了中國歷史上恥辱的一頁。圓明園的毀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見證。
21世紀的鐘聲敲響不久,“9.11”事件,阿富汗的戰火,中東地區的槍炮聲一次次把人們從夢中震醒。“隆隆”的炮火證明:人類的永久和平還不能隨著新世紀的到來而到來,當今的世界還不太平,戰爭的硝煙,隨時會再一次漫延。民族、宗教,領土的爭端還未停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威脅著我國安全。因此,大力加強國防教育,提高全民的國防觀念,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激情,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樹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建設強大的國防是時代的要求。重視國防則國存家安,輕視國防則國破家亡。這既是歷史的結論,也是現實的呼聲。
當今世界還很不太平,戰爭危險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更加明顯,恐怖活動十分猖獗,局部戰爭連綿不斷,特別是美國退出“反導條約”、巴以對抗升級,給世界又帶來了新的不穩定因素。從國內形勢看,臺灣的獨立分子氣焰囂張,和平統一面臨嚴峻挑戰;民族分裂勢力活動不止。在這樣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戰爭和動亂存在著發生的可能性。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戰爭觀,切實做到警鐘長鳴,居安思危。要懂得,只有常備不懈,才能長治久安;只有平時注重加強武裝工作,增強國防實力,才能在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只有在平時想著打仗、準備戰爭,才能在戰時把握主動、贏得戰爭。從而,增強國防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深入細致、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努力實現軍隊和國防建設跨越式發展,為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鄧小平曾經說過:“青年是我們的希望和我們的將來”,“青年一代的成長,正是我們的事業必定發達的希望所在”。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的建設者、保衛者。青少年國防觀念的強弱,關系著祖國的千秋能否永固,關系著中華民族能否永遠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因此作為新世紀的莘莘學子的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國的前途聯系在一起,應緊扣朝代的脈搏,應為祖國美好的明天奮斗。如果有機會,我將毫不猶豫走進莊嚴的綠色軍營,為國防建設添磚加瓦,在軍營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譜寫自己壯麗的人生篇章。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經濟和軍事,如同一個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為了讓戰爭遠離,讓和平永伴,讓國防永遠在我心中!讓國防永遠在中華兒女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