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畢業季,最近事業單位也都在招人,越來越多的應屆生選擇報考事業單位。為什么這么多同學選擇事業單位呢,原因大概有三點,第一是穩定,第二就是事業單位說出去也不丟人,第三就是福利待遇不錯。事業單位工資的構成一般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組成,基本工資由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組成 ,績效工資主要體現的是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那么2019年寧夏事業單位工資有什么最新調整政策呢?寧夏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最新方案有哪些?
從2018年7月1日起,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調整后,職務工資標準由現行的每月585元至7835元分別提高到每月640元至9280元;級別工資各級別起點標準由現行的每月1020元至6496元分別提高到每月1130元至7109元,其他各級別工資檔次標準相應提高(調整后的工資標準見附表 1)。
在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同時,適當調整機關工人技術等級(崗位)工資標準(調整后的工資標準見附表 2)。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調整
一、調整基本工資標準的辦法
從 2018 年 7 月 1 日起,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 調整后的崗位工資標準,專業技術人員由現行的每月 1390 元至 4850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1510 元至 6010 元,管理人員由現行的每 月 1390 元至 4770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1510 元至 5910 元,工人由現 行的每月 1360 元至 2010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1480 元至 2250 元;薪 級工資標準,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由現行的每月 215 元至 6355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260 元至 7204 元,工人由現行的每月 185 元至 2047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225 元至 2232 元(調整后的工資標準見附 表 1 至 3)。
根據《2018年寧夏機構改革最新消息:自治區機構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總文》,此次改革深化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改革及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今后,除行政執法機構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一)深化自治區人大、政協機構改革和群團組織改革
1.深化自治區人大機構改革
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強人大對預算決算、國有資產管理等的監督職能,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專門委員會設置,更好發揮其職能作用。在整合自治區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等相關職責基礎上,組建自治區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將自治區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更名為自治區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增加配合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完善監察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有機統一等職責。
2.深化自治區政協機構改革
推進人民政協履職能力建設,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優化政協專門委員會設置,更好發揮其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組建自治區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將政協經濟委員會聯系農業界和研究“三農”問題等職責調整到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將自治區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更名為自治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將自治區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承擔的聯系文化藝術界等相關工作調整到自治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將自治區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更名為自治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
3.深化群團組織改革
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群團組織改革的部署要求,繼續推進群團組織改革創新。推動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著力解決“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問題,優化機構設置,完善管理模式,創新運行機制,堅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層,將力量配備、服務資源向基層傾斜。促進黨政機構同群團組織功能有機銜接,支持和鼓勵群團組織承擔適合其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增強群團組織團結教育、維護權益、服務群眾功能,更好發揮群團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